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智峰
- 作品数:23 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共赴国难下的政治潜流:1932年孙科政治活动的探讨被引量:2
- 2014年
- 一二八抗战期间,下野后蛰居沪上的孙科藉国难积极策动各方,挑战南京法统,一度甚至图谋自立,蒋汪合作下的国民政府审慎肆应。局势演变渐使孙科失去着力之处,共赴国难下的政治潜流终未能汇溪成流。淞沪停战后,孙科在南京与西南间依违两端,并趋向挟西南自重,与南京作政治博弈一途。藉行政院长汪精卫辞职与四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的微妙形势,孙科与蒋介石达成妥协,回归南京就任立法院长。
- 段智峰
- 关键词:蒋介石
- 蒋介石与汪精卫在二次合作格局下的斗争与合作——以1932年汪张交恶为中心的考察
- 蒋介石与汪精卫形成第二次合作局面,并得以较为长期地维持了这种关系,其根本原因在于二人之间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合作基础在发挥决定性作用。总体而言,构成蒋汪第二次合作基础的要素,不外有二,一为二人对日政策理念的相似性,一为此时国...
- 段智峰
- 关键词:蒋介石汪精卫
- 国民党团结再造的困境与限界:1936年蒋介石与胡汉民的博弈被引量:1
- 2015年
- 随着1936年胡汉民欧游归国,国民党内迎胡晋京的浪潮高企,蒋介石与胡汉民再次携手合作似乎已是水到渠成。高企的迎胡浪潮之下,却是国民党派系政治的潜流激荡,由此蒋、胡合作的可能性遭到相当程度放大。针对胡之晋京,蒋以根除西南问题为依归,静观其变后发制人,胡则在入粤前后态度陡变。胡之入粤以致拒不入京,与蒋关系复归僵持,动因不止一端,既有西南对胡在各层面的掣肘与牵制,更因蒋、胡蓄积之心结难于冰释。胡去世后,南京对其之丧葬措置,亦羼杂若干政治考量。蒋之政治生涯走向,乃至国民党的发展路径,皆因胡之突然去世,而不免发生若干变化。纵观1936年蒋、胡博弈,深刻折射出国民党政治文化的某些面向。
- 段智峰
- 关键词:蒋介石团结
- 胡汉民与1933年察哈尔抗战被引量:1
- 2018年
- 1933年的察哈尔抗战,乃胡汉民运筹许久之南北共同倒蒋计划的组成部分。胡是察哈尔抗战得以兴起的关键策动者。冯、方崛起于察省之时,胡依计划力促陈济棠组府反蒋,出兵呼应察省,陈不仅按兵不动,且对金援察省抗日消极以对。胡、陈博弈,以胡挫败告终,察哈尔抗战遂入孤军绝域之境,迅疾遭到南京弹压。冯玉祥离察后,虽大局已定,但胡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肆力奋斗,以尽人事。察哈尔抗战的历程,特别是结局,对胡汉民个人及其领导的反蒋抗日运动,皆产生了微妙而深刻的影响。
- 段智峰
- 一份发现于蒋介石故里的历史文献——《奉化溪口村社会状况及计划改进农村生活办法报告书》评介
- 2016年
- 众所周知,蒋介石具有很强的故乡情结,笔者不久前于蒋氏故里奉化发现的文献又为此提供了一个佐证。这份题为“奉化溪口村社会状况及计划改进农村生活办法报告书”的文献于1928年11月间由蒋介石创办的武岭小学油印,现藏于奉化市档案馆。据该资料所示,
- 段智峰
- 关键词:历史文献社会状况蒋介石报告书故里
- 国民党四届三中全会延展原因探讨
- 2013年
- 按照国民党党章规定,四届三中全会应于1932年9月举行,国民党中央却宣布因"剿共"军事行动的进行而延期召开。造成会议延展的真实原因是西南的杯葛寻衅及蒋汪合作陷入困境,使得蒋顾虑重重,因而延展会议召开。10月,蒋介石以孙科输诚为契机,消弭了反对力量的种种政治图谋,始召开三中全会。此次中央全会延展,说明真正操纵国民党中央全会召开的非党章规定,而是党内各派系间的幕后密商与利益交换进程。
- 段智峰
- 关键词:蒋介石
- 差异何其大--台湾时代蒋介石与胡适对彼此间交往的记录被引量:13
- 2011年
- 蒋介石与胡适的关系为学术界所乐道,甚至被赋予诸多象征意义。1949年国民党政权逃台后的蒋胡关系,既是大陆时代的延续,也有在台湾时空环境下新的特点。蒋介石在台湾时期日记的开放,为研究二人关系提供了全新的资料。蒋介石与胡适均记载了他们交往的经过与彼此观感,但相异甚大,往往是"一个事件,各自表述"。蒋介石在日记中痛骂胡适与在公开场合下对胡的"礼遇"形成鲜明的对比,背后的玄机,令人深思。
- 陈红民段智峰
- 关键词:蒋介石交往
- 试论国民政府对华北地区的中央化
- 2017年
- 华北地区的中央化是国民政府着力推进中央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虽不及西南地区中央化那样成效显著,影响深远,但却不容忽视。国民政府中央化政策基调,经历了由"分工合作""集权统一"向"以均权求共治,以建设求统一"的重要转变。受到这一关键政策转向的影响,华北地区由战火频仍局势杌陧,中央化进程效果不彰的窘境,渐趋脱离。1933年3月,张学良下野,开启了华北地区快速中央化的大门。国民政府藉弹压察哈尔抗战,构成华北域内中央化进程提速的重要节点。此后,国民政府从有形与无形两个层面,积极推动华北地区的中央化,成效显著。正因如此,引起日本仇视。1935年华北事变爆发,华北地区中央化进程中挫,诸多成果得而复失。
- 段智峰
- 关键词:国民政府蒋介石地方实力派
- 抗战期间竺可桢主持浙大的一个侧面——解读竺可桢与朱家骅的几封往来函件
- 2010年
- 1938年初,浙江省政府停发浙大每月一万元的补助费,竺可桢请求由教育部直接拨发,并致函好友朱家骅,请其出面向教育部长陈立夫斡旋,以促成此事。1939年底,竺可桢为浙大顺利迁移贵州致函朱家骅,请其出面向陈立夫疏通此事,并最终促成教育部六万元拨款。1944年底,竺可桢为浙大自组自卫团所需枪械及划拨应变经费等事,致函已转任教育部长的朱家骅,请其帮助。通过解读几封竺可桢的往来函件,可以对研究竺可桢、浙江大学校史以至高等教育史提供若干新的思考。
- 陈红民段智峰
- 蒋汪合作研究(1931-1938)
- 以1931年“汤山事件”为契机,汪精卫与胡汉民形成合作关系,共同对抗蒋介石,形成宁粤对峙局面。“九一八”事变后,政治局势陡变,随着汪胡合作逐步走向绝境,蒋汪开始接近并酝酿形成合作关系。在携手击垮代表粤方基本利益的孙科内阁...
- 段智峰
- 关键词:蒋介石汪精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