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航

作品数:4 被引量:28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玻璃体
  • 2篇黄斑
  • 2篇混浊
  • 2篇激光
  • 2篇飞蚊症
  • 2篇玻璃体后脱离
  • 2篇玻璃体混浊
  • 1篇血红蛋白
  • 1篇症状
  • 1篇症状性
  • 1篇视网膜
  • 1篇视网膜光
  • 1篇视网膜光凝
  • 1篇视网膜光凝治...
  • 1篇水肿
  • 1篇糖化
  • 1篇糖化血红蛋
  • 1篇糖化血红蛋白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机构

  • 4篇北京京煤集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畅立斌
  • 4篇魏航
  • 3篇许正杰
  • 1篇高新晓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玻璃体腔注射Conbercept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疗效研究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康柏西普(Conbercept)联合视网膜光凝与单纯玻璃体腔注射Conbercept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疗效分析。方法前瞻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在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眼科就诊的48例(50只眼)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玻璃体腔注射Conbercept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组和单纯注药组,对比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厚度(CMT)变化结果及注药次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1个月BCVA,分别提高(8.26±17.32)与(8.05±18.48)字符,治疗后第6个月BCVA,分别提高(10.41±15.95)与(9.37±19.49)字符,治疗后1个月CMT分别降低为(228.26±135.32)和(219.05±142.45)μm,治疗后6个月CMT分别降低为(230.41±145.62)和(226.37±139.63)μm,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第1个月和治疗后第6个月BCVA均比治疗前提高,CMT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内为保持BCVA的提高和CMT的稳定,单纯组需要更多注药次数。结论玻璃体腔注射Conbercept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与单纯玻璃体腔注射Conbercept对糖尿病黄斑水肿均有较好疗效,联合激光治疗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减少玻璃体腔注药次数。
畅立斌袁梦克魏航许正杰
关键词:糖尿病黄斑水肿糖化血红蛋白激光治疗
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的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及相关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测量和分析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MF)患者的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并探讨MF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横断面研究.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2月于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确诊为单眼MF的患者25例(MF组),同期选取50例(50眼)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成年人为对照组.采用SD-OCT,分别对黄斑中心凹下及其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各1.5 mm处的脉络膜厚度进行测量.采用t检验、logistic回归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MF患眼与对侧眼相比,眼轴长度、等效球镜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黄斑中心凹下及其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各1.5 mm处的脉络膜厚度均大于MF眼(t=24.131、20.345、16.140、13.923、19.037,P<0.01)及对侧眼(t=22.033、18.066、14.818、13.049、17.247,P<0.01),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MF眼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最薄[(130.3±27.8)μm],与对侧眼相比[(147.8±25.6) 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薄可能是MF的危险因素(0R=1.78,95%CI:1.39~2.26,P<0.05).结论 MF患眼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明显变薄,可能和发病机制相关.
袁梦克高新晓魏航许正杰畅立斌
关键词:黄斑劈裂脉络膜厚度
症状性玻璃体混浊疾病特征与困扰程度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症状性玻璃体混浊疾病特征及其与自觉困扰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5月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北京燕化医院和北京中能建医院就诊的飞蚊症患者218例。记录飞蚊症出现的时间、眼前黑影形状、在眼前飘动的位置、每日发生频率、发病以来的变化、对于生活的干扰程度,以及可能影响玻璃体混浊的因素,包括近视、眼外伤及每日使用手机、电脑、电视的时间。结果 218例患者中有66例(30.3%)只在明亮环境中才注意到眼前黑影,不适感较轻;152例(69.7%)能在日常生活中感觉到,不适感较明显。患者眼前黑影形状为环形或C形70例(32.1%),点状或丝绒状105例(48.2%),条索状或片状22例(10.1%),弥漫的大范围眼前遮挡21例(9.6%)。患者自觉飞蚊症对生活困扰程度为轻度不适74例(33.9%),中度不适110例(50.5%),严重不适34例(15.6%)。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察觉到黑影症状的环境(OR=20.5,95%CI:7.00~60.00,P<0.001)、每日觉察频次(OR=14.0,95%CI:4.90~39.60,P<0.000 1)和症状自发病以来的变化(OR=2.29,95%CI:1.16~4.51,P=0.017)与飞蚊症对患者的困扰程度相关。结论位于视轴区的玻璃体后脱离的Weiss环、条索状或片状混浊和弥漫性混浊会引起患者中重度不适,日常情况可觉察飞蚊症,每日觉察到飞蚊症的频率≥5次,症状自发病后有加重时会产生更严重的不适。
畅立斌袁梦克魏航张慧陈红肖乐
关键词:飞蚊症玻璃体混浊玻璃体后脱离
玻璃体激光消融术治疗飞蚊症的效果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研究玻璃体激光消融术治疗飞蚊症的效果及与患者自觉改善程度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4月于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眼科门诊以飞蚊症就诊并接受玻璃体激光消融术治疗、随诊时间3个月以上的玻璃体混浊患者95例95眼。以自设计量表评估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飞蚊症持续时间、眼前黑影的形状、发病以来的变化、对于生活的干扰程度等,玻璃体激光消融术后1周收集患者自评治疗后混浊改善程度、视力、眼压、散瞳检查玻璃体及视网膜情况。用单因素比较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改善程度可能相关的各因素。结果95例患者治疗后视力均无下降,术后1周飞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者58眼,占61.1%;眼前仍可见漂浮物但减小或自觉好转者29眼,占30.5%,8眼治疗后自觉症状无改善,占8.4%。单变量分析显示玻璃体激光消融术治疗后自觉明显改善的因素为:40岁以上患者(P=0.0003),眼前黑影形态为环形或“C”形等玻璃体混浊患者(P<0.0001),每日看手机等视屏产品时间≤5h的患者(P<0.0064),差异有显著性;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差异具有显著性的因素为玻璃体混浊形态4种类型中环形或“C”形混浊的患者自觉改善程度明显好于点丝状/索状片状混浊(OR=11.67,95%CI:4.05~33.65)和点丝状/弥漫遮挡混浊(OR=8.75,95%CI:2.11~36.26)。结论玻璃体激光消融术治疗飞蚊症安全有效,玻璃体后脱离相关的混浊是YAG玻璃体消融术的最佳适应证。40岁以上患者和每日看手机等视屏产品时间≤5h的患者行玻璃体激光消融术治疗后自觉明显改善的比例更多。
畅立斌魏航许正杰姜兆财
关键词:飞蚊症玻璃体混浊玻璃体后脱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