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小雨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针刺
  • 2篇针刺手法
  • 2篇黄帝
  • 2篇黄帝内经
  • 2篇《黄帝内经》
  • 1篇电图
  • 1篇选读
  • 1篇穴区
  • 1篇针灸
  • 1篇实验和临床研...
  • 1篇释义
  • 1篇面肌
  • 1篇肌电
  • 1篇肌电图
  • 1篇健康志愿者
  • 1篇表面肌电
  • 1篇表面肌电图

机构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市浦口区...

作者

  • 4篇孙小雨
  • 2篇冯文林
  • 2篇周灵通
  • 2篇吴春晓
  • 2篇吴华青
  • 2篇黄泳
  • 2篇黄焕琳
  • 2篇贺松其
  • 2篇张欣怡
  • 2篇王奕珊
  • 1篇肖炜
  • 1篇黄炜
  • 1篇杜妍妍

传媒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针刺手法对健康志愿者穴区表面肌电图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观察4种不同针刺手法(提插法、捻转法、烧山火、透天凉)对穴位附近区域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60名志愿者,根据随机数表随机分为两组。单式手法组志愿者的左上肢采用提插法针刺,右上肢采用捻转法针刺,均平补平泻;复式手法组志愿者的左上肢采用烧山火手法,右上肢采用透天凉手法。4种针刺手法均在侠白穴施针,使用Actiwave肌电图仪采集实验过程中受试者表面肌电信号,并对针刺前2 min、行针2 min、留针2 min和出针2 min这4个时间段的表面肌电图积分肌电值信号(IEMG)和中位频率(MF)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种针刺手法组在行针2 min内的IEMG值与作为对照的针刺前2 min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且在行针2 min内的IEMG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烧山火组行针2 min时的IEMG值与提插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4种针刺手法各针刺组之间及各时间段之间的MF值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的针刺手法对健康志愿者表面肌电图积分肌电值存在不同的影响,且行针刺激均能有效提高IEMG值,但没有持续增加静止肌张力的后效应;较之于单纯提插法及轻插重提法,重插轻提的行针手法更能有效地提高静止肌张力。4种针刺方法对肌肉基本不产生肌肉疲劳效应。
钟文珊齐婧蕾张欣怡黄焕琳孙小雨王奕珊钱政英吴华青杜妍妍黄泳
关键词:针刺手法表面肌电图
近5年针刺手法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概况
2016年
总结了近5年针刺手法对机体产生的影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情况。认为针刺手法能从以上各方面对正常状态下或病理状态下的机体产生方向上和程度上都不同的影响,且对病理状态下的机体的症状起改善作用。
张欣怡黄焕琳孙小雨王奕珊吴华青钟文珊齐婧蕾钱政英黄炜黄泳
关键词:针刺手法
《针灸医籍选读》(9版)中《黄帝内经》选读中的几个问题被引量:5
2017年
《针灸医籍选读》(9版)精选和释义了《黄帝内经》的很多经典篇章,为师生搭建了教学相长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研读《黄帝内经》相关的篇章发现,《针灸医籍选读》(9版)中《黄帝内经》选中存在个别字词的印刷错误、部分释义值得商榷等方面的问题,尤其是《灵枢·九针十二原》中的"无针左右""其死也静",《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的"中于阴则溜于府,中于阳则溜于经""荥输治外经",《灵枢·寿夭刚柔》中的"刺卫者出气",《灵枢·终始》中的"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脏",《灵枢·四时气》中的"五十九痏",《素问·宝命全形论》中的"五虚勿近,五实勿远"等存在注释不够严谨,与相关的原文、按语等前后不一致的地方。这些问题的讨论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黄帝内经》的原旨。
冯文林贺松其余娅娅周灵通吴春晓孙小雨
关键词:《黄帝内经》释义
《黄帝内经》中几个常见针灸相关问题的探讨被引量:4
2017年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其中对经络、腧穴、针灸都均有论述。针灸不仅是《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而且针灸理论在其中已经比较完善。然而,由于人们的认知不同,所以对《黄帝内经》中载有的一些常见针灸问题的解读就略显差异,甚至于出现误读的现象。文章拟选取《黄帝内经》中常见被误读的几个针灸相关问题的典型原文,并予以解释,以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黄帝内经》的原旨。
冯文林贺松其肖炜余娅娅周灵通吴春晓孙小雨
关键词:黄帝内经针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