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莫志强

作品数:8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手术
  • 3篇尿道
  • 3篇尿道瓣膜
  • 3篇后尿道
  • 3篇后尿道瓣膜
  • 3篇梗阻
  • 3篇儿童
  • 3篇瓣膜
  • 2篇预后
  • 2篇脂肪母细胞瘤
  • 2篇切除
  • 2篇外科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瘤
  • 2篇母细胞
  • 2篇母细胞瘤
  • 2篇后尿道瓣膜症
  • 2篇复发
  • 1篇治疗儿童
  • 1篇肾功能

机构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莫志强
  • 7篇谢向辉
  • 4篇王文杰
  • 4篇张潍平
  • 2篇田军
  • 2篇王焕民
  • 2篇黄澄如
  • 2篇孙宁
  • 2篇李明磊
  • 2篇宋宏程
  • 1篇李小松
  • 1篇孙保胜
  • 1篇刘璐
  • 1篇王大勇
  • 1篇秦红
  • 1篇成海燕
  • 1篇杨维
  • 1篇韩炜
  • 1篇高荣轩
  • 1篇陈巍

传媒

  • 2篇中华泌尿外科...
  • 2篇中华小儿外科...
  • 2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后尿道瓣膜同时合并前尿道瓣膜的临床诊断决策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 探讨如何减少前、后尿道瓣膜同时存在时的漏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3例合并前、后尿道瓣膜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类似病例的文献资料.3例均为男性,首次就诊时年龄为3个月、5个月、7个月.后尿道瓣膜切开时年龄分别为3个月、7个月、9个月;前尿道瓣膜切开时年龄分别为6个月、11个月、2岁7个月.首次就诊的主要表现为排尿费力、尿滴沥、尿频、尿不成线及反复出现发热等.首次手术治疗后2例症状缓解不明显,1例排尿困难稍有减轻.结果 3例患儿均是首先发现并切开后尿道瓣膜,术后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再次复查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voiding cystourethrograms,VCUG)等检查才发现前尿道瓣膜,经膀胱镜将其切开,完全解除梗阻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对尿道瓣膜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不明显的患儿及时复查VCUG、尿动力、膀胱镜等检查可避免漏诊合并前、后尿道瓣膜的可能.
莫志强张潍平孙宁田军李明磊宋宏程王文杰王雨思黄澄如谢向辉
关键词:前尿道瓣膜后尿道瓣膜梗阻预后
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合并肾发育畸形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PJO)合并肾发育畸形手术治疗的时机和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UPJO合并肾发育畸形的15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男107例,女48例。年龄6个月~16岁6个月,平均5岁9个月,其中〈1岁者8例。UPJO位于左侧93例,右侧54例,双侧8例。100例患儿术前有发热、腹痛、呕吐等症状。5例外院行肾盂成形术,2例肾切除术后出现发热、无尿,4例外院肾造瘘术后来我院就诊。术前检查提示重复肾33例,孤立肾19例,肾发育不全、异位肾各6例,肾囊性疾病12例,肾发育不良41例,交叉异位融合肾1例,肾旋转异常2例,马蹄肾24例,肾血管异常32例,肾盂肾盏异常3例。对反复出现临床症状,分肾功能明显下降,或肾积水进行性加重至肾盂前后径〉30 mm的患儿手术治疗,手术首选离断性肾盂成形术(A-H术),重复肾可行上肾输尿管下肾肾盂吻合+下肾肾盂输尿管吻合术,分肾功能极差时可行肾切除术。结果本组155例中140例行A-H术,其中3例同时行发育畸形侧肾切除;6例行上肾输尿管下肾肾盂吻合+下肾A-H术,1例行上下肾肾盂吻合+下肾肾盂成形术;4例行UPJO侧肾切除术;4例行肾造瘘术。4例患者A-H术后仍有反复发热予再次手术治疗,其中2例行肾造瘘术,1例行输尿管再植术,1例行肾切除术。155例术后3~6个月复查静脉肾盂造影(IVP)或B超示肾积水好转或无明显变化,其中4例明显好转;5例肾发育不良侧UPJO患儿术前IVP患肾不显影,术后已有显影,肾功能较术前改善。128例获长期随访,随访时间12~106个月,平均64.5个月。128例患儿均无临床症状;其中83例再次复查IVP或泌尿系B超,肾积水较前好转或者无明显变化。结论UPJO合并肾发育畸形时的手术指征大多可参考单纯UPJO的手术指征,手术首选A-H术,肾切除�
谢向辉莫志强张潍平孙宁田军李明磊宋宏程王文杰王雨思黄澄如
关键词: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离断性肾盂成形术肾切除
脂肪母细胞瘤及脂肪母细胞瘤病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1
2016年
脂肪母细胞瘤和脂肪母细胞瘤病是少见的儿童良性软组织肿瘤,因该病发生率低,临床医生缺乏足够的认识,对诊断、治疗等存在较多误区,甚至还有许多非儿童肿瘤专业医生仍然认为本病需放、化疗。实际上,随着认识不断提高,有文献认为手术不需要完全切除。为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本文就国内外的文献报道,简绍脂肪母细胞瘤及脂肪母细胞瘤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资料,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些诊疗思路,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减少过度治疗。
莫志强王焕民韩炜谢向辉
关键词:脂肪母细胞瘤手术复发
儿童脂肪母细胞瘤病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脂肪母细胞瘤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4年4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3例脂肪母细胞瘤病患儿的临床资料,3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1岁3个月,4岁6个月,12岁1个月,平均5岁11个月。患儿均以无痛性肿物就诊。结果 3例患儿均行手术治疗,1例接受2次手术。术后病理诊断脂肪母细胞瘤病。随访平均约1年,无死亡病例,1例未复发,2例仍有残留或者复发。结论脂肪母细胞瘤病多表现为无痛性肿物,治疗为手术切除,但手术难切除干净,复发率很高,需要长期随访。
莫志强谢向辉王焕民秦红杨维成海燕王文杰
关键词:外科手术复发儿童
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泌尿系畸形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了解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泌尿系畸形的发生情况,分析并总结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75例第一诊断为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0例,女性35例,平均首诊年龄4岁5个月。结果 75例患儿中,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肾脏畸形50例(孤立肾22例,异位肾9例,马蹄肾7例,重肾8例,异位融合3例,分支状肾盂1例),隐睾8例,尿道下裂9例,其他泌尿系异常10例(4例泌尿系结石,1例双侧输尿管囊肿,2例双肾积水,1例神经源性膀胱,1例脐尿管囊肿,1例遗尿)。首次住院前仅4例完成尿道下裂修复手术,l例接受输尿管切开取石手术。所有病例行脊柱矫形手术时均未对泌尿系畸形进行手术干预。本组病例脊柱侧凸矫正顺利,效果满意。脊柱矫形术后随访3个月至10年1个月,平均6年3个月。结论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泌尿系畸形较常见,细致的体格检查、腹部B超,结合脊柱CT筛查能尽早发现,针对性随访及处理泌尿系畸形,改善患儿远期预后。
孙保胜谢向辉孙琳莫志强闫俊高荣轩
关键词:泌尿系畸形脊柱手术儿童
后尿道瓣膜症对肾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8年
后尿道瓣膜症是男性儿童先天性下尿路梗阻中最常见的疾病,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短期预后明显改善,但是长期预后仍欠佳,具体原因尚不明确。国内外主要认为预后不佳与膀胱功能和肾功能恶化有关,本文主要就后尿道瓣膜症对肾功能的影响做一个系统整理。
莫志强谢向辉张潍平
关键词:肾功能不全预后后尿道瓣膜症
后尿道瓣膜症治疗现状被引量:10
2017年
后尿道瓣膜症(PUV)是男童先天性下尿路梗阻中最常见的疾病,随着对影响PUV预后因素认识的深入,发现一些患儿尽管瓣膜已被完整切除,但仍会出现进行性肾脏和膀胱功能减退。PUV的治疗包括产前干预,对于羊水少者,可用羊水膀胱引流和胎儿膀胱镜检查,但应慎重;产后PUV,经尿道瓣膜切除术是治疗PUV的首选方法。对一些伴重度泌尿系统感染或由于年龄小、无适合尿道镜的新生儿期PUV患儿,仍选择膀胱造口术作为一种替代治疗。PUV患儿伴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高,应预防性进行包皮环切术。PUV并发症的处理:大部分PUV患儿合并膀胱输尿管反流。PUV患儿远期随诊可发现膀胱功能障碍和瓣膜膀胱综合征。膀胱功能障碍的原因是膀胱压力增高,残余尿量增多,解决办法有药物治疗、清洁间隙导尿,治疗困难者需行Mitrofanoff可控性尿流改道术。PUV患儿中部分终末期肾病需要肾移植。膀胱功能障碍在PUV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需通过尿动力学检查评估膀胱功能,做到及时有效的干预。
张潍平王朝旭莫志强王雨思
关键词:后尿道瓣膜症梗阻尿道
脾切除及保留副脾治疗儿童戈谢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脾切除及保留副脾对治疗儿童戈谢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确诊戈谢病并已经接受脾切除的6例患儿(男4例,女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6例患儿确诊年龄1岁2个月-4岁9个月,平均为2岁5个月,均为Ⅰ型戈谢病,存在脾大影响生活质量及出血倾向,血小板(62-143×10^9/L)、血红蛋白(49-110g/L)低于正常,手术前没有骨痛及神经系统症状。手术时平均年龄4岁9个月-9岁4个月,平均6岁7个月。2例术前接受酶替代治疗(ERT),仍有明显脾肿大及血小板降低,1例曾接受ERT半年。结果6例患儿均经手术治疗行脾切除,3例患儿存在副脾,其中1例未保留副脾,2例保留副脾。所切除脾脏大小28cm×21cm×15cm-31cm×18cm×11cm,标本重量1.97-3.35kg,4例脾标本肉眼可见广泛局灶性梗死。术后病理证实戈谢病诊断,5例存在局灶梗死。出院时血小板(330-1419×10^9/L)、血红蛋白(87-121g/L)得到明显改善。随访1-45个月无死亡病例。术后1例坚持酶替代治疗,但剂量减半,1例术后即停药,1例术后半年停药。患儿生长发育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血小板(368-969×10^9/L)及血红蛋白(100-121g/L)升高,保留副脾的患儿恢复情况优于其他患儿。结论脾切除可以有效缓解戈谢病患儿临床症状,减少酶替代治疗剂量,而保留副脾可能减少部分及全脾切除并发症。
莫志强王大勇李小松刘璐陈巍王文杰王雨思谢向辉
关键词:戈谢病脾切除术副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