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忠明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胰腺
  • 3篇胰腺炎
  • 3篇腺炎
  • 2篇重症
  • 2篇急性胰腺炎
  • 1篇胆囊
  • 1篇胆囊炎
  • 1篇胆源性
  • 1篇胆源性重症急...
  • 1篇胆汁
  • 1篇胆汁反流
  • 1篇胆汁反流性
  • 1篇胆汁反流性胃...
  • 1篇蛋白
  • 1篇淀粉酶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血清
  • 1篇血清淀粉酶
  • 1篇血清脂肪酶

机构

  • 7篇湖州市第一人...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唐忠明
  • 3篇邓中民
  • 2篇姚林华
  • 2篇朱晟易
  • 1篇危贵君
  • 1篇余卫平
  • 1篇欧希龙
  • 1篇程振兴
  • 1篇张莎莎
  • 1篇胡奕
  • 1篇郑曙云
  • 1篇王春晖
  • 1篇张南

传媒

  • 4篇新中医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胃复春胶囊联合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伴Hp感染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观察胃复春胶囊联合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胃溃疡伴Hp感染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以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胃复春胶囊治疗,共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Hp根除率,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80.95%(P<0.05)。治疗后,2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Hp根除率83.33%,高于对照组64.29%(P<0.05)。治疗后,2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8 (IL-8)、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胃溃疡伴Hp感染患者以胃复春胶囊联合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临床效果佳,可减轻患者症状体征,提高Hp根除率,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唐忠明邓中民朱德斌姚林华
关键词:胃溃疡
lncRNA H19靶向miR-30a-5p对雨蛙肽诱导的急性胰腺炎细胞凋亡、炎症因子分泌和自噬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背景 本研究旨在探究影响急性胰腺炎进程的潜在分子机制.通过功能缺失实验分析H19敲低对细胞功能的影响.并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以及实验验证确定H19与miR-30a-5p的互作关系.我们推测H19可能通过靶向miR-30a-5p来促进急性胰腺炎进程.目的 研究lnc RNA H19靶向miR-30a-5p对雨蛙肽诱导的急性胰腺炎细胞凋亡、炎症因子分泌和自噬的影响.方法 培养人胰腺AR42J细胞,雨蛙肽诱导建立胰腺损伤细胞模型.将实验分为雨蛙肽+si-NC组、雨蛙肽+si-H19组、雨蛙肽+miR-NC组、雨蛙肽+miR-30a-5p组、雨蛙肽+si-H19+anti-miR-NC组、雨蛙肽+si-H19+anti-miR-30a-5p组.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细胞中H19和m i R-30a-5p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水平;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自噬相关的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protein1lightchain3,LC3)-Ⅰ、LC3-Ⅱ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细胞中H19和miR-30a-5p靶向结合关系.结果 与正常胰腺细胞比较,雨蛙肽诱导损伤的胰腺炎细胞中H19表达水平显著升高, miR-30a-5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雨蛙肽+si-NC组比较,雨蛙肽+siH19组H19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TNF-α、IL-1β和IL-6水平显著降低;LC3-Ⅰ蛋白表达显著降低、LC3-Ⅱ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雨蛙肽+miR-NC组比较,雨蛙肽+miR-30a-5p组miR-30a-5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TNF-α、IL-1β和IL-6水平显著降低;LC3-Ⅰ蛋白表达显著降低、LC3-Ⅱ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雨蛙肽+si-H19+anti-miR-NC比较,雨蛙肽+si-H19+antimiR-30a-5p组miR-30a-5p表达显著降低;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TNF-α、IL-1β和IL-6水平显著升高;LC3-Ⅰ蛋白表达显著升高、LC3-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
王春晖潘卓唐忠明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炎症因子自噬
幽门螺杆菌联合miR-26a、miR-663对老年胃癌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2024年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联合微小RNA-26a(miR-26a)、微小RNA-663(miR-663)对老年胃癌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为该病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经胃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36例胃部良性病变、癌前病变或早期胃癌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其血清miR-26a、miR-663的表达,并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患者幽门螺杆菌阳性情况,分析miR-26a、mi R-663和幽门螺杆菌及联合检测对胃良性病变、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同时绘制ROC曲线,评估其诊断准确性。结果 胃良性病变、癌前病变、早期胃癌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胃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患者胃癌家族史高于胃良性病变患者(均P<0.05),但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患者胃癌家族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患者血清miR-26a、miR-663表达量均低于胃良性病变患者(均P<0.05)。早期胃癌患者血清mi R-26a、miR-663表达量均低于癌前病变患者,幽门螺杆菌阳性率高于胃良性病变患者(均P<0.05)。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显著高于单一miR-26a检测(χ^(2)=4.680,P=0.031)、单一miR-663检测(χ^(2)=8.223,P=0.004)、单一幽门螺杆菌检测(χ^(2)=6.363, P=0.012)。血清miR-26a截断值为2.63, ROC曲线下面积为0.79(95%CI:0.774~0.856),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43%和79.85%。血清miR-663截断值为4.35, ROC曲线下面积为0.83(95%CI:0.796~0.87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37%和78.56%。幽门螺杆菌ROC曲线下面积为0.72(95%CI:0.648~0.76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93%和78.45%。三者联合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95%CI:0.815~0.873),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72%和74.43%。结论 幽门螺杆菌联合miR-26a�
唐忠明姚林华陆会飞朱晟易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癌癌前病变
二金汤辅助西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二金汤辅助西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BRG)对胃肠激素、胆汁反流的影响。方法:选取112例BRG患者,以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二金汤辅助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BRG程度分级、胃肠激素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6.43%,高于对照组83.93%(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胃泌素(GAS)水平均降低(P<0.05),表皮生长因子(EGF)、生长抑素(SS)水平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GAS水平均较低(P<0.05),EGF、SS水平均较高(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BRG程度分级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BRG程度分级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针对BRG患者给予二金汤辅助西药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轻胆汁反流,改善胃肠激素水平。
危贵君张莎莎朱晟易唐忠明
关键词:胆汁反流性胃炎二金汤胃肠激素中医证候积分
一种小鼠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建立方法的改进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采用自制胆总管注射装置建立小鼠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模型,评价该装置对胆总管逆行注射法的改进特点及安全性。方法将36只雄性ICR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胆源性SAP模型组和假手术(Sham)组,每组18只。以一次性胰岛素注射器(40U)、200灿塑料移液枪头、微量进样器(25μL)为基本材料自制一种小鼠胆总管逆行注射装置[国家实用新型专利(ZL201420694365.4)],应用该装置向小鼠胆总管逆行注射3.5%牛磺胆酸钠(1mL/kg)制备胆源性SAP模型;Sham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分别于术后6、24、48h处死6只小鼠,取腹主动脉血,检测血清淀粉酶(AMY)、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肌酐(SCr)、氧合指数(PaO2/FiO2)、Ca^2+水平等;取胰头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进行损伤评分。结果使用自制胆总管注射装置在直视条件下成功完成小鼠胆总管逆行穿刺及药物注射。术后6h模型组血清AMY、ALT、SCr即较Sham组明显升高,24h达峰值,48h稍有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同时期Sham组[24h AMY(U/L)为7325±1154比1737±197,ALT(U/L)为176.0±5.0比38.3±2.0,SCr(μmol/L)为463±1.5比17.8±0.6,均P〈0.01];模型组术后6h CK—MB即较Sham组显著升高,48h达峰值(U/L:6h为749.8±42.2比383.3±35.5,48h为3340.1±203.6比704.6±63.5,均P〈0.01);术后6h PaO2/FiO2即较Sham组显著降低,随后开始升高,48h恢复至Sham组水平[mmHg(1mmHg=0.133kPa):6h为327.5±33.8比424.8±31.0,P〈0.01;48h为429.8±41.8比464.7±43.3,P〉0.05];术后血Ca^2+水平持续降低,48h显著低于Sham组(mmol/L:1.58±0.14比2.45±0.21,P〈0.01)。Sham组小鼠术后胰腺以水肿为主,且随时间延长而逐渐改善;模型组小鼠术
程振兴唐忠明余卫平张南郑曙云欧希龙
关键词:胰腺炎重症动物模型小鼠
清胰汤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及机制浅探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清胰汤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临床指标影响及机制。方法:将收治的9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均分成2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上加用清胰汤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相关炎性细胞因子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血淀粉酶、血脂肪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淀粉酶、血脂肪酶水平均较治疗前减低,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 (IL-1)及白细胞介素-8 (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NF-α、IL-1及IL-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CD4^+、CD8^+及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4^+、CD4^+/CD8^+在观察组中的水平高于对照组,而CD8^+水平则较对照组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胰汤能够有效抑制机体炎症因子的产生,阻碍血清炎性因子对机体的损害,进而实现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缓解和治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唐忠明邓中民胡奕
关键词:急性重症胰腺炎清胰汤血清淀粉酶血清脂肪酶
消炎利胆片辅助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观察消炎利胆片辅助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行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分为2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胆囊切除术后给予消炎利胆片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81.40%(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排气、肠鸣音恢复、进食及排便时间更早(P<0.05)。治疗后,2组血清hs-CRP、PCT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98%,低于对照组23.26%(P<0.05)。结论: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患者给予消炎利胆片治疗,有利于改善术后胃肠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唐忠明邓中民朱德斌
关键词: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消炎利胆片胃肠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