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崇武
- 作品数:27 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丽水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体会
- 目的:探讨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策略。方法:在维持血液透析的基础上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43~92岁,中位数71岁。所有患者均为单...
- 吕国强黄淑明兰树华吴泉州郑荣宗郑崇武叶方
- 关键词:髋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血液透析
- 文献传递
- 带吸引式的神经剥离子
- 一种带吸引式的神经剥离子,包括中间部分的手柄,手柄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神经剥离部和第二神经剥离部,第二神经剥离部呈扁平状结构,手柄与第二神经剥离部之间设有延伸杆,延伸杆外端的侧边安装有可拆卸式固定件,可拆卸式固定件上固定...
- 郑崇武
- 文献传递
- 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50例被引量:13
- 2012年
-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在医院行髋关节周围骨折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均分成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各50例。于髋关节周围骨折术后6 h内,低分子肝素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40 mg/d皮下注射,持续用药2周;利伐沙班组给予利伐沙班片10 mg/d口服,持续用药1周。于治疗第1周、第2周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结果低分子肝素组发生深静脉血栓8例(16.00%),利伐沙班组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4.00%),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利伐沙班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利伐沙班能有效预防髋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 郑崇武毛建水叶积飞
- 关键词: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髋关节周围骨折深静脉血栓
-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的生物力学对比研究
- 兰树华吴泉州黄淑明朱俊锟郑崇武郑荣宗吕国强叶方毛建水褚旭峰叶积飞
- 立项背景: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松质骨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皮质骨多孔,变薄)为特征,导致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
- 关键词:
-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生物力学
- 可吸收螺钉治疗Pipkin骨折的临床体会
- 2013年
- 目的探讨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Pipki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7年5月至2012年2月,笔者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不同类型的Pipkin骨折10例。其中男8例,女2例;18~57岁,平均39.5岁;左侧6例,右侧4例。按照Pipkin分型:Ⅰ型2例,Ⅱ型4例,Ⅲ型1例,Ⅳ型3例。对合并髋臼、股骨颈骨折者根据骨折类型不同采用相应的内固定治疗。观察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等情况。术后随访按照Thompson-Epstein评分法中临床和放射学评价标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手术时间78~150分钟,平均104.1分钟;出血量230~650ml,平均349.9ml。8例获得良好随访,2例术后失访,随访时间8~132个月,平均48.3个月。术后1例发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于2年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例出现坐骨神经损伤症状,经对症处理后康复。无切口感染、骨折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按照Thompson-Epstein评价标准,优4例,良2例,可1例,差1例。结论可吸收钉是治疗股骨头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物。Pipkin骨折应尽早行闭合复位、牵引,根据创伤控制原理尽早切开解剖复位、可吸收钉固定,术后早活动、晚负重功能锻炼,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 叶积飞黄淑明兰树华郑崇武吕国强褚旭峰吴泉州
- 关键词:股骨头骨折髋脱位骨钉
- 一种便于清洁的吸引式神经根拉钩
- 一种便于清洁的吸引式神经根拉钩,包括一个拉钩,拉钩上连接有拉杆,拉杆内设有吸引管,所述拉杆的吸口处设有防堵圈。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通过安装吸引管能够实现在手术时吸走手术血液的效果,防止了手术血液阻...
- 郑崇武
- 文献传递
- 两种颈前路三联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钛板长节段内固定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差异。方法选取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30例,以随机区组法分为A组和B组,各65例。A组采用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钛板长节段内固定,B组采用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JOA评分优良率、植骨融合率、手术前后Cobb角度数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A组(P<0.05);两组患者JOA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植骨融合率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Cobb角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两种颈前路三联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接近,但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颈前路三联术式具有操作简便、微创、术后恢复时间短及术后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崔国鹏张立岩郑崇武徐成甘维
- 关键词:植骨融合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 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半月板损伤的诊治体会
- 2006年
- 郑崇武郑荣宗李松强
- 关键词:膝关节周围骨折半月板损伤诊治体会股骨髁部骨折随访资料诊治方法
- 带袢钢板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被引量:10
- 2013年
- 2009年12月~2012年5月,我们对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应用带袢钢板人工韧带重建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黄淑明兰树华郑荣宗吴泉州吕国强郑崇武
-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韧带重建
- 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肩峰基底部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肩胛骨肩峰基底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肩峰基底部骨折患者7例,男5例,女2例;年龄24~62岁,平均36.3岁.均为创伤性新鲜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2~10d,平均4.6d.术后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功能Hardegger评价以及随访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7例均获门诊随访,平均时间8.9个月(4~13个月).所有患者在术后8~14周(平均10.6周)经X线片或三维CT重建提示达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0~5分;肩关节功能Hardegger评价优2例,良4例,可1例.无切口感染、肩关节不稳、肩峰下撞击症、骨不愈合、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肩峰基底部骨折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可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最大限度地恢复肩关节功能.
- 吕国强朱俊锟黄淑明兰树华吴泉州郑荣宗郑崇武
- 关键词:肩胛骨肩峰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