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体γδT细胞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GVHD和GVL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恶性血液病最有效的方法,而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
- 宋媛胡博朱盈刘海燕
- 关键词:移植物抗白血病
- 文献传递
- 脾脏组织的单细胞悬液制作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脾脏组织的单细胞悬液制作器,包括:第一加工单元和第二加工单元;所述第一加工单元包括第一握持部和第一摩擦部,所述第一摩擦部是第一摩擦玻璃片,所述第一摩擦玻璃片的一侧形成第一毛玻璃面;所述第一摩擦部固定在...
- 何艳许静代馥虹胡博
- 文献传递
- 小鼠运输笼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鼠运输笼,其包括具有顶部开口的盒体、设置在所述盒体内的隔板、盖合在所述盒体上的盒盖及设置在盒体内的食盒,所述盒盖将所述盒体的顶部开口遮蔽,所述盒体具有侧壁,所述侧壁上设置有遮挡所述侧壁的第一折叠帘,所...
- 何艳胡博聂继华陈志海
- 文献传递
- 医学本科免疫学实验课研究性教学与创新型人才培养被引量:1
- 2020年
- 医学免疫学是重要的生命学科或医学基础学科,医学免疫学实验课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不断的实验课教学实践探索和总结,发现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代替以研究性和探索性的实验及教学内容,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同时优化医学免疫学实验课的考核方式,以动手能力为主的考核方式能促进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另外,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验人员的专业性培训,资源优化配置,是教学和科研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 胡博冯婷婷
- 关键词:免疫学实验课
- 疫情时期医学免疫学线上教学路径探寻及评测
- 2020年
- 突发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给高校教育教学带来巨大的挑战。为积极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医学免疫学学科教学进行了紧张有序的调整。经过8周的线上教学实践探索,包括网络平台的选择、教师的针对性培训、课前教案的编写、课堂的实施等途径,形成了一套有秩序、易操作、效果好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结束后追踪调查问卷显示超过85%的学生对医学免疫学线上教学整体效果满意。
- 冯婷婷解晴胡博
- 关键词:疫情在线教学免疫学
- 亚精胺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究亚精胺(spermidine)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CCK-8法检测亚精胺对DLBCL细胞株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亚精胺对DLBCL细胞株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检测亚精胺对DLBCL细胞株、小鼠脾脏细胞及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亚精胺作用后DLBCL细胞株中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CCK-8检测结果显示亚精胺显著抑制DLBCL细胞株的生长(P<0.001);流式染色检测结果表明亚精胺不影响DLBCL细胞株的增殖及细胞周期,但显著促进DLBCL细胞株的凋亡(P<0.001),亚精胺促进小鼠脾脏细胞凋亡(P<0.01),但该效应显著弱于其对DLBCL细胞株的促凋亡效应(P<0.001),亚精胺对PBMCs无显著促凋亡作用;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亚精胺不影响DLBCL细胞株细胞周期蛋白CDK2和CDK4的表达水平,但促进A20细胞Caspase-9以及OCI-Ly3细胞Caspase-8的激活。结论亚精胺通过促进细胞凋亡进而抑制DLBCL细胞株的生长,而其对鼠脾脏细胞以及健康人PBMCs发挥的促凋亡效应较弱甚至无促凋亡作用,提示亚精胺可能具备在体内特异性地抑制DLBCL细胞株生长的潜力。
- 吴冰儿李清杨可容张健余逸雷蕾胡博
- 关键词:亚精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增殖凋亡
- 供体γδT细胞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GVHD和GVL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恶性血液病最有效的方法,而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
- 宋媛胡博朱盈刘海燕
- 关键词:移植物抗白血病
- 供体NK细胞及IL-15对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
- 一、供体NK细胞对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受体异基因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体外实验系统阐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供体NK细胞对受体CD8+T细胞的否决作用机制;体内实验系统证明供体NK细胞抑制非清髓性...
- 胡博
- 关键词: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 文献传递
- IL-35在小鼠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中的作用研究
- 研究目的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治疗手段,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是移植的重要并发症之一。cGVHD临床表现多样,IL-35是新近发现的抑制性细胞因子,本课题旨在研究外源性IL-35在小鼠慢...
- 刘跃均胡博
- 关键词:IL-35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 文献传递
- IL-33亚型肝癌稳定转染细胞系的构建及体外生物学功能检测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构建小鼠全长IL-33、分泌型IL-33、入核型IL-33肝癌细胞的稳转细胞系并检测其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通过PCR的方法克隆小鼠全长IL-33、分泌型IL-33、入核型IL-33基因并将其连接到慢病毒载体pRRL-Venus中。利用293T细胞包装慢病毒并分别感染小鼠肝癌细胞系hepa1-6,经流式分选单个YFP阳性细胞,培养得到稳定表达全长、分泌型、入核型IL-33的hepa1-6稳转细胞系。通过一系列体外实验研究小鼠全长,分泌型,入核型IL-33对hepa1-6细胞生物学功能的作用。包括CCK8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 V和7AAD的流式染色检测细胞凋亡,PI流式染色检测细胞周期。结果成功克隆了小鼠全长IL-33、分泌型IL-33、入核型IL-33基因并成功构建了hepa1-6稳转细胞系;全长IL-33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分泌型和入核型IL-33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全长IL-33能够抑制早期和晚期细胞凋亡,分泌型IL-33对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入核型IL-33对早期的细胞凋亡没有作用,但是能够抑制晚期的细胞凋亡。分泌型IL-33稳转hepa1-6细胞的细胞周期G1期比例增加,而小鼠全长IL-33和入核型IL-33对hepa1-6稳转细胞的细胞周期均无明显作用。结论成功构建了小鼠全长IL-33、分泌型IL-33、入核型IL-33 hepa1-6稳转细胞系;小鼠全长IL-33促进肝癌细胞生长,抑制肝癌细胞的凋亡;分泌型和入核型IL-33均能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分泌型IL-33稳转细胞增加G1期细胞比例,入核型IL-33抑制晚期细胞凋亡。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全长IL-33、分泌型IL-33、入核型IL-33在肝细胞肝癌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奠定了基础。
- 金子奇雷蕾林丹丹胡博刘海燕
- 关键词: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