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昊

作品数:15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聊城大学思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历史地理
  • 5篇政治法律
  • 1篇军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抗战
  • 3篇敌后
  • 3篇战区
  • 3篇战时
  • 3篇抗战时期
  • 2篇南下
  • 2篇国民党
  • 2篇干部
  • 1篇党员
  • 1篇党员发展
  • 1篇动员
  • 1篇新儒家
  • 1篇战前
  • 1篇争鸣
  • 1篇支前
  • 1篇治党
  • 1篇中共
  • 1篇中国共产党
  • 1篇儒家
  • 1篇三重维度

机构

  • 13篇聊城大学
  • 3篇济南市考古研...

作者

  • 13篇黄昊
  • 3篇柴懿
  • 1篇许静
  • 1篇刘庆松

传媒

  • 2篇党史研究与教...
  • 1篇理论导刊
  • 1篇军事历史研究
  • 1篇黑河学刊
  • 1篇洛阳师范学院...
  • 1篇德州学院学报
  • 1篇宜宾学院学报
  • 1篇怀化学院学报
  • 1篇湖北经济学院...
  • 1篇聊城大学学报...
  • 1篇济宁学院学报
  • 1篇赣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刍论建立常态而有效的党员发展与审查机制
2017年
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扩大组织规模的现实需求与保证党员素质的基本原则之间进行了不断探索,并积累了宝贵经验。在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下,汲取历史经验,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党员吸纳机制和合理化、常态化的党员清退机制,乃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面对复杂形势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与先进性的重要保障。
黄昊
关键词:党员发展从严治党审查
1949年华北南下干部在新解放区的工作述论
2016年
1949年华北大批干部渡江南下后,克服语言不通和敌匪势力反攻等困难,顺利实现了对南方新解放区的接管、支前、反霸和土改等工作,为新中国的成立和此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黄昊柴懿
关键词:南下干部支前土改
争鸣与契合——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新儒家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及其当代启示
2023年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新儒家与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国传统社会的性质、唯物辩证法是不是科学理论及救国道路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但他们在不能照搬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及中国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性等方面又有诸多共识。新儒家所提倡的“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的社会理想,“内圣外王”之道,“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统一,对避免西方民主话语陷阱,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积极意义。
黄昊
关键词:新儒家马克思主义
抗战前期沈鸿烈与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在敌后的工作被引量:1
2017年
抗战前期,沈鸿烈带领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在颠沛流离和日寇的围追堵截中坚持抗战事业,并始终在省内履行职责。沈鸿烈主鲁期间,国民党山东省政府维系了其在山东敌后的生存与发展,在打击日寇及政治、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黄昊
关键词:国民党抗战敌后
全国抗战时期国民党鲁苏战区与中共在山东敌后的合作与斗争——以国民党军第57军为中心被引量:1
2023年
在国民党军第57军入鲁前,中国共产党即积极在该军中进行统战工作。1939年于学忠率鲁苏战区总部及主力第51、57军入鲁后,与山东八路军的关系经历了复杂变动过程。1940年9月,以第57军军长缪徵流“通敌”事件为导火索,第57军中的共产党人和倾向于共产党的爱国官兵联合第111师师长常恩多发动“九二二锄奸”,由此也拉开了国共双方围绕第57军的多重斗争的序幕。最终,该军第111师在师长常恩多、共产党员郭维城等领导下,于1942年8月发动事变,脱离鲁苏战区序列,投入八路军滨海抗日根据地,从而扭转了山东八路军在“三角斗争”中的不利地位,逐渐掌握了山东敌后的战略主动。
黄昊
抗战时期冀鲁豫边区农村合作事业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抗战时期冀鲁豫边区的农村合作事业经历了"以贷款促合作社发展"到遭遇困境,再到"全面恢复与发展"的过程,形成了坚持民主方针、贯彻自愿原则"由初步的感情结合到政治结合",形成了"将合作社与党的基层工作紧密结合"等特点。合作社的发展使根据地群众逐渐摆脱了封建经济力量的压迫,实现了"合作渡荒",增强了对敌经济斗争的力量,也大大提高了党在群众中的地位。
黄昊
关键词:合作社自愿原则
冀鲁豫边区革命史研究述评
2024年
冀鲁豫边区革命史研究大致呈现为三个阶段:1981年至1996年,史料汇编大量出现,探索性研究形式表现为对基础文献资料的整理;1997年至2015年,史料进一步完善,学术研究开始起步;2016年至今,学术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深入,呈现加速发展态势。研究内容涉及冀鲁豫边区的党、政、军建设等各方面的历史,研究的广度、深度、高度不断增强,学界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展望未来,要深入挖掘冀鲁豫边区革命史史料,强化研究的系统性、理论性,深化研究的时代价值,推进多种研究方法与学科视角的综合研究。
许静张怀伟黄昊刘庆松
关键词:革命史研究
1949年北平地区的“南下”征调工作被引量:1
2016年
1949年华北局、东北野战军(四野)和北平市委在北平地区招录与征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南下工作团及"原冀察热辽来平干部"南下工作。在"南下"组织动员工作中,北平党政机关采取正确的动员策略,放宽招考条件,简化录取程序,解决南下动员对象的思想负担和家庭实际困难,严格培训,成功地将大批青年培养成为合格的革命者,为南方接管、土改和社会主义改造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黄昊柴懿
关键词:动员家属
抗战后期中共对“李仙洲部入鲁”的应对被引量:4
2022年
1943年国民党中央军李仙洲部入鲁,是国民党中央试图挽救鲁苏战区及其在整个华北敌后全面失败局势的重要战略部署。中国共产党对李仙洲部入鲁的应对策略经历了较为复杂的变动过程,从起初的“欢迎”与“疏通团结”,发展到制定“顶李送于”方针,再转向全力阻击李仙洲部入鲁,是适应全国抗战形势及山东敌后形势变化而及时进行调整的结果,并与山东八路军对于学忠部离鲁的情形判断有直接关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和一一五师及时抓住宝贵历史机遇,以于学忠部离鲁和阻击李仙洲部入鲁为标志,实现了山东“敌我友”长期“三角斗争”关系的重要战略转折,奠定了八路军控制山东敌后全局的基础。
黄昊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凯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探析
2018年
作为抗战初期中共中央长江局重要领导人,凯丰的论著第一次公开从马克思主义关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理论高度分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立的根据。他主张加强与国民党合作,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共同纲领、组织形式等重要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在中共党人中较早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前途做了公开设想,并提出建立国际统一战线的方案。凯丰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是抗战初期中共党人对于国共合作的重要理论探索。
黄昊
关键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