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建林

作品数:6 被引量:120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教育
  • 2篇PISA
  • 2篇测量方法
  • 1篇心理测量
  • 1篇学业
  • 1篇学业成就
  • 1篇实践指向
  • 1篇题解
  • 1篇中学生
  • 1篇中学生问题
  • 1篇问题解决能力
  • 1篇项目反应理论
  • 1篇教育结果
  • 1篇教育评价
  • 1篇教育研究
  • 1篇教育政策
  • 1篇开放性
  • 1篇ICT
  • 1篇测评

机构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淄博师范高等...

作者

  • 6篇袁建林
  • 4篇刘红云
  • 1篇刘红云
  • 1篇王婷
  • 1篇张生

传媒

  • 1篇外国教育研究
  • 1篇中小学信息技...
  • 1篇中国电化教育
  • 1篇教育研究
  • 1篇教育测量与评...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核心素养测量: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向被引量:75
2017年
从教育测量的视角考量,核心素养是一类高度抽象、结构复杂的高阶能力,超越了知识和一般能力的范畴,传统教育测量范式的应用面临着极大挑战。核心素养测量需要教育测量理论、方法、技术的系统性革新。在理论层面,需要以"证据中心的设计"(ECD)理论为依据,围绕"基于证据进行推理"的核心思想进行测验设计与开发。在实践层面,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提供动态性、交互性的测验环境,建构复杂的任务情境,获取复杂、详尽、类型多样的测验数据。此外,复杂数据中的测量证据提取是关键,由此需要清晰定义证据规则,合理利用自动化证据抽取方法,从复杂数据中获取推论学生核心素养的证据。
袁建林刘红云
基于行为过程的合作问题解决能力测量的任务设计研究
在当前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核心素养(也称21世纪技能)研究热潮中,核心素养的测评问题是教育测量与评价界不可回避的问题。从世界各个国家、各类组织定义的核心素养框架来看,大部分核心素养都是包含知识、技能、态度与价值的高阶能力,对...
袁建林刘红云
国际大规模教育评价的经验与趋势——以PISA为例
2016年
近年来,大规模教育评价成为国际教育研究与实践领域广泛关注的问题。大规模教育评价是指通过抽取目标测试群体中的代表性样本,对样本学生进行学业成就和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为监测不同国家(地区)的教育结果提供统一的量尺,并为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袁建林刘红云
关键词:PISA教育结果学业成就教育政策教育研究
合作问题解决能力的测评:PISA2015和ATC21S的测量原理透视被引量:38
2016年
如何利用技术测量高阶能力,是当前国际教育测评领域研究的前沿课题。PISA2015和ATC21S分别利用"人机交互"的方法和"人人交互"的方法测量了学生的合作问题解决能力。"人机交互"基于会话代理技术,将项目嵌入学生与代理的对话过程,获取学生的项目反应,推断其潜在能力。"人人交互"实时记录两名学生合作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对话与关键行为,形成过程流数据,利用评分算法从过程流数据中抽取证据推断学生的潜在能力。合作问题解决能力的测评为我国教育测评领域的发展提供了以下思考:加快发展基于计算机的测评技术,加强对高阶能力的测评研究,改进测评的功能。
袁建林刘红云
关键词:测量方法
第80届“国际心理测量研讨会”综述被引量:1
2015年
心理测量领域历史悠久、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学术会议——国际心理测量研讨会,首次在中国内地举办。来自全世界五百多名学者围绕当前心理与教育测量领域的热点问题,以及最新的研究方法、技术和研究进展等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和研讨。本文从与会者普遍关注的测验工具的编订质量、网络心理测验、项目反应理论以及认知诊断理论等几个方面,对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外学者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和研究进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穆洪华王婷袁建林
关键词:项目反应理论
数字化测验环境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影响因素分析——以PISA 2012为例被引量:10
2016年
数字化测验环境中的问题解决能力测验表现不仅会受到个体心理品质的影响,也可能会受到学生信息技术工具使用熟练程度的制约。该研究利用PISA(国际学生评价项目)2012年新加坡、中国上海、澳大利亚、德国基于计算机的问题解决测验数据,使用两水平线性回归模型,分步考察了问题解决坚持性、问题解决开放性、学生ICT的简单使用对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问题解决坚持性和开放性对问题解决能力有积极影响,学生ICT的简单使用有负向预测作用;在学生层面,学生问题解决坚持性和开放性对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程度比ICT的简单使用要大,而在学校层面情况则相反。最后,我们认为ICT简单使用的熟练程度不会制约学生的测验表现,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坚持性和开放性心理品质,要注重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复杂认知能力的提升。
袁建林刘红云张生
关键词:问题解决能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