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强

作品数:12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手术
  • 3篇胶质
  • 3篇胶质瘤
  • 3篇CT辅助
  • 2篇动脉
  • 2篇颈椎
  • 2篇颈椎病
  • 2篇基因
  • 1篇动静脉
  • 1篇动静脉瘘
  • 1篇动脉闭塞
  • 1篇动脉入路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治疗
  • 1篇影像
  • 1篇影像技术
  • 1篇硬脑膜
  • 1篇硬脑膜动静脉...
  • 1篇预后
  • 1篇杂合性

机构

  • 12篇沈阳军区总医...
  • 4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刘强
  • 5篇潘冬生
  • 5篇宋振全
  • 4篇张海松
  • 4篇赵明光
  • 4篇许在华
  • 4篇梁国标
  • 3篇闻亮
  • 3篇张海峰
  • 3篇董玉书
  • 3篇高旭
  • 3篇李志清
  • 3篇王振
  • 2篇李靖远
  • 1篇王志军
  • 1篇赵航
  • 1篇于海洲
  • 1篇张楠

传媒

  • 2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年份

  • 3篇2018
  • 2篇2017
  • 7篇201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矢状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动脉入路与静脉入路血管内治疗临床研究
李志清梁国标高旭张海峰董玉书闻亮杨芳宇刘强
术中CT辅助下颈椎前路手术骨减压效果的评估
潘冬生宋振全赵明光刘强张海松
脑胶质瘤EGFR基因及对放化疗预后的影响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研究胶质瘤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表达意义及对术后放化疗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同一医疗组196例资料完整原发胶质瘤患者资料,统计不同级别胶质瘤EGFR基因表达情况,观察对比术后放化疗患者2年生存率。结果 EGFR突变139例,Ⅰ级组0例,Ⅱ级组62.6%(33/53),Ⅲ级组68.33%(41/60),Ⅳ级组87.83%(65/74),随胶质瘤的级别增高,其阳性率增高;术后2年随访141例患者,放化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同级别EGFR阳性患者的生存率低于阴性患者,表达率越高放疗敏感性越低、生存期越短,生存率降低。结论胶质瘤细胞恶性度与EGFR表达有密切关系,EGFR基因可作为放化疗敏感性参照指标。
李靖远许在华孙靖驰王振刘强
关键词:胶质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放疗化疗
术中CT 辅助下颈椎前路手术骨减压效果的评估
目的 评价在颈椎前路固定手术中应用术中 CT 系统监测骨减压范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4 年4 月至2016 年3 月由单个术者在术中CT 辅助下经颈椎前路固定手术的临床资料。手术全身麻醉诱导后,进行...
潘冬生宋振全赵明光刘强张海松
关键词:颈椎病颈椎前路手术
应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宽颈及大型动脉瘤初步探讨
李志清梁国标张海峰董玉书高旭闻亮刘强
IDH1基因突变及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胶质瘤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IDH1基因突变及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在指导胶质瘤患者临床化疗和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运用PCR测序和焦磷酸测序方法对190例胶质瘤患者的肿瘤标本分别进行IDH1基因突变和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分析;分析两者与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胶质瘤中IDH1基因突变在不同年龄(P=0.026)、病理分级(P=0.020)、KPS评分(P=0.004)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不同性别(P=0.900)、p53表达(P=0.878)、肿瘤幕上幕下位置(P=0.106)组间分布差异统计学意义。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不同年龄(P=0.488)、性别(P=0.447)、病理分级(P=0.287)、KPS评分(P=0.077)、p53表达(P=0.970)及肿瘤幕上与幕下位置不同(P=0.915)。IDH1基因突变型组与野生型组30个月总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高级别胶质瘤术后化疗患者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组与非甲基化组30个月总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结论]IDH1基因突变可作为判断胶质瘤患者预后的指标,而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作为指导化疗的重要指标。
王振许在华孙靖驰刘强黄欣
关键词:胶质瘤预后
手术联合I^(125)粒子术中植入在颅内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I125粒子术中植入对颅内肿瘤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确诊为颅内肿瘤并采用手术联合I125粒子术中植入治疗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该方法治疗的效果,并作出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18个月,肿瘤在短期内均无复发倾向,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手术联合I125粒子术中植入将内放射治疗与手术治疗相结合,使患者术后免于接受外放射治疗的痛苦,对多种颅内肿瘤的短期复发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孙靖驰许在华王振刘强黄欣于海洲
关键词:颅内肿瘤粒子植入微侵袭
术中CT辅助下颈椎前路手术骨减压效果的评估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 评估在颈椎前路固定手术中应用术中CT系统监测骨减压范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在术中CT辅助下经颈椎前路固定手术治疗22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7例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5例采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术.手术在全身麻醉诱导后进行基准术中CT扫描,骨减压操作后进行第2次CT扫描并评估骨减压术的范围,如果骨减压不充分,给予追加减压手术并进行第3次CT扫描,直至减压满意为止.结果 22例患者中,13例患者术中CT评估第1次骨减压充分,未进行追加减压术;9例患者骨减压后术中CT发现减压不充分而进行了追加骨减压术,其中2例因骨减压不充分进行了第2次追加减压术.平均每例患者术中CT扫描2.59次,所有患者术中最后1次CT扫描均显示减压满意.术后随访3~7个月,术后1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平均恢复率为64%,较术前有显著提高.本组无一例因减压不充分而行2次翻修手术,未发生与术中CT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术中CT扫描不仅可以帮助术者及时了解骨减压的范围,并对骨减压不充分的病例立即进行术中充分减压,而且增强了颈椎前路手术的安全性和改善患者的预后.
潘冬生宋振全赵明光刘强张海松
关键词:颈椎病
前颅底粉碎性骨折合并视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前颅底骨折合并视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2例前颅底粉碎性骨折合并视神经损伤的临床资料,急诊行经颅入路视神经管减压术联合前颅底骨折修补术。结果术后未发生脑脊液鼻漏。术后随访6个月,12例均未见颅内容物疝出、脑脊液鼻漏复发等表现;5例视力得到改善,7例视力未得到改善。结论前颅底粉碎性骨折合并视神经损伤可以同时行经颅入路颅底骨折修复术联合视神经管减压术。
赵航潘冬生宋振全王志军刘强梁国标
关键词:颅底骨折视神经损伤手术疗效
术中CT辅助下颈椎前路手术骨减压效果的评估
潘冬生宋振全赵明光刘强张海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