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文霞

作品数:4 被引量:34H指数:2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血管
  • 3篇血管
  • 2篇心肌
  • 2篇心肌病
  • 2篇心血管不良事...
  • 2篇猝死
  • 2篇肌病
  • 2篇厚型
  • 2篇肥厚
  • 2篇肥厚型
  • 1篇心肌病诊断
  • 1篇心血管内科
  • 1篇心脏
  • 1篇心脏性
  • 1篇心脏性猝死
  • 1篇型心
  • 1篇性猝死
  • 1篇选修
  • 1篇选修课
  • 1篇选修课设置

机构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西京医院

作者

  • 3篇李文霞
  • 2篇王静
  • 2篇刘丽文
  • 2篇杨帆
  • 2篇左蕾
  • 2篇康楠
  • 1篇苑媛
  • 1篇何婀妮
  • 1篇刘涛
  • 1篇文磊
  • 1篇张晶晶

传媒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学术型心血管内科硕士研究生专业选修课设置与思考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了解国内外学术型心血管内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状况,为提高专业选修课程质量探索新思路。方法通过文献检索、网上查询,比较国内外心血管内科硕士研究生培养差异,汇总分析7所国内和7所国外医学院校相应专业选修课程内容、授课方式、考核方式。制订调查问卷,对研究生导师、临床和科研骨干、研究生等多层次人员进行调研,并征集增设课程内容的建议。结果资料分析提示.我国学术型心血管内科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相对落后于国外。问卷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对汇总的33门选修课重要性的评分介于40—65之间;这些选修课的授课方式和考核方式存在多样性;被调查者建议增设的理论课程有12门和建议增设的实践课程有4类。结论优化选修课体系,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术型心血管内科硕士研究生综合科研素养。
苑媛刘涛张晶晶文磊李文霞万毅何婀妮李晓康
关键词:学术型心血管内科硕士研究生选修课
2014年欧洲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和管理指南心脏性猝死风险评估模型临床应用评估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危险因素的预测分析被引量:30
2017年
目的 评估2014年欧洲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和管理指南心脏性猝死风险评估模型(HCM Risk-SCD模型)对中国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脏性猝死(SCD)的预测价值,并探讨预测HCM其他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指标。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肥厚型心肌病诊疗中心就诊的成人HCM患者207例。采集入选患者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心脏磁共振检查结果,应用HCM Risk-SCD模型进行SCD评分。查看入选患者随访记录,观察其终点事件情况,随访截止于2017年3月。终点事件分为一级和二级终点,一级终点指SCD或SCD等位事件,二级终点指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因心力衰竭住院、血栓栓塞或终末期HCM任意一项。复合终点指患者发生一级或二级终点事件。结果(1)随访及发生终点事件的情况:本研究中有随访记录的患者207例,平均随访350(230,547)d。其中,8例(3.9%)达到一级终点,21例(10.1%)达到二级终点。(2)HCM Risk-SCD模型效能验证:根据有无一级终点,将患者分为SCD组(8例)和无SCD组(199例)。猝死相关危险因素中,晕厥在SCD组发生的比例较无SCD组高(P=0.003),余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CD组SCD评分≥4分的患者比例较无SCD组高(P=0.009)。(3)SCD评分相关因素分析:根据HCM Risk-SCD模型计算SCD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组(SCD评分〈4分)122例(59%)、中危组(4分≤SCD评分〈6分)42例(20%)和高危组(SCD评分≥6分)43例(21%)。高危组患者的年龄小于低危组,且心率较中、低危组快(P均〈0.05)。心电图参数中,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窦性心律患者所占比例逐渐降低(P=0.004),但左心室肥厚患者所占比例逐渐升高(P=0.025);高危组V1导联P波终末电势绝对值大于低危组(P=0.002),中、高危组平面QRS-T夹角大于�
李文霞刘丽文王静左蕾杨帆康楠雷常慧
关键词:猝死心脏心血管不良事件
肥厚型心肌病猝死危险新模型(HCM Risk-SCD)临床评估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
李文霞刘丽文王静左蕾杨帆康楠雷常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