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军文

作品数:10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宝鸡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缺血
  • 5篇急性
  • 4篇血性
  • 3篇血管
  • 3篇缺血性卒中
  • 3篇卒中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梗死
  • 2篇蛋白
  • 2篇炎症
  • 2篇症状
  • 2篇指数对
  • 2篇前循环
  • 2篇临床症状
  • 2篇硫辛酸
  • 2篇慢性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炎症
  • 2篇脑梗死患者

机构

  • 10篇宝鸡市中心医...
  • 1篇宝鸡市人民医...

作者

  • 10篇王军文
  • 3篇李永强
  • 2篇王小永
  • 2篇于翔
  • 2篇任敏
  • 1篇王小永

传媒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2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 探索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ory index,SII)与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关系及SII对PSD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纳入2019年2月—2021年2月在宝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发病30 d后HAMD-17评分分为PSD组和非PSD组。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特点、影像资料、临床基线数据、SII等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来研究SII与PSD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07例患者,其中PSD组103例,非PSD组204例。PSD组患者的SII明显高于非PSD组[518.89×10^(9)/L(478.20×109/L~559.12×10^(9)/L)vs. 448.15×10^(9)/L(407.88×10^(9)/L~490.16×10^(9)/L),P<0.001]。PSD组患者HAMD-17评分与SII呈正相关(r=0.364,P<0.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SII增高是PSD发病的独立性危险因素(中间三分位数:OR 1.770,95%CI 1.325~2.364,P=0.003;较高三分位数:OR 2.472,95%CI 1.747~3.469,P=0.001)。ROC分析显示,SII预测PSD对应的AUC为0.765(95%CI 0.709~0.820,P<0.001),SII预测PSD的最佳临界值为478.18×10^(9)/L,此时敏感度为75.7%,特异度为67.6%。结论 SII增高可能是PSD的独立性危险因素,对PSD有潜在的预测价值。
罗冬李国梁温慧军王军文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首次通过效应的预测价值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 研究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首次通过效应(FPE)的关系以及SII对FPE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宝鸡市中心医院自2017年12月至2022年6月在神经内科住院并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219例,根据取栓装置首次通过闭塞血管后是否成功再通分为FPE组和非FPE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及既往史如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房颤动、吸烟)、实验室指标(同型半胱氨酸、尿酸、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SII)、临床资料[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入院时Albert卒中项目早期CT(ASPECT)评分、血栓负荷评分(CBS)、是否静脉溶栓、脑梗死类型及血管闭塞位置]、手术相关数据[发病至动脉穿刺时间、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血管再通技术、血管是否再通(以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评估)]和手术预后指标如症状性颅内出血、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患者死亡情况,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得出影响FPE的独立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分析其预测效能,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进行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AC),评估SII对FPE的预测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相比,年龄、高血压病、心房颤动、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SI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非FPE组相比,FPE组入院时ASPECT评分高,CBS>6分比例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效果及预后指标方面,FPE组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较非FPE组低[116(110,137) min比131(112,147) min],血管再通率高于非FPE组[100.0%(87/87)比79.5%(105/132)],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高于非FPE组[49.4%(43/87)比29.5%(39/132)],症
罗冬李国梁王军文
关键词:卒中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
早期替罗非班治疗对超溶栓时间窗急性前循环中度缺血性卒中临床预后影响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早期替罗非班治疗对超溶栓时间窗的急性前循环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宝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120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替罗非班组与双联抗血小板组(简称双抗组),利用倾向评分匹配算法进行1:1匹配,最终每组各纳入6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主要观察指标为发病90 d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进行评估;次要观察指标为入院48 h及7 d的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记录发生消化道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非症状性颅内出血(aICH)的发生率;随访记录90 d内的病死率。结果经倾向评分匹配后,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缺血性脑卒中病史比例,以及入院的NIHSS评分、从发病到入院的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抗组发病90 d的mRS评分≤2分的患者比例及入院7 d的NIHSS评分变化均低于替罗非班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高于替罗非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消化道出血、aICH、sICH发生率及90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错过溶栓时间窗的前循环中度AIS患者的早期治疗,静脉给予替罗非班治疗较口服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能带来更好的临床预后,且不显著增加出血的风险。
陈璟王小永李国梁王军文李永强张旭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替罗非班
硫辛酸对慢性酒精性周围神经病内皮素-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及临床症状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观察硫辛酸对慢性酒精性周围神经病(CAPN)患者的内皮素-1(ET-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38例CA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硫辛酸及甲钴胺静脉滴注,连用14 d,比较2组治疗前后ET-1及NSE水平变化,并以神经系统症状评分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TC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4 d后2组均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前2组患者ET-1及NSE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4 d后2组ET-1及NSE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硫辛酸可降低CAPN患者ET-1及NSE水平,改善神经功能,减轻临床症状。
王军文温慧军
关键词:硫辛酸内皮素-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5
2016年
急性脑梗死(ACI)为神经内科常见急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和高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QOL)。ACI临床表现主要有耳鸣、头痛、吞咽困难、说话不清及肢体瘫痪,若不及时治疗,会引起梗死区面积扩大,严重者可致昏迷,甚至死亡[1]。其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血管内介入治疗、神经保护剂、抗血小板聚集、溶栓治疗及改善微循环等[2]。
王军文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丁苯酞银杏叶提取物血液流变学血脂
硫辛酸对慢性酒精性周围神经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及临床症状的作用
2017年
目的观察硫辛酸对慢性酒精性周围神经病(CAPN)的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临床症状的作用。方法将46例CA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硫辛酸静脉滴注,0.6 g/d;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注射液避光静脉滴注500 ug/d,连用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HCY及HsCRP及变化,并以神经系统症状评分,以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HCY及Hs-CRP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且治疗组Hs-CRP及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硫辛酸可降低CAPN患者HCY及Hs-CRP水平,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应用及研究。
王军文温慧军
关键词:硫辛酸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
Solitaire AB支架机械介入取栓术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脑部血流速度、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介入取栓术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脑部血流速度、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Solitaire AB支架机械介入取栓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血流速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低于对照组,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olitaire AB支架机械介入取栓术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显著,可改善脑部血流速度,调节神经因子水平,值得推广。
蒲晓龙王军文
关键词:阿替普酶神经因子
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致脑栓塞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分析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致脑栓塞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经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CT血管成像(CTA)检查确诊的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286例行DSA术,观察术后脑栓塞发生情况,分析DSA术后并发脑栓塞的相关因素。结果 286例患者术后出现脑栓塞40例(13.99%,栓塞组),其中无症状25例(8.74%),有症状15例(5.24%),未出现脑栓塞246例(86.01%,非栓塞组)。栓塞组年龄、空腹血糖水平、纤维蛋白原(FIB)、颈动脉斑块例数、Ⅲ型主动脉弓例数、DSA手术时间、使用Hunterhead导管数、使用抗凝药物例数等8个项目与非栓塞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3岁、空腹血糖≥11.1 mmol/L、FIB≥5 g/L、颈动脉斑块、Ⅲ型主动脉弓、DSA手术时间≥60 min及不使用抗凝药物等7项均为DSA脑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DSA致脑栓塞是患者因素及手术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合理选择病例,术前使用抗凝剂,控制患者并发症,尽可能缩短操作时间,提高对操作者的要求,术后进行影像学检查配合观察患者精神状态,可预防脑栓塞发生,降低致残率。
王军文
关键词: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脑栓塞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诊断老年肾病综合征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老年肾病综合征合并脑梗死患者判断价值与临床应用。方法分析84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合并患有脑梗死的40例患者列为观察组,仅患有肾病综合征的44例患者划为对照组。采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MIF在老年肾病综合征合并脑梗死患者的血清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三酰甘油(TG)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2,P=0.007),两组研究对象在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t=2.601,P=0.011)、MIF(t=2.973,P=0.004)、超敏C反应蛋白(hs-CRP)(t=2.143,P=0.035)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G与Hcy(r=0.365,P=0.020)、MIF(r=0.477,P=0.002)、hs-CRP(r=0.357,P=0.024)呈正相关;当MIF取值为0.856μg/L时对肾病综合征合并脑梗死的诊断敏感性为92.52%,特异性为88.64%。结论 MIF可以作为判诊断肾病综合征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指标。
王小永于翔李永强王军文任敏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脑梗死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老年脑血管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变及影响因素
2016年
目的观察老年脑血管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变,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例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脑血管狭窄情况、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情况及存在脑血管狭窄患者的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有脑血管狭窄患者的年龄、合并高血压比例、合并糖尿病比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脑血管狭窄的患者(t=4.223、3.812、3.635,χ2=33.734、9.814,均P<0.05);轻度狭窄患者的MMSE总分、即刻回忆力评分、注意计算力评分、延迟回忆力评分均显著高于中度狭窄患者或重度狭窄患者,中度狭窄患者的MMSE总分、延迟回忆力评分均显著高于重度狭窄患者,重度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中度狭窄患者,中度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轻度狭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与年龄(OR=1.397)、合并高血压(OR=1.456)、血浆Hcy水平(OR=1.658)和脑血管狭窄程度(OR=2.138)具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脑血管狭窄可能参与了认知功能损害的病理过程,可作为预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的辅助指标。
王小永于翔李永强王军文任敏
关键词:脑缺血老年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