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晨

作品数:12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药师
  • 4篇药学
  • 4篇药学监护
  • 3篇细胞
  • 3篇临床药
  • 3篇临床药师
  • 2篇药物
  • 2篇伊马替尼
  • 2篇移植术
  • 2篇移植术后
  • 2篇肾移植
  • 2篇肾移植术
  • 2篇肾移植术后
  • 2篇术后
  • 2篇淋巴
  • 2篇耐药
  • 2篇菌药
  • 2篇抗菌
  • 2篇抗菌药
  • 2篇抗菌药物

机构

  • 12篇山东大学第二...
  • 1篇北京医院
  • 1篇北京大学首钢...
  • 1篇山东省药品不...

作者

  • 12篇陈晨
  • 5篇董艳
  • 2篇王荣梅
  • 2篇孙超
  • 1篇孙强三
  • 1篇刘芳
  • 1篇李涛
  • 1篇刘本玲
  • 1篇朱愿超
  • 1篇吴新春
  • 1篇胡欣
  • 1篇李利娜

传媒

  • 2篇中国药物应用...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Journa...
  • 1篇抗感染药学
  • 1篇保健医学研究...
  • 1篇药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白细胞升高与延长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或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对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手术部位早期感染诊断的价值及延长使用抗菌药物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533例行胫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感染组31例、非感染组502例),术后第1日、术后第5~9日或诊断为手术部位早期感染当天、术后第30日三个时间段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术后三个时间段的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的例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或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并不具有诊断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手术部位早期感染的作用,不能作为延长使用抗菌药物的唯一参考指标。
孙超董艳陈晨王荣梅
关键词:骨折固定术手术部位白细胞计数
临床药师干预血液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实践及效果分析
陈晨董艳孙超王荣梅
1例胃间质瘤合并椎体白假丝酵母感染患者抗真菌治疗的药学监护
2024年
目的:分析医院1例胃间质瘤合并椎体白假丝酵母感染患者抗真菌治疗的药学监护过程,为抗菌药物的合理选用和伊马替尼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该患者(男,64岁)因“腰疼”入院,当前因胃间质瘤而长期使用伊马替尼;门诊胸腰段MR检查提示可能存在椎体感染性病变,遂经验性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入院第5天,胸椎穿刺液检查回报白假丝酵母,遂改用卡泊芬净治疗;3 d后,根据药敏结果,将卡泊芬净调整为氟康唑;但又3 d后,患者腰背部疼痛加重,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再次升高,医生与药师讨论后,又调整为卡泊芬净;入院第30天,行胸椎病灶刮除术;入院第46天,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感染指标明显下降,药师会诊后,考虑与伊马替尼的药物相互作用,建议换用氟康唑口服序贯治疗。结论:对于病因不明的感染患者,临床药师应协助医生及早明确病原菌,以开展针对性治疗,并根据抗感染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还应关注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俞俊如陈晨
关键词:抗真菌治疗胃间质瘤药学监护伊马替尼
肾移植术后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用药监护
2021年
1例59岁男性患者,肾移植术后8年,主因“发现颈部肿块2个月余”入院。入院后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药师参与免疫抑制剂的调整、抗肿瘤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等,并给予患者全程药学监护。患者化疗4周期后病情评估达到完全缓解,肾功能正常。
陈晨董艳祁健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肾移植临床药师药学监护
多重耐药菌防控专用篮在康复科院感防控中的持续改进
细节管理模式是指在系统中对于每一个环节都进行标准化的管理,制订制度,每个人都按照标准执行任务。细节管理可以发现细微的问题并且不断改进,可以从各个具体的层面提高管理效率。
吴新春陈晨
下肢主动运动辅助下肢活动器训练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陈晨
一种多靶向的ROS响应型脂质体背包载药系统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靶向的ROS响应型脂质体背包载药系统及其应用。具体的,本发明设计一种载siYTHDF1和TMP195治疗肝细胞癌的ROS响应型脂质体背包载药系统,将两种载药小纳米颗粒...
李涛姜新义曲颖陈晨孙菲菲刘士嘉赵国智柳辉赵忠熙
比阿培南在高龄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2023年
本研究旨在评估比阿培南在高龄老年患者(≥85岁)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比阿培南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住我院接受比阿培南治疗的高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最终共纳入275名患者,平均年龄为88.5±3.1岁。感染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7.6%(186/275)。单因素回归分析分析显示,发热、血清尿素氮(BUN)升高的患者治疗失败率更高,而患者基础疾病类型、是否单药治疗、之前用药情况、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指标与临床治疗结果没有显著相关性。将发热、BUN升高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发热和BUN升高是影响治疗结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安全性方面,比阿培南治疗后血清BUN由8.8±5.6升至9.9±5.4 mmol/L(P=0.007)。有10.9%(30/275)的患者出现轻中度药物不良反应。本研究证明比阿培南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高龄老年患者。
朱愿超陈晨胡欣
关键词:比阿培南细菌感染高龄老年人疗效安全性
一例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合并肾功能亢进患者的药学监护被引量:4
2021年
1例58岁男性患者,主因“急性髓系白血病5周期化疗后8 d,发热2 d”入院。入院后先后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替考拉宁等治疗,疗效欠佳。临床药师给予患者全程药学监护,及时识别患者肾功能亢进状态并结合相关指南、文献,参照患者的肾功能对美罗培南、替考拉宁进行剂量调整。此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后根据患者肾功能变化,将美罗培南、替考拉宁调整至常规剂量。患者病情平稳,最终好转出院。
陈晨陈晨
关键词:临床药师药学监护
“回归社区式”智慧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标准规范制定
2023年
目的制定“回归社区式”智慧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标准规范,促进医养结合的发展,满足社区老年人的健康养老需求,提高医养服务质量和效率。方法参照相关政策、标准、规范等对医养结合机构的建设、管理、服务、评价等方面的要求,采用专家访谈、“德尔菲法”专家咨询、专题小组讨论、专题会议等方法,确定“回归社区式”智慧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服务标准及规范。结果“回归社区式”智慧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标准规范的制定,有利于建设“回归社区式”智慧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并推广应用,有利于养老服务资源和医疗资源的充分整合利用,有效填补“9073”养老格局中社区养老服务的“空白地带”,确保社区老年人享受便捷快速、优质全面的医疗、康复和照护服务,提高生活质量。结论该规范能够提高医养服务效率,改变老年人过度依赖养老院或医院的现状,降低医养成本,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同时,有利于将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提升卫生资源使用效率,是促进就业、促进供给的有力措施,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刘芳刘本玲汤亚修陈秀陈晨孙强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