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若愚
-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北省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可调控的外周血管取栓支架组件及其控制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控的外周血管取栓支架组件及其控制方法,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手柄、微导管、取栓支架以及微导丝,所述手柄内部滑动连接有卡合套管,且微导管和微导丝由内到外放置在卡合套管的内部。本发明当取栓支架完全对血...
- 董若愚 田芸婕 李计宽姜广伟
- 一种外周血管穿刺用辅助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周血管穿刺用辅助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涉及医疗用具领域。本发明通过设置有防护框和磁吸表带,防护框用于对穿刺位置进行防护,防止患者穿刺位置被误触,而磁吸表带则方便将防护框安装到患者穿刺的躯干上,有效避免了因误...
- 董若愚 李计宽姜广伟 田芸婕
- 经皮机械吸栓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期下腔静脉滤器相关血栓的疗效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经皮机械吸栓(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PMT)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急性期下腔静脉滤器相关血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1年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1例急性期下腔静脉滤器相关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PMT+CDT组(12例)和CDT组(9例),比较两组溶栓时间、尿激酶用量、滤器回收成功率以及治疗前后下腔静脉滤器血栓和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PMT+CDT组的溶栓时间、尿激酶用量均低于CD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T+CDT组术中吸栓平均出血量为(71.50±13.47)ml。两组治疗后下腔静脉血栓较治疗前均缩小(P<0.05);治疗后PMT+CDT组下腔静脉血栓小于CD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MT+CDT组患者均成功回收滤器,滤器回收率为100%;CDT组有5例患者成功回收滤器,滤器回收率为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MT联合CDT是治疗急性期下腔静脉滤器相关血栓安全有效的方法,有助于缩短溶栓时间,减少溶栓药物用量,提高滤器回收率。
- 姜广伟张晓宇董若愚丁殿柱牛帅吕柏楠
- 关键词:下腔静脉血栓形成
- 一种止血工具
- 本发明提供一种止血工具,涉及止血工具技术领域,滑块共设有两处,且两处滑块分别固定连接在移动座的前后两侧面位置,解决了现有的由于其多为依靠外部的设备来对病患部位进行按压以进行止血工作,但其在进行止血作业时,缺乏有效的清洁操...
- 董若愚李计宽姜广伟
- 法舒地尔联合丹参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应激状态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8年
- 目的了解法舒地尔联合丹参治疗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诊治的ASO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选取同期体检的正常者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1次/d,给药2周;试验组在使用丹参注射液的基础上给予法舒地尔30 mg/次,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脉滴注,8 h/次,给药2周。2组患者其他治疗措施无差异。记录ASO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检测ASO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硫氧还蛋白(TRX)、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炎性因子(IL-8、IL-6、CRP等)的水平;并检测试验组和治疗对照组ASO患者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及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和治疗对照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试验组在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症状方面优于治疗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治疗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O患者的部分氧化应激指标及炎性因子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化应激指标及炎性因子在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改善比治疗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 ASO患者存在明显的应激状态。法舒地尔联合丹参可有效减轻机体的应激,对ASO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 石晓明赵伟杨永宾吴胜春董若愚唐雷吕柏楠
- 关键词:法舒地尔丹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应激
- 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赖氨酰氧化酶基因多态性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外周血赖氨酰氧化酶(LOX)基因rs2278226位点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患者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间在河北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64例转移结直肠癌患者(转移组)、218例无转移结直肠癌患者(无转移组),并选择同期进行体格检查的健康者340名(对照组),检测其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CA199、CA50和外周血L0x的水平。采用离心柱法提取各样本基因组DNA,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后应用DNA直接测序技术检测3组患者外周血LOX基因rs2278226位点的多态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LOX基因rs2278226多态位点与结直肠癌转移间的关系。结果转移组和无转移组的血清CEA、CA199、CA50和LOX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转移组的血清CEA、CA199、CA50和LOX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值均〈0.05)。PCR产物纯化后双向测序结果显示,LOX基因rs2278226位点存在两种单核苷酸多态性C和G,共有3种基因型:CC(突变纯合子)、CG(突变杂合子)、GG(非突变基因型)。转移组和无转移组的CG、CC基因型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转移组的CC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转移组和无转移组的C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转移组的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C基因型是结直肠癌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51,95%CI为1.198~4.687,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LOX基因rs2278226位点多态性与肿瘤转移有关。
- 石晓明吴胜春杨永宾唐雷牛帅丁殿柱张晓宇姜广伟李计宽董若愚吕柏楠
- 关键词:结直肠癌赖氨酰氧化酶基因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