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茜
-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泰安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小板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血小板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继发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中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泰安市中心医院就诊并确诊为NVG的患者88例,同时收集同时间段的糖尿病患者104例作为糖尿病对照组,及体检者96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并采集其年龄、性别、血小板参数、疾病史等资料。根据临床分期标准,将NVG患者分为开角型NVG及闭角型NVG亚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NVG与对照组间的血小板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间年龄和性别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NVG患者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水平分别为(16.14±1.54)fl、(0.223±0.059)%和(10.69±1.53)f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3.69±2.99)fl、(0.196±0.043)%和(9.78±0.92)fl;NVG患者PDW水平显著高于糖尿病组[(13.89±3.35)fl];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开角型NVG及闭角型NVG亚组间血小板水平没有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DW(OR=1.519,95%CI:1.244~1.854,P<0.001)、MPV(OR=3.066,95%CI:1.156~8.134,P=0.024)为NVG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发现PDW、MPV与NVG存在相关性,提示血小板可能在NVG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 刘永军许茜毛金涛王甜逯通杨晓涵陈强
- 关键词:血小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2.2mm与3.2mm切口超声乳化术对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影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比较2.2 mm切口超声乳化术与传统3.2 mm切口超声乳化术对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6月在本院眼科接受治疗的白内障患者(共100例患眼),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行2.2 mm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B组行传统3.2 mm切口超声乳化术,通过对A、B两组患者术后1天、1周、1个月的观察随访,记录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平均角膜散光及术源性角膜散光数值,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术后1天和术后1周,A组平均角膜散光值小于B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平均角膜散光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及术后1周,A组术源性角膜散光值比B组小(P<0.05);术后1个月,两组术源性角膜散光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2 mm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传统3.2 mm切口的超声乳化术比较,术源性角膜散光数值在术后短期内更小、术后视力恢复更快。
- 陈斐杜允宏鲍慧婧刘永军许茜刘文静
- 关键词:超声乳化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