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静 作品数:6 被引量:27 H指数:3 供职机构: 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重症监护病房实施发育支持护理对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研究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实施发育支持护理对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命体征、胃肠功能、体质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进入NICU的80例低出生体重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患儿进行发育支持护理,对照组患儿不进行特殊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生长发育、胃肠功能及出现呼吸暂停的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达到正常婴儿出生体重的时间为(4.0±0.6)d,对照组为(7.2±2.3)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儿入院后第7天及第14天的睡眠时间分别为(20.5±2.4)h,(20.4±1.8)h,对照组分别为(19.22±2.2)h,(19.1±1.2)h;研究过程中,试验组出现胃潴留、腹胀、呕吐等喂养不耐受及出现呼吸暂停的情况较对照组少,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发育支持护理可以保持低出生体重儿体温稳定及自身安全感,提高肠道喂养的耐受性,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频率,促进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肖静 李鹏关键词:NICU 发育支持护理 低出生体重儿 生长发育 早产低体重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促进其身体及智能发育的效果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早产低体重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早产低体重儿78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于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分别于两组患儿1岁时评估其发育状况,如智力发育指数、运动发育指数及感官发育指数,并测量两组患儿身高与体重。结果:观察组患儿1岁时智力发育指数、运动发育指数及感官发育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1岁时身高、体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有助于早产低体重儿身体及智能发育,更好地改善患儿预后,促进其健康成长。 满晓洁 高海波 肖静关键词:早产 低体重儿 早期护理干预 身体发育 机械通气条件下不同气囊压力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在机械通气条件下不同的气管导管气囊压力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将120例ICU病房内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使用专用气囊测压表测量气囊压力分别为I组20 cm H_2O(1cm H_2O=0.0098 k Pa)、Ⅱ组25 cm H_2O、Ⅲ组30 cm H_2O、Ⅳ组35 cm H_2O,测定不同压力水平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从而测定气管导管的最佳气囊压力,对其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Ⅲ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最低,Ⅱ组、Ⅳ组发生率相近,Ⅰ组发生率最高。结论:机械通气时气管导管内气囊压力最佳值为30 cm H_2O,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几率最低。 栾云洋 肖静关键词:机械通气 气囊压力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肠外营养中氨基酸对新生儿临床结局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分析肠外营养中氨基酸对新生儿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10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新生儿选择常规护理,实验组新生儿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强肠外营养(主要提供氨基酸),对两组新生儿的临床结局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新生儿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1±1.3)、(6.4±0.6)d;短于对照组(3.3±1.0)、(7.2±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外营养中氨基酸能有效改善新生儿的临床结局,让新生儿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缩短,让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降低,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孙立华 袁显文 肖静关键词:肠外营养 氨基酸 新生儿 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对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研究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实施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对低出生体重儿生命体征、胃肠功能、体重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80例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患儿进行发展性照顾护理,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儿生长发育、胃肠功能及出现呼吸暂停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达到正常婴儿出生体重的时间为(4.0±0.6)d,对照组为(7.2±2.3)d;实验组患儿入院后第7天及第14天的睡眠时间分别为(20.5±2.4)、(20.4±1.8)h,对照组分别为(19.22±2.2)、(19.1±1.2)h;入院后第7天及第14天的体重增长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出现胃潴留、腹胀、呕吐等喂养不耐受及出现呼吸暂停的情况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可以保持低出生体重儿体温稳定及自身安全感,提高肠道喂养的耐受性,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频率,促进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肖静 李鹏关键词:低出生体重儿 生长发育 儿童肺炎支原体脑炎25例临床治疗及护理要点分析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脑炎的临床特点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肺炎支原体脑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转归情况,总结儿童肺炎支原体脑炎的临床特点及护理要点。结果肺炎支原体脑炎多见于学龄期儿童,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72.0%),发热(88.0%),抽搐(36.0%),昏迷(12.0%),嗜睡、精神萎靡(8.0%),肢体活动障碍(4.0%)。22例血清抗肺炎支原体抗体免疫球蛋白M(MP-Ig M)阳性,9例脑脊液抗MP-Ig M阳性,其中6例血和脑脊液抗MP-Ig M均阳性。20例拍摄胸片,16例异常。16例检查C反应蛋白(CRP)均升高。头颅磁共振成像(MRI)阳性率为60.0%(15/25)。25例患儿均临床症状好转,脑脊液常规复查正常后出院,继续巩固治疗,随访0.5年,仅1例有轻度肢体活动障碍,余患儿均无后遗症。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如果脑脊液呈病毒性脑炎改变,胸片检查有肺炎X线表现,CRP升高,要考虑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MRI检查有助于诊断肺炎支原体脑炎,确诊有赖于血清和(或)脑脊液抗MP-Ig M检查,早期治疗与良好护理均可取得理想的预后效果。 肖静 李鹏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脑炎 儿童 肺炎支原体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