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春
-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甘肃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580例中青年大肠息肉的临床、内镜与病理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中青年患者(≤60岁)大肠息肉的临床、内镜与病理特点及其与癌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580例中青年大肠息肉患者,分析不同年龄组患者息肉类型、大小、位置及癌化的检出率。结果:51~60岁年龄组大肠息肉检出率最高(P<0.05),男女各年龄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左半结肠息肉检出率均高于其他部位(P<0.05);大肠息肉直径>2.0cm组癌变检出率高于直径小于2cm组(P<0.05);≤40岁患者炎性息肉检出率高(P<0.05),>41岁患者管状腺瘤检出率高(P<0.05);≤30年龄组各类型息肉均无癌变,>30岁年龄组绒毛状腺瘤癌变检出率高于其他息肉类型(P<0.05)。结论:中青年大肠息肉好发于左半结肠,高年龄组息肉检出率高;息肉直径>2.0 cm、绒毛状腺瘤患者大肠息肉癌变检出率高。
- 王小春邱志胜李娟石玉萍马欣
- 关键词:大肠息肉中青年癌变内镜病理分析
- 禹白附提取物抑制人胃癌细胞增殖转移的实验研究
- 2019年
- 目的:观察禹白附提取物对人胃癌细胞GC9811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植物化学技术对禹白附进行提取分离,再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tetramethyl azo thiazole blue colorimetric method,MTT)检测不同浓度禹白附提取物作用不同时间对GC981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禹白附提取物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ethod,RT-qPCR)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水平。结果:MTT比色分析法检测结果表明,禹白附提取物对GC9811细胞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且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法结果显示,随禹白附提取物浓度的增加,GC9811细胞迁移能力下降;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结果表明,与禹白附提取物15 g/L组比较,禹白附提取物30 g/L组的MMP-2、MMP-9表达值均明显降低,而E-Cadherin表达明显上调。结论:禹白附提取物能够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MMP-9和MMP-2上调E-Cadherin的表达有关。因此,禹白附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抗肿瘤作用,为进一步寻找高效低毒的抗肿瘤先导化合物奠定了基础,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 邱志胜王小春付强李军良刘天祥达明绪
- 关键词:胃癌细胞转移基质金属蛋白酶钙黏蛋白
- 幽门螺杆菌阴性消化性溃疡与出血关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阴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疾病与出血症状的关联,以指导出血症状的临床预防与治疗。方法对纳入研究的315例消化性溃疡(PU)患者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首先分析Hp阴性PU的临床特征,并以Hp阴性为危险因素,以出血和不出血为研究终点,进一步分析出血与Hp感染的关系,并推断其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结果 PU出血组Hp阴性率显著高于无出血组(P<0.05),Hp阴性PU患者出血组不同黏膜炎症程度的人数分布与无出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p阴性是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高危因素,可提高合并出血的发生率,且临床症状较重,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对于Hp阴性尚未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可进行积极的预防治疗,从而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而针对已感染Hp且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根据临床症状进行指导治疗,能够有效增强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李娟柏启洲王小春詹丽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出血
- 木犀草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小鼠胰腺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被引量:13
- 2020年
-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小鼠胰腺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60只SPF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SAP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0只。采用雨蛙素法构建模型,成功构建SAP模型后,应用ELASA法检测脂肪酶、淀粉酶、血红素加氧酶(HO)-1、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使用West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测定各组小鼠核因子(NF)-κB、P38及p-P38蛋白和mRN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治疗组小鼠胰腺干湿重比、脂肪酶及淀粉酶、TNF-α水平、氧化应激指标HO-1及MDA水平均明显升高,SOD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小鼠比较,治疗组小鼠胰腺干湿重比、脂肪酶及淀粉酶,TNF-α、MDA水平均明显降低,HO-1、SOD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治疗组小鼠NF-κB、p-P38蛋白和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P38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与模型组小鼠比较,治疗组小鼠NF-κB、p-P38蛋白和mRN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木犀草素对SAP小鼠胰腺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为缓解炎症应激和氧化应激,下调NF-κB及p-P38蛋白的表达。
- 王小春邱志胜吕秀峰李军良刘天祥达明绪
- 关键词:木犀草素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免疫印迹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小鼠
- 二氢杨梅素对实验性结肠炎小鼠调节性B细胞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探讨二氢杨梅素(DHM)对实验性结肠炎小鼠的作用及其对调节性B细胞(Breg)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DSS(葡聚糖硫酸钠)组、DSS^(+)DHM组、DSS^(+)mesalazine组(造模采用4%DSS连续饮用7 d)。7 d后,每天分别给予灌胃水(0.2 mL/d)、DHM(40 mg/kg·d)和美沙拉嗪(520 mg/kg·d),连续灌胃7 d,记录小鼠每天疾病活动性指数(DAI),第14天脱颈处死小鼠,记录结肠长度,结肠组织切片行HE染色;流式细胞测量术检测脾脏单细胞悬液中CD19^(+)B淋巴细胞和调节性B细胞(CD19^(+)CD5^(+)CD1d^(+));RT-qPCR检测脾脏细胞中IL-10、TGF-β、IL-6和IFN-γ的mRNA水平;CCK8法检测脾脏细胞增殖。选择DHM(40μmol/L)作用脾脏细胞悬液24 h,流式细胞测量术检测Breg(CD19^(+)CD5^(+)CD1d^(+))细胞。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SS组DAI评分、病理学评分(炎症严重程度、炎症程度、隐窝损伤等)显著升高,结肠长度明显缩短(P<0.05);脾脏中CD19^(+)及Breg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炎性因子显著升高(P<0.05);抗炎因子明显降低(P<0.05);与DSS组比较,DSS^(+)DHM组、DSS^(+)Mesalazine组能明显逆转上述情况(P<0.05);在体外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经不同浓度DHM干预后,脾脏细胞增殖明显,Breg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结论DHM对小鼠结肠炎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能与促进调节性B细胞增殖及降低抗炎因子IL-10和TGF-β有关。
- 李小丽陈慧玲王小春韩悌云张德奎
- 关键词:实验性结肠炎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