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雨 作品数:14 被引量:138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文化科学 更多>>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震前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6 2022年 九寨沟县为“中国旅游强县”,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联系紧密。2017年,九寨沟保护区发生7.0级地震,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遭受极大创伤。基于此,分别以2016、2018年为地震前后基准年,从供给服务、调节与维持服务、文化服务3个方面选取7项指标,构建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体系,探明地震前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表明:(1)地震前后九寨沟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分别为1.96×10^(10)元/a、1.52×10^(10)元/a,单位面积价值量达3.05×10^(5)元hm^(-2)a^(-1)、2.36×10^(5)元hm^(-2)a^(-1),总降幅达22.68%。(2)地震前后三类服务价值均有所下降但价值占比序列未改变,依次为供给服务、调节与维护服务和文化服务,降幅分别为24.61%、12.25%和86.02%。(3)地震前,7项服务指标按其经济价值大小排序依次为:木材供给>水源涵养>保育土壤>森林游憩>固碳释氧>大熊猫存在>科研教育,前三项服务价值累计占比达92.80%。地震后,价值排序变化为:木材供给>水源涵养>保育土壤>固碳释氧>大熊猫存在>科研教育>森林游憩,前三项服务价值累计占比达96.93%。(4)三类服务中文化服务受地震影响较大,总价值占比由4.54%下降至0.82%,7项服务中仅科研教育和保育土壤价值有所增加,其余5项服务均不同程度下降,降幅依次为森林游憩、固碳释氧、木材供给、大熊猫存在和水源涵养。由于景区关闭,以旅游收入测算的森林游憩价值变化最大,其价值降幅达97.74%,说明地质灾害导致旅游收入呈断崖式下降,短期内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具较大影响。 廖雨辰 史雪威 刘俊雁 刘俊雁 谢雨 谢雨 吴彦 吴彦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评估 地震 高山草地环山样带异质坡向上3种植物的株高、叶片性状与生物量分配 被引量:24 2018年 为了解坡向异质性生境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机制,在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岷江源区的研究样地内,沿山脊划分出东南、西南和东北3个坡向,每个坡向上选择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盘花垂头菊(Cremanthodium discoideum Maxim.)和滨发草(Deschampsia littoralis)3种常见物种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其株高、叶片性状和生物量分配的变化,并测定不同坡向土壤环境因子.结果显示:不同坡向间土壤环境差异明显;珠芽蓼和滨发草的株高在不同坡向上无显著差异,而盘花垂头菊株高依次为西南坡〉东南坡〉东北坡,3种植物比叶面积(SLA)均有显著变化且变化趋势均不同,在东北坡上珠芽蓼(161.30±5.44 cm2/g)和盘花垂头菊(151.26±3.36 cm2/g)具有最小的SLA,而滨发草(212.97±11.39 cm2/g)最大;珠芽蓼的地下生物量高于地上生物量,而盘花垂头菊和滨发草地下-地上生物量分配格局则相反,3种植物的地下生物量比例在温度最低的东北坡均达到最高;珠芽蓼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在不同坡向皆为等速生长,而其余两种植物在个别坡向上呈现异速生长,且均为地下生物量积累速率大于地上部分.因此,高山草地生态系统的不同坡向生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了显著影响,上述3种植物的株高及叶片性状对不同坡向的响应具有特异性,而在温度较低的坡向上3种植物均偏向把更多的生物量分配给地下部分. 周天阳 高景 高景 薛晶月 孙建 孙建 王金牛 谢雨 吴彦关键词:坡向 异速生长 生物量分配 季节性积雪下的高山草地凋落物分解 被引量:3 2019年 青藏高原高山草地的凋落物分解是其生物地化循环过程的重要一环.采用样方调查法估测两种典型地形条件下高山草地单位面积的年凋落物产量,分析定面积凋落物分解袋中的初始装袋量与凋落物分解率的关系,估算最佳初始凋落物装袋量.通过积雪期设置双面凋落物分解袋于浅雪、深雪、无雪及人工雪被处理下,比较不同的雪被处理下凋落物的分解率,同时测定对应的土壤温度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进而分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凋落物分解率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1)两种典型样地内植物凋落物在自然状态下的年产生量均约为90 g/m^2;(2)非生长季中凋落物分解率与凋落物初始重量呈负线性相关,凋落物初始装袋量3 g是研究分解率的相对较佳重量;(3)随着积雪厚度的增加,非生长季土壤温度和凋落物分解率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积累,凋落物分解率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在深雪与无雪处理下分别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0.15%,156.37 mg/kg,75.89 mg/kg)和最小值(分别为3.07%,65.38mg/kg,20.17mg/kg).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均与凋落物分解率呈显著相关性(P <0.05).综上所述,即便在冬季气温低于冰点的情况下,雪被的隔绝作用使得土壤微生物活动依然活跃进行;雪被变化既改变了土壤环境因子及凋落物分解率,也深刻影响着高山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周天阳 王金牛 杜文涛 徐波 周海燕 谢雨 谢雨关键词:分解率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动态评价及障碍因子 被引量:11 2021年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基石,自然保护区在涵养水源、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有效缓解社会快速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维持区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安全屏障。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地处生态脆弱敏感区,在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叠加影响下的生态安全状况备受各界关注。基于此,采用PSR模型和障碍因子分析法,从资源环境、人类活动、社会经济等方面选取23项指标构建评价体系,综合评价九寨沟保护区20年来的生态安全动态变化,探明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2001—2019年九寨沟生态安全指数呈曲折上升趋势,从0.7933增加至0.8623,其中压力和状态安全指数呈波动下降趋势,响应指数呈逐年波动上升趋势。(2)总体而言,保护区处于“安全”状态,仅个别年份受地质灾害影响,降至“临界安全”水平,安全等级演变历程为“安全-临界安全-安全-临界安全-安全”。(3)保护区生态安全的障碍主要来自于响应层,主要障碍指标为保护区居民数年增长率(C2)、地质灾害发生次数(C6)和法律完善程度(C22),障碍度分别为12.63%、10.53%和9.47%。(4)随着灾害防治措施和管理体制的不断优化完善,最大障碍因子经历了由法律完善程度(C22)、污水处理设施完善程度(C20)和地质灾害防控措施完善程度(C17)到地质灾害发生次数(C6)、保护区居民数年增长率(C2)的变化。未来需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力度、提升灾害防治技术和保护管理应对措施,进一步优化社区共管体制,探索自然保护与社区居民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路径,稳步提升九寨沟保护区生态安全水平。 廖雨辰 谢雨 刘俊雁 刘俊雁 吴彦关键词:生态安全 PSR模型 自然保护区 基于群落结构及土壤理化性质对围封7年青藏高原东南缘高山草地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27 2018年 过度放牧作为青藏高原长期存在的人为干扰方式,严重地破坏了高山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简便有效的围栏封育方式广泛应用于退化草地的修复过程中,但其修复效果存在两面性,因此系统科学地评估草地围封后的质量状况至关重要。本研究针对围封7年的青藏高原东南缘退化高山草地,基于围栏与放牧处理之间的草地群落生物量、物种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对比,对草地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1)通过围栏修复7年后,围栏内大部分土壤理化指标有所改善,但仅有硝态氮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2)围栏内地上生物量和凋落物量均显著高于放牧区,分别增加了35.73%和65.75%,而围栏内外的物种多样性无显著性变化;3)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质量进行评估,发现围栏内土壤质量有所改善,其综合得分(0.1)高于放牧区(-0.02),同时利用草地各项指标的变化与其权重值之间的关系对草地进行综合质量评估,发现围封7年后草地综合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相对得分为0.209),更多归因于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研究表明,围栏7年后退化高山草地质量有所提高。针对其修复作用的时效性,需实际应用中定期评估草地的修复状况,以达到围栏的最优实施效果。 周天阳 高景 高景 王金牛 孙建 薛晶月 贺俊东 谢雨 谢雨关键词:草地质量 土壤理化性质 群落生物量 基于CiteSpace的景观美学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6 2022年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深入推进,生态旅游与森林游憩、自然景观资源开发等逐渐成为各地践行“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发展理念,实现生态价值转化的重要路径。景观美学已融入林学、生态学、风景园林等传统学科,景观美学价值定量评估作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和景观设计的关键指标,成了相关研究的热点领域。基于CiteSpace软件,运用文献计量等方法分别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1048篇、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1455篇景观美学研究文献,从年发文量、主要关键词、景观类型、研究方法等多个视角,分析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国内的景观美学研究起步较晚,近几年科研产出量显著增加,但与国际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研究对象类型以森林景观和城市景观,国外以湿地、荒野等自然生态景观为主,国内偏向于小型景观,研究视野较为局限;国内研究重点关注景观美景度、景观规划配置等社会价值方面的研究,国际上更重视景观美学资源的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研究;国内景观美学方面存在研究方向分散、评价方法主观性较强、成果创新性弱等问题。建议今后加强学科交叉融合与国际合作,完善景观美学研究体系,更新研究技术手段,重视景观美学价值转化等方面研究。 陈琪 刘俊雁 吴彦 何恒果 廖雨辰 谢雨 李诗琦关键词:CITESPACE 景观美学 可视化分析 不同气候类型下四川草地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2018年 为探讨不同气候类型下,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四川省广元市、雅安市和凉山州为研究地区,对区域内分层土壤(0–10、10–20、20–30 cm)有机碳含量、氮含量,根系碳含量、土壤pH值、土壤容重、草地物种组成和盖度等进行了分析,探讨不同气候类型下引起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1)3个地区草地总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量差依次为雅安>凉山>广元,均出现土壤碳表聚现象,并随深度增加而递减;(2)雅安草地不同分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占比与广元和凉山具有明显差异,其中雅安0–1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占比显著降低,而10–20 cm占比显著升高,土壤有机碳随土层深度增加其降幅与后两者相比略微平缓;(3)广元1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与草地丰富度指数正相关,20–3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与Shannon-Winner指数负相关,而分层土壤有机碳则与土壤pH值和土壤氮含量正相关,雅安和凉山分层土壤有机碳分别与土壤pH值和土壤氮含量正相关;(4)主成分分析显示,影响3个地区草地土壤有机碳总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因素,次要因素是植被因素。 王丽华 王丽华 谢雨 谢雨关键词:气候因素 草地 土壤有机碳 九寨沟流域森林覆被变化对径流的影响 被引量:1 2023年 覆被变化引起的径流响应研究不仅是流域水文学的热点之一,在九寨沟更是与流域的水景观核心遗产价值保护紧密相关,因此九寨沟流域水资源的研究是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以SWAT模型模拟为基本研究手段,对九寨沟流域2009—2017年森林覆被变化下的流域水文做定量研究,探究了九寨沟流域对森林覆被变化的响应机理。结果表明:(1)模型率定期的决定参数R2和纳什效率系数Ens均为0.83,验证期的R2和Ens均为0.7,说明SWAT模型对九寨沟流域径流量模拟具有较高的适用性。(2) 2016年九寨沟流域内森林覆被面积较2004年有增加的趋势,其中针叶林面积增加明显(增加了10.56 km^(2)),而阔叶林面积有所减少(减少了2.57 km^(2))。(3)相比2004年,2016年的森林覆被下的9年内年均径流量增加0.13 m3/s。年际变化中显示阔叶林的调蓄能力强于针叶林,而在年内变化中针叶林有更好的调洪补枯能力。(4)在气象条件相同的前提下,2016年月径流相比2004年月径流在枯水期增加25.93%、丰水期减少9.86%。综上,研究结果不仅阐明了保护区森林覆被变化带来的生态效益,同时也可为九寨沟地区的水景观核心价值的保护及生态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李诗琦 杨青霞 刘俊雁 王潘潘 严贤春 严贤春 陈琪 谢雨 谢雨关键词:SWAT模型 径流模拟 基于文献计量法的国内外SWAT模型研究趋势对比分析 被引量:3 2022年 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已成为当前生态水文过程建模的重要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水土流失、土地利用和农业管理等研究领域。本文基于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采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研究人员、机构、学科布局和关键词突现等进行分析,对比了2000—2020年国内外SWAT模型应用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结果表明:该领域的国内外年发文量均呈快速增长趋势,但近年来国内的年发文量远低于国外水平;相比国外,国内的研究实力相对较弱,无论从研究机构和研究学者的合作等方面都与国外有很大差距。此外,国内的研究重点关注气候变化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带来的径流影响,且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仍然以“水文模拟”“水文响应”为主;而国外则更多关注农业的集约化管理以及水土保持和治理等方面。据此,建议国内的相关研究应该进一步加强机构、人员之间的合作,研究方向可以与水资源和农业生产管理等方面结合,以期为解决国内水资源短缺和农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李诗琦 李诗琦 严贤春 严贤春 陈琪 谢雨 谢雨关键词:CITESPACE SWAT 可视化分析 青藏高原东缘两处高山树线交错带时空动态及其建群种的生态学特征 被引量:4 2018年 热量匮乏是高山树线的主要成因,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对高山树线及其建群种的生态学过程及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青藏高原东缘的折多山和剪子弯山两处高山树线(海拔分别为4 265 m和4 425 m)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垂直样带,同时结合区域温度、降水的长时间序列分析,探究两处树线的时空动态过程,并明确了建群种冷杉(Abies spp.)的生态学特征。结果表明:1)折多山和剪子弯山区域的气温在过去58年均存在显著的上升趋势(分别上升了0.72和0.91℃),而折多山和剪子弯山区域降水均存在微弱的降低趋势。2)折多山的峨眉冷杉(A. fabri)龄级结构呈反J形,剪子弯山的鳞皮冷杉(A. squamata)龄级结构呈双峰形,二者种群结构均相对稳定。3)在小尺度上,种子扩散限制使得两处树线的冷杉聚集分布。在大尺度上,折多山峨眉冷杉亦呈聚集分布,而剪子弯山鳞皮冷杉受生长环境以及种内或种间关系的影响呈随机分布。4)两处样地建群树种的树高和基径均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位于树线交错带上部的冷杉均呈现树高生长大于径向生长的异速生长关系,而位于样地中、下部位的冷杉大部分呈等速生长关系。5)相比10年前,折多山和剪子弯山的树线及树种线位置均无明显变化,剪子弯山鳞皮冷杉种群的树木密度亦无明显变化,而折多山的树木个体数提高了约25%;相比20年前,折多山和剪子弯山的树种线分别上移了50和30 m,树线位置分别升高了75和40 m,树木个体数亦明显增加,分别提高了约220%和100%。树线及其建群种在较大时空尺度上主要受热量的控制,而在较小时空尺度上受温度及生长环境共同作用的影响。 周天阳 NARAYAN Prasad Gaire 廖礼彬 郑莉莉 王金牛 孙建 孙建 谢雨 谢雨关键词:异速生长 海拔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