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肾病
  • 2篇免疫
  • 2篇免疫功能
  • 2篇腹膜
  • 2篇腹膜透析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损伤
  • 1篇性关节炎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炎
  • 1篇血浆
  • 1篇血浆置换
  • 1篇亚群
  • 1篇依那普利
  • 1篇影响因素
  • 1篇预后
  • 1篇置管
  • 1篇肾病患者
  • 1篇肾病综合征
  • 1篇肾功能

机构

  • 6篇平顶山市第一...

作者

  • 6篇陈慧娟
  • 2篇赵丽萍
  • 1篇陈飞
  • 1篇雷洋洋
  • 1篇袁小强
  • 1篇王雪剑
  • 1篇王晓林

传媒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临床医学
  • 1篇实用医药杂志
  • 1篇中国血液净化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保健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观察双重血浆置换(DFPP)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的疗效与安全性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在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基础上用双重血浆置换是否比普通血浆置换更具有疗效及安全优势。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科收治的32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16例。对照组用血浆置换联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观察组用双重血浆置换联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两组相关指标、不良事件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治疗1月后两组在CRP、ESR、IgG、ANCA滴度、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血红蛋白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好转,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不良时间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重血浆置换联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相较于普通血浆置换疗效更好,安全性高。
陈慧娟陈飞飞夏璇赵丽萍张献朝
关键词:双重血浆置换
问题导向护理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探讨问题导向护理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22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1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问题导向护理干预,2组患者均干预3个月。比较2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免疫球蛋白(Ig)A、IgM水平及简明健康状况问卷(SF-36)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干预总有效率为97.32%(109/112),高于对照组的85.71%(96/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19,P=0.002)。2组患者干预前IgA、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后血清IgA、IgM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0%(112/112),高于对照组的91.96%(103/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09,P=0.006)。2组患者干预前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后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问题导向护理干预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宋晓艳赵丽萍陈慧娟卫方丹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免疫功能
狼疮性肾炎患者肾功能持续恶化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患者肾功能持续恶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82例出现肾功能恶化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A组;并将2017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82例未出现肾功能恶化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B组。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狼疮性肾炎患者肾功能持续恶化的影响因素。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感染、合并低蛋白血症、狼疮活动、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24 h尿蛋白定量≥3.5 g是肾功能持续恶化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狼疮性肾炎患者肾功能持续恶化发生与合并感染、合并低蛋白血症,出现中度以上狼疮活动、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大量蛋白尿有着密切联系,故需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陈慧娟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影响因素
双向转诊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腹膜透析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利用双向转诊制度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提高尿毒症患者的生存率与生存质量。方法自2012年起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与基层6家医院建立双向转诊模式,共同制定各级医院的职责,定期总结患者临床资料,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举行肾友会,收集患者和家属对该模式的反馈意见。结果①2009-2014年6年期间共新增276名PD患者,其中男性141名,女性135名,置管时年龄为(52.75±13.31)岁,透析龄(23.23±14.18)月。原发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为前三位病因。实行双向转诊之后自2012年1月-2014年12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肾病风湿免疫科共新增PD患者226例,平均透析月(treatment time,TOT)、掉队率(droprate,DOR)和死亡率较前均有所下降(2009年-2011年PD患者年均TOT为27.37月,DOR为29.41%,死亡率为23.21%:2012-2014年的年均TOT为19.95月,DOR为24.76%,死亡率为19.08%);②患者就医更加方便,花费减少,腹膜透析患者治疗费用较同期血液净化低8.5%:③6家合作医院共有18名医师/护士来我中心接受腹膜透析专业培训,提高了基层医疗单位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结论利用双向转诊制度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腹膜透析得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可推广价值。
张献朝王雪剑陈慧娟廖锋群陈飞雷洋洋袁小强
关键词:腹膜透析双向转诊制度基层医疗机构
腹膜透析对终末期肾病患者心肌损伤、钙磷代谢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长期血液透析(HD)和腹膜透析(CAPD)对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患者心肌损伤、钙磷代谢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接受治疗的116例ESR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CAPD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HD治疗,CAPD组则予以CAPD疗法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两组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肌酸激酶杂化型同工酶(CK-MB)]、钙磷代谢[全段甲状旁腺素(i PTH)、血钙、血磷]、免疫功能[CD4/CD8、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治疗1年后生存率差异。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1年后,CAPD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 Tn I、CK-MB水平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均P>0.05);CAPD组i PTH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血钙、血磷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CAPD组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两组CD4/CD8、Treg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CAPD组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结论长期HD与CAPD均无法修复ESRD患者心肌损伤,而CAPD能明显纠正其钙磷代谢,且对免疫功能的减弱程度远低于HD,故CAPD治疗预后效果较为理想。
王晓林付水鸽廖锋群陈慧娟
关键词:腹膜透析终末期肾脏疾病钙磷代谢免疫功能
依那普利联合环磷酰胺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效果及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环磷酰胺联合应用于肾病综合征的效果及对患者机体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4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研究组在糖皮质激素及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环磷酰胺、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用糖皮质激素及对症治疗。记录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63/70)高于对照组(72.86%,5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CD3^(+)、CD4^(+)/CD8^(+)、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CD3^(+)、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上升,两组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研究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检测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皮质激素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依那普利、环磷酰胺有利于提高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效果,并改善免疫紊乱状态。
陈慧娟陈飞飞夏璇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依那普利环磷酰胺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