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文静

作品数:6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细胞癌
  • 3篇肝细胞
  • 3篇肝细胞癌
  • 3篇病理
  • 3篇病理学
  • 2篇信号
  • 2篇影像
  • 2篇影像表现
  • 2篇高信号
  • 2篇肝胆
  • 2篇
  • 2篇病理学特征
  • 1篇动脉期
  • 1篇影像报告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分型
  • 1篇增强MRI
  • 1篇烧伤
  • 1篇数据系统

机构

  • 6篇南通大学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作者

  • 6篇朱文静
  • 5篇张涛
  • 5篇姜吉锋
  • 5篇邢飞
  • 5篇陆健
  • 2篇丁丁
  • 2篇杜圣
  • 1篇吕国忠
  • 1篇邢伟
  • 1篇邢飞
  • 1篇翟丽娟
  • 1篇肖锋

传媒

  • 4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肝细胞癌伴“结中结”的肝胆期影像表现分型及其病理学特征
2024年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伴“结中结”(NIN-HCC)的肝胆期(HBP)影像表现分型及其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7月至2022年11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NIN-HCC,术前进行过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检查的25例(27个病灶)肝硬化患者。分析并记录NIN-HCC中内、外结节的大小、信号强度、强化方式及其病理学特征,并根据2018版肝脏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LI-RADS)分类标准对病灶进行评分。根据内、外结节的HBP不同信号强度,将NIN-HCC进行分组、分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组间的影像特征及LI-RADS评分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评估内、外结节的病理分化程度与HBP信号强度之间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NIN-HCC术后无复发生存(RFS)。结果27个NIN-HCC中,内结节动脉期均呈富血供改变,最大径(13.2±5.5)mm,51.9%(14/27)呈“快进快出”强化,48.1%(13/27)呈“快进慢出”强化。外结节动脉期均呈乏血供改变,最大径(25.7±7.3)mm,13个(48.1%)伴廓清表现。以背景肝实质信号强度作为参照,根据外结节HBP的信号强度,将NIN-HCC分为2组:低信号组(n=17,63.0%)及等信号组(n=10,37.0%)。以外结节信号强度作为参照,根据内结节低、等、高信号,将低信号组、等信号组依次分为A~C型、D~F型,共6型。低信号组中,7.4%(2/27)内结节呈更低信号(A型),37.0%(10/27)呈等信号(B型),18.5%(5/27)呈高信号(C型)。等信号组中,29.6%(8/27)内结节呈低信号(D型),7.4%(2/27)呈等信号(E型),无一例高信号(F型)。40.7%(11/27)病灶LI-RADS评分为LR-4类,59.3%(16/27)为LR-5类。低信号组与等信号组间,内、外结节最大径、强化方式及病灶LI-RA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织学上,NIN-HCC呈细梁/假腺管型,无微血管侵犯,其中内结节以中分化HCC为主,外结节以高分化HCC为主。内、外结节的分化程度与HB
邢飞朱文静姜吉锋陆健张涛马秦榕
关键词:肝细胞癌
非动脉期高强化的肝胆期“甜甜圈”样高信号结节的影像及临床病理学特征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探讨肝硬化背景下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非动脉期高强化(APHE)肝胆期(HBP)“甜甜圈”样高信号结节的影像及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接受Gd-EOB-DTPA增强MRI检查的1752例肝硬化患者,从中筛选出HBP“甜甜圈”样高信号结节的病例。分析这类结节的发生率、影像学特征、随访中恶性转化率以及病理所见。结果 38例(2.2%)患者共发现355个非APHE的HBP“甜甜圈”样高信号结节,均为多发,其中,33例与乙型肝炎有关,2例与酒精性肝硬化有关,3例与自身免疫性肝炎有关。所有结节均表现为非APHE,门静脉期(PVP)明显强化,过渡期(TP)持续强化,HBP呈“甜甜圈”样高信号。在TWI及DWI上,病灶主体均呈等信号,38.9%(138/355)的病变中央部分TWI表现为稍高信号,其中68.8%(95/138)DWI上呈稍高信号。5例患者伴有HBP门静脉周围高信号(PHI)。同时,13例患者119个结节进行了Gd-EOB-DTPA随访观察,随访周期为(657.2±507.1)天(84~1520天),所有结节均未发现恶性转变。2个结节穿刺病理活检诊断为非肿瘤性肝硬化增生结节。结论 肝硬化背景下非APHE的HBP“甜甜圈”样高信号结节虽少见,但影像表现相对典型,无恶变倾向,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思路。
邢飞朱文静杜圣丁丁姜吉锋陆健张涛
基于肿瘤生长率的LI-RADS阈值增长对肝细胞癌(≤3.0 cm)的诊断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基于肿瘤生长率的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阈值增长(TG)对肝细胞癌(HCC)(≤3.0 cm)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基线、随访均行MRI检查的肝脏局灶性病变(≤3.0 cm),阅片者记录每个病灶随访期间的大小及LR分类调整变化。肿瘤生长率定义为每月病灶增长百分比,包括增长≥10%/月(TG-10%)、≥20%/月(TG-20%)、≥30%/月(TG-30%),并作为改良版TG(mTG)。通过计算诊断优势比(DOR)来确定TG与HCC诊断的相关性。以LR-5为诊断HCC的标准,分别计算基于LI-RADS TG(-,不作为主要征象)、LI-RADS TG(+,作为主要征象)、LI-RADS mTG(+)标准对HCC的诊断效能,包括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两者的比较采用McNemar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结果217例患者251个病灶,HCC 159个、非HCC恶性肿瘤23个、良性病变67个。相较于LI-RADS TG(-)标准,基于LI-RADS TG(+)标准可导致14个HCC分类调整,其中,9个由LR-3上调至LR-5[≤19 mm+非环状动脉期高强化(APHE)+TG],5个由LR-4上调至LR-5[(≤19 mm+非环状APHE+强化包膜+TG),n=1;(≥20 mm+非环状APHE+TG),n=5]。TG与HCC显著相关,DOR值为3.65(95%CI:1.63~8.18,P<0.001)。基于LI-RADS TG(+)标准诊断HCC的敏感度(66.7%vs.57.9%,P<0.001)、准确率(82.2%vs.78.4%,P=0.002)高于LI-RADS TG(-),并保持相似特异度(97.8%vs.98.9%,P=0.317)。相较于LI-RADS TG(+)标准,基于LI-RADS mTG-10%标准诊断HCC的准确率显著提高(87.9%vs.82.2%,P<0.001),而mTG-20%(81.2%vs.82.2%,P=0.440)和mTG-30%(78.7%vs.82.2%,P=0.003)的准确率相当或降低。基于LI-RADS mTG-10%标准诊断HCC的敏感度高于LI-RADSTG(+)(78.0%vs.66.7%,P<0.001),而其特异度差异不大(97.8%vs.97.8%,P>0.999)。结论TG作为LI-RADS v2018中的主要征象之一,与HCC显著相关,基于LI-RADS TG(+)标准提高了HCC(尤其表现为非环状APHE+TG)诊断的敏感度、准确率。同时,基于LI-RADS mTG-10%标准进一步提高HCC的诊断效能。
邢飞邢飞朱文静姜吉锋陆健张涛
关键词:肝细胞癌
Th17细胞与烧伤发展的关系
2016年
Th17细胞被认为是第三独立T细胞亚群,在诱导炎症、对抗外部损害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Th17细胞与炎症和自身免疫疾病有较大联系,且与烧伤和烧伤后脓毒血症有重要关系。Th17细胞需要特殊的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来调节分化。本文就Th17细胞的细胞因子、与调节T细胞的相互作用和与烧伤的关系展开综述。
朱文静吕国忠
关键词:TH17细胞烧伤免疫反应
肝细胞癌伴中央瘢痕的钆塞酸二钠增强MRI表现与病理学对照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伴中央瘢痕的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表现与病理学对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2年1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HCC,术前均行Gd-EOB-DTPA增强MRI检查且具有中央瘢痕征象的17例患者资料。根据中央瘢痕不同病理性质分为炎症性、血管性和胶原性三种类型。分别对病灶主体、中央瘢痕的最大径、基本MRI征象、增强后多期强化特点及动态强化模式进行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不同病理性质中央瘢痕的影像表现进行比较。结果17例患者均为单发病变,病理显示,炎症性瘢痕8例、血管性瘢痕5例,胶原性瘢痕4例,三种类型瘢痕主要成分均为纤维组织。病灶主体最大径(53.6±20.7)mm,T_(2)WI、DWI均呈高信号,动态强化模式以“快进快出”型为主(15/17,88.2%)、“快进慢出”型少见(2/17,11.8%),肝胆期(HBP)均表现为低信号。中央瘢痕最大径(20.0±10.9)mm,主要表现为T_(2)WI高信号(16/17,94.1%)、DWI低信号(9/17,52.9%),58.8%(10/17)呈延迟强化,41.2%(7/17)无延迟强化,HBP以EOB“靶征”样高信号(14/17,82.4%)为主,低信号少见(3/17,17.6%)。炎症性、血管性瘢痕T_(2)WI均表现为高信号,胶原性瘢痕T_(2)WI可为低信号(1例)或高信号(3例)。炎症性、胶原性瘢痕可延迟强化(3例、2例)或无强化(5例、2例),血管性瘢痕均呈延迟强化(5例)。炎症性、胶原性与血管性瘢痕的最大径、基本MRI征象(T_(2)WI及DWI)及HBP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动态增强延迟强化特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4)。结论HCC中央瘢痕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组织,Gd-EOB-DTPA动态强化模式有助于鉴别炎症性、胶原性和血管性瘢痕,EOB“靶征”表现具有一定特征,但非特异性,仍需结合病灶主体MRI表现特点。
王晨辰朱文静姜吉锋陆健张涛邢飞肖锋
关键词:肝细胞癌病理
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弥漫性门静脉周围高信号的影像表现分型及临床意义
2023年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HBP)弥漫性门静脉周围高信号(PHI)的影像表现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接受Gd-EOB-DTPA增强MRI检查者,从中筛选出26例伴有HBP弥漫性PHI的患者。根据HBP与T_(2)WI肝内弥漫性PHI区匹配模式进行分型,比较不同影像分型之间临床及肝功能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ALb)及总蛋白(TP)]的差异性。结果26例患者中,12例HBP与T_(2)WI肝内弥漫性PHI区相匹配(A型),14例HBP与T_(2)WI肝内弥漫性PHI区不相匹配,表现为前者(HBP)位于后者(T_(2)WI)的外围(B型,n=11)或后者无PHI(C型,n=3)。相匹配组主要与活动性肝炎相关,疾病包括戊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不相匹配组主要与肝硬化等慢性病程相关,疾病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重叠综合征和各种病因的慢性肝炎、肝硬化。A型患者的ALT、AST、GGT、TBil、DBil水平显著高于(B+C)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LP、ALb与TP水平稍低于(B+C)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LT、AST、GGT、TBil和DBil预测A型PH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均>0.8。结论HBP弥漫性PHI的影像学分型,可能反映肝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并作为判断疾病处于何种阶段的影像指标之一。
翟丽娟邢飞朱文静杜圣丁丁姜吉锋陆健张涛
关键词:影像学分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