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卿伟

作品数:10 被引量:75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碳源
  • 3篇脱氮
  • 2篇乙烯利
  • 2篇植物
  • 2篇湿地系统
  • 2篇脱氮功能
  • 2篇曝气
  • 2篇人工湿地
  • 2篇种壳
  • 2篇种子
  • 2篇种子发芽
  • 2篇种子发芽率
  • 2篇微曝气
  • 2篇污染
  • 2篇锰酸钾
  • 2篇固体碳源
  • 2篇发芽
  • 2篇发芽率
  • 2篇高锰酸钾
  • 2篇高锰酸钾溶液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河北省科学院

作者

  • 10篇阎百兴
  • 10篇周卿伟
  • 10篇祝惠
  • 6篇程宪伟
  • 2篇陈欣
  • 2篇李怀
  • 2篇程龙
  • 1篇陈利江
  • 1篇刘兴土

传媒

  • 4篇湿地科学
  • 1篇湖泊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年份

  • 2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冷季不同植物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工程实例分析被引量:12
2018年
本实验以亚热带地区福建省永春县农村生活污水作为处理对象,选取10种湿地植物,构建具有不同植物类型的表面流人工湿地的实例工程,比较不同植物配置人工湿地的处理能力,以及湿地植物的生物量和植物体内氮、磷累积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水龙和美人蕉人工湿地具有较高的铵态氮去除能力,去除率可分别达到76.7%和87.7%;两者同时也对总氮表现出较好的去除效果,尤其是美人蕉人工湿地在冬季节对总氮的去除率可维持在80.3%以上;2014年初冬季节实验结果表明,水龙还具有一定的总磷去除能力,去除率可达到69.0%.水龙和美人蕉具有较大的生物量,其单位面积干重可分别达到0.46和0.30 kg/m^2,又能较好地积累氮、磷元素,其体内氮含量可分别达到6.43和4.60 g/m^2,磷含量可分别达到0.50和1.01 g/m^2.综上所述,种植水龙和美人蕉的人工湿地总体处理效果较好,同时又能更多地积累氮、磷元素,且具有更大的生物量,可选为相对适宜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适合亚热带地区应用的人工湿地植物.
周卿伟梁银秀阎百兴阎百兴刘兴土穆炜崟张泽清祝惠
关键词:湿地植物水龙美人蕉面源污染生活污水
一种具有深度脱氮功能的微曝气型固体碳源湿地系统及其脱氮处理工艺
一种具有深度脱氮功能的微曝气型固体碳源湿地系统及其脱氮处理工艺,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目前难以在同一湿地系统内实现硝化/反硝化过程的技术问题。该系统包括蓄水池、蠕动泵、进水管、布水区、微氧曝气区、微氧曝...
李怀阎百兴程龙祝惠周卿伟
文献传递
外源铁补给对潜流人工湿地脱氮效率影响的模拟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不同浓度外源铁补给对种植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的潜流人工湿地氮元素去除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铁补给有利于促进人工湿地对水体中总氮和硝态氮的去除效率,且高浓度铁(50 mg/L)的促进作用比低浓度铁(25 mg/L)更强;但由于二价铁氧化过程中与铵态氮的硝化作用竞争吸氧,使铁补给仅仅促进了上层人工湿地对水体中铵态氮的净化作用,不利于下层人工湿地对铵态氮的净化。外源铁进入人工湿地系统后,其浓度迅速下降,且上层人工湿地水体中的二价铁浓度低于下层人工湿地,而上层人工湿地水体中的可溶性总铁和三价铁浓度高于下层人工湿地。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加,人工湿地水体的pH总体上先升高后降低,而氧化还原电位则先降低后升高;对pH而言,加铁处理的人工湿地水体的pH总体上低于对照组,且下层人工湿地水体的pH低于上层,对照组则相反;对于氧化还原电位,加铁处理的人工湿地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高于对照组,且下层氧化还原电位高于上层,对照组则相反。外源铁补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工湿地对总氮和硝态氮以及上层人工湿地对铵态氮的去除效率,同时,外源铁自身的浓度和形态以及系统水体的pH和氧化还原电位也将发生显著变化。
潘晓峰祝惠阎百兴周卿伟苏少华王兴杰李鹏锋
关键词:人工湿地脱氮氧化还原电位
一种提高盐草种子发芽率的方法
一种提高盐草种子发芽率的方法,它涉及一种提高种子发芽率的方法。它要解决现有盐草种子发芽率低的问题。方法:一、将成熟的盐草种子去除种壳后于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二、用蒸馏水冲洗后平铺在湿润的衬布表面并避光冷藏,然后在乙烯利溶...
祝惠阎百兴周卿伟关久念于翔霏程宪伟
水体中抗生素污染及其处理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23
2017年
抗生素随着养殖废水、医疗废水以及污水排放等途径最终进入并存在于地表和地下水体,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摄入将对水生动植物生存产生威胁,甚至影响人类健康。文章针对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日益突出的问题,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概述了抗生素的主要种类、来源和危害;比较分析了现有水环境抗生素处理技术的优缺点。目前,在各国环境水体中常见的抗生素种类包括四环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青霉素类等。用于水体中抗生素处理的方法有污泥消化处理、物化法、生物法等常规方法以及在其基础上增加的深度处理工艺如消毒处理和膜处理等。此外,随着环境工程技术水平的发展和进步,针对抗生素处理的新型技术如超声降解法、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土壤渗滤系统法等应运而生。常规处理技术具有成本低、耗能低等优点,但对抗生素污水处理效果不理想;新型处理方法在处理效果上与传统技术相比较有较大提升,但因成本高、维护难、反应条件难控制等因素的制约而难以推广。人工湿地相对于传统处理技术和其他新型技术而言,具有去除效果好、节能环保等优点。但目前,关于人工湿地处理抗生素的技术还不够成熟,有待进一步开展研究。对于水体中抗生素的处理,未来的研究应注重从理论推广到应用,组合式处理技术搭建,以及技术方法的系统性和针对性等方面。
程宪伟梁银秀于翔霏祝惠祝惠周卿伟
关键词:抗生素去除技术医药废水养殖废水
一种具有深度脱氮功能的微曝气型固体碳源湿地系统及其脱氮处理工艺
一种具有深度脱氮功能的微曝气型固体碳源湿地系统及其脱氮处理工艺,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目前难以在同一湿地系统内实现硝化/反硝化过程的技术问题。该系统包括蓄水池、蠕动泵、进水管、布水区、微氧曝气区、微氧曝...
李怀阎百兴程龙祝惠周卿伟
文献传递
六种植物对盐胁迫的响应及脱盐潜力水培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通过水培实验,模拟了湿地中6种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水葱(Scirpus validus)、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香蒲(Typha orientalis)、美人蕉(Canna indica)和黄花鸢尾(Iris pseudacorus)对盐分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评估了6种植物的脱盐潜力;在此基础上,测定相对耐盐能力较强的芦苇、香根草、香蒲和美人蕉体内不同器官的钠和钾含量,初步探讨了这4种植物的耐盐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盐分胁迫下,水葱和黄花鸢尾有死亡现象,芦苇、香根草和美人蕉都有新芽长出,部分美人蕉植株根部颜色变深,香蒲未长出新植株,但无死亡和枯萎等现象;香蒲的株高增长率最大,黄花鸢尾的株高增长率最小;培养香蒲和美人蕉的溶液的电导率减幅最大,芦苇、香根草、香蒲和美人蕉的耐盐能力和脱盐潜力相对较强;芦苇、香根草、香蒲和美人蕉不同器官对钠和钾的吸收积累能力差异较大,但是整棵植株的K/Na值在盐分胁迫时都减小,更深层次的耐盐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程宪伟梁银秀祝惠祝惠陈欣周卿伟阎百兴
关键词:植物盐胁迫株高脱盐耐盐机理
一种提高盐草种子发芽率的方法
一种提高盐草种子发芽率的方法,它涉及一种提高种子发芽率的方法。它要解决现有盐草种子发芽率低的问题。方法:一、将成熟的盐草种子去除种壳后于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二、用蒸馏水冲洗后平铺在湿润的衬布表面并避光冷藏,然后在乙烯利溶...
祝惠阎百兴周卿伟关久念于翔霏程宪伟
文献传递
添加填料的人工湿地反硝化过程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构建了以炉渣为基质、种植美人蕉(Canna indica)、添加玉米秸秆、玉米芯和木块的人工湿地,通过模拟实验,研究添加不同缓释碳源对人工湿地运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4个人工湿地具有很好的脱氮除磷能力,对氨氮、硝态氮、总氮和总磷去除率分别为94.3%、90.0%、94.8%和87.9%以上。当总氮质量浓度≤125.9mg/L时,所有人工湿地都能去除氨氮和硝态氮,去除率分别为87.4%和93.1%以上;当总氮含量进一步提高,为179.2 mg/L时,所有人工湿地的硝态氮去除率都减小,添加玉米秸秆的人工湿地能保持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氨氮和硝态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1.6%和92.1%以上。当总氮质量浓度为179.2 mg/L时,人工湿地的硝态氮去除率随着温度下降而减小,但添加玉米秸秆的人工湿地的硝态氮去除率还能达到81.1%。以玉米秸秆为缓释碳源、以炉渣为基质、种植美人蕉的人工湿地适用于治理以硝态氮为主要污染物的污水,可以对该类污水进行高效净化。
周卿伟祝惠祝惠阎百兴陈利江梁银秀程宪伟程宪伟
关键词:人工湿地反硝化温度
长春西湖沉积物氮、磷营养盐释放通量及原位覆盖控释效果模拟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采用柱状芯样模拟法,探究长春西湖沉积物中氨氮和全磷的释放通量及变化;利用原位覆盖技术,选用建筑回填土作为覆盖材料,建立3种覆盖模式(30 cm细小土块均匀覆盖、30 cm中大土块随机覆盖和60 cm中大土块随机覆盖),评价不同覆盖模式对沉积物中两种营养盐释放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沉积物直接与上覆水完全接触的条件下,氨氮和全磷的释放通量先迅速上升,都在1 d后达到最大值,随后不断降低,分别在第44天和第39天达到最小释放通量。氨氮和全磷的释放通量与实验天数的关系为对数(R^2=0.938 1)和乘幂(R^2=0.732 5)关系。3种覆盖模式都对沉积物中氨氮和全磷有很好的控释效果;其中,采用细小粒径土壤或较厚土壤覆盖,可以获得对氨氮更好的控释效果,但不同覆盖厚度和方式对磷的阻隔效果无明显差异。
于翔霏程宪伟祝惠祝惠阎百兴周卿伟陈欣
关键词:沉积物氨氮全磷释放通量原位覆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