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双美

作品数:9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网络
  • 5篇科普
  • 3篇新媒体
  • 3篇媒体
  • 2篇新媒体环境
  • 2篇数据分析
  • 2篇图片
  • 2篇网络化
  • 2篇网络科学
  • 2篇媒体环境
  • 2篇传播生态
  • 1篇电视
  • 1篇电视科教节目
  • 1篇多媒体
  • 1篇云服务
  • 1篇知识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参与
  • 1篇视频
  • 1篇视频特征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天津外国语大...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9篇郑双美
  • 4篇肖云
  • 4篇殷向荣
  • 3篇王闰强
  • 3篇黎文
  • 2篇张露
  • 2篇何洪波
  • 1篇杜义华
  • 1篇张远卓
  • 1篇钱丽华

传媒

  • 3篇科技成果管理...
  • 1篇科研信息化技...
  • 1篇新媒体研究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科学传播中微博图片优秀案例及数据分析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QQ、微信、微博等社交App的出现让人们的交流更加方便。其中,微博在众多的社交软件当中脱颖而出,凭借草根性、原创性等特点获得越来越多人的喜爱,这令很多学者开始对微博这种新传播形式中出现的各种问...
张霄飞殷向荣刘志北郭幸君陈雨杨黎文郑双美赵旭婷
关键词:图片
文献传递
科学传播中微博图片优秀案例及数据分析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QQ、微信、微博等社交App的出现让人们的交流更加方便.其中,微博在众多的社交软件当中脱颖而出,凭借草根性、原创性等特点获得越来越多人的喜爱,这令很多学者开始对微博这种新传播形式中出现的各种问...
张霄飞殷向荣刘志北郭幸君陈雨杨黎文郑双美赵旭婷
关键词:科普工作
新媒体科普创作与传播流程梳理和规范初探被引量:3
2020年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的传播格局、新的传播生态,使科普内容的传播角色、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日渐多样化。由创作者、内容编辑等组成的传播角色,协作分工,相互作用,组成了完整的新媒体科普创作与传播全流程。一个规范合理的流程可以保证提升科普作品的品质和传播力,文章从新媒体科普的实际需求出发,以科学性和传播性为原则,设置和梳理了新媒体科普创作与传播中的参与角色和规范化流程,以期为新媒体科普创作和传播提供参考。
郑双美殷向荣赵旭婷
关键词:新媒体科普
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科学传播生态初探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媒介的传播工具和形态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信息传播趋于数字化、多媒体化,这为网络科学传播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与科学传播深度融合,网络科学传播需要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创新科学...
郑双美张露肖云黎文殷向荣
关键词:新媒体社会参与
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科学传播生态初探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媒介的传播工具和形态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信息传播趋于数字化、多媒体化,这为网络科学传播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与科学传播深度融合,网络科学传播需要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创新科学...
郑双美张露肖云黎文殷向荣
关键词:新媒体
文献传递
构建网络化科学传播体系 促进高端前沿资源科普化——中国科学院“网络化科学传播服务工程”项目成果
2016年
多年来,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一直通过形式多样、贴近公众和参与性强的科学传播和科学普及活动,向社会公众展示中科院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在“十二五”期间,中科院信息化建设专项设立网络化科学传播服务工程项目,项目以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为牵头单位,秉承“发布、传播、分享、交流、
肖云王闰强杜义华郑双美孙宁
关键词:工程项目网络化科普网络信息中心
构建公众认可且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科学传播服务平台——中国科学院网络化科学传播服务工程
2016年
2012年8月,中国科学院立足自身科研科技资源优势开展科学传播,正式启动了“网络化科学传播服务工程”项目,旨在更好地让公众走进科学,传播科学知识,促进高端前沿资源科普化。
肖云黎文何洪波郑双美
关键词:服务平台网络化公众科学知识
科普视频特征的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随着互联网为中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内科普视频受众数量不断增长,传统电视媒体和互联网络媒体都已经成为科普视频的重要的传播载体。本文综合分析了科普视频的特征,指出电视科学节目具有专业性、情境性、限制性和趣味性的显著特点,而互联网科普视频则更强调科学性、话题性、即时性和互动性,并指出在互联网+的发展战略下,电视科普视频和网络科普视频的相互借鉴、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对科普视频特别是网络科普视频的创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王闰强肖云张远卓郑双美殷向荣钱丽华
关键词:电视科教节目
科普多媒体数字内容可视化制作与出版云服务系统研制及应用示范
2018年
科技文化是科技与文化结合的产物,已经成为中国优秀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科普多媒体数字内容可视化制作与出版云服务系统研制及应用示范”遵循“重构创作流程,解决关键问题,研发自主平台,突出内容特色”的总体研究思路,对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可视化协同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重点研发。通过研发集创作、分享、展示、出版、订阅、支付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普内容创作出版云服务系统,形成可以持续运营的“互联网+科普”创作与阅读平台;立足中国科学院特色科研资源进行科普阅读内容选题策划,打造中国科学院出品的高品质多媒体科普阅读产品。
肖云王闰强何洪波郑双美
关键词:可视化多媒体科普出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