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蓓

作品数:3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流感染
  • 2篇重症
  • 1篇导管
  • 1篇导管相关
  • 1篇导管相关性
  • 1篇导管相关性血...
  • 1篇血肌酐
  • 1篇血流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反
  • 1篇炎症反应
  • 1篇炎症反应综合...
  • 1篇肾功能
  • 1篇全身
  • 1篇全身炎症
  • 1篇全身炎症反应
  • 1篇全身炎症反应...
  • 1篇重症监护
  • 1篇重症监护病房
  • 1篇住院

机构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梁蓓
  • 1篇岳岩坤
  • 1篇张玉林
  • 1篇叶寰
  • 1篇姜利
  • 1篇刘淑梅
  • 1篇李晓鹏
  • 1篇席修明

传媒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重症监护病房相关血流感染的病菌分布以及耐药特性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相关血流感染的病菌分布以及耐药特性。方法选取本院重症监护病房因留置导管引发的相关血流感染者98例,对其血液标本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其病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结果 98例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10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5株,革兰阴性菌58株,真菌5株。革兰阳性菌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溶血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主要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等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耐药率较低,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菌均处于较高的水平,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较低;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等敏感性较高,而青霉素G的耐药性普遍较高。结论革兰阴性菌是重症监护病房因留置导管引发的相关血流感染患者的主要病原菌,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用药,可减少耐药性产生。
梁蓓杨洋李晓鹏叶寰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血流感染耐药特性
乌司他丁对危重症血流感染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血肌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危重症血流感染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血肌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收治的危重症血流感染患者20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各项生命体征指标(体温、呼吸频率和心率)水平、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血肌酐水平,比较有创通气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以及28 d病死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前2组体温、呼吸频率、心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治疗1周后2组体温、呼吸频率、心率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治疗前2组血清炎症因子及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治疗1周后2组WBC、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血肌酐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9. 0±2. 2)×10~9/L比(11. 4±2. 3)×10~9/L,(20±4) mg/L比(40±4) mg/L,(4. 1±1. 2)μg/L比(8. 7±2. 0)μg/L,(39±4)μmol/L比(70±8)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和28 d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7. 3±0. 5) d比(16. 4±1. 3) d,(15. 1±1. 5) d比(27. 7±3. 2) d,5. 0%(5/100)比28. 0%(28/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乌司他丁可有效维持危重症血流感染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同时改善炎性反应,有利于保护患者的肾功能,缩短治疗时间,预后更好。
梁蓓岳岩坤祁佳张玉林
关键词:血流感染危重症乌司他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肾功能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2012年住院患者血流感染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 了解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及病原菌种类.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住院患者的阳性血培养结果,分析确诊为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原菌种类.结果 血流感染患者149例,占当年出院患者18 774例次的0.8%,即当年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为0.8%.首次发生血流感染时,15例(10.1%)患者来自手术科室,83例(55.7%)患者来自非手术科室,51例(34.2%)患者来自ICU.33例(22.1%)患者表现为感染性休克.住院期间死亡68例,病死率为45.6%.共发生154例次血流感染,其中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125例次(81.2%),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29例次(18.8%).共分离出病原菌18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6株(56.4%),革兰阳性菌67株(35.6%),真菌15株(8.0%).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中,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更多为肠杆菌科细菌,而非发酵菌在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显著多于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125例次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中分离出159株菌(84.6%).188株病原菌中,26株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手术科室、非手术科室、ICU的非发酵菌和肠杆菌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结论 血流感染发生地点不同、患者所在科室不同,病原学分布差异较大.对本地区、本单位、本科室血流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和病原菌分布及演变的及时了解,为临床医生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以改善血流感染患者的预后。
梁蓓姜利刘淑梅席修明
关键词:血流感染病原学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