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婷

作品数:12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乡市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血管
  • 4篇血液
  • 3篇血液透析
  • 3篇维持性
  • 3篇维持性血液
  • 3篇维持性血液透...
  • 2篇血管内大B细...
  • 2篇血液透析患者
  • 2篇透析患者
  • 2篇维持性血液透...
  • 2篇细胞
  • 2篇细胞淋巴瘤
  • 2篇疗效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瘤
  • 1篇单抗
  • 1篇蛋白
  • 1篇蛋白2
  • 1篇动静脉
  • 1篇动静脉内

机构

  • 12篇新乡医学院第...

作者

  • 12篇李婷
  • 6篇黄琰
  • 5篇杨满
  • 5篇吴隼
  • 4篇杨军
  • 4篇字友梅
  • 4篇王辉
  • 3篇吕国庆
  • 2篇郭燕
  • 2篇王莉华
  • 1篇郭明好
  • 1篇王团结
  • 1篇李树军
  • 1篇杨卫红

传媒

  • 3篇中国血液净化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青岛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24
  • 5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半量血浆置换治疗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的疗效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dsorption system,DPMAS)联合半量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100例,按照不同人工肝治疗模式分为DPMAS+半量PE组(n=49)和PE组(n=51),比较2组治疗后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和28天生存时间,采用K-M法绘制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组间生存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治疗后,DPMAS+半量PE组C反应蛋白(CRP)(t=-3.214,P=0.002)、白蛋白(t=-5.064,P<0.001)、直接胆红素(t=-2.007,P=0.045)、间接胆红素水平(t=-2.310,P=0.021)均低于PE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DPMAS+半量PE组和PE组总胆红素(t=-6.974,P<0.001;t=-7.693,P<0.001)、直接胆红素(t=-6.711,P<0.001;t=-6.649,P<0.001)、间接胆红素(t=-7.365,P<0.001;t=-7.713,P<0.001)、国际标准化比值(Z=-3.509,P=0.002;Z=-4.067,P<0.001)、CRP(t=6.602,P<0.001;t=5.12,P<0.001)、白细胞介素6(Z=-5.347,P<0.001;Z=-4.615,P<0.001)均降低,凝血酶原活动度(t=-3.322,P<0.001;t=-5.201,P<0.001)升高。DPMAS+半量PE组28d生存率高于PE组(χ^(2)=4.209,P=0.04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DPMAS+半量PE治疗(HR=0.832,95%CI:0.685~0.994,P=0.043)、并发症(HR=4.595,95%CI:1.328~7.395,P=0.005)、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HR=3.258,95%CI:1.247~5.593,P=0.009)、肝衰竭分期(HR=4.852,95%CI:1.352~7.529,P=0.002)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DPMAS+半量PE组和PE组治疗均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指标,DPMAS+半量PE组可以改善患者28天生存率,作为患者预后保护因素,可以减轻临床用血压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赵玉杰李婷关林萌姜丹丹王辉杨军
关键词:血浆置换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住院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规律血液透析且病情稳定的门诊患者156例,根据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指数(erythropoietin resistance index,ERI)中位数[18.80U·L/(kg·g)]分为高ERI组和低ERI组,各78例,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住院率的差异及MHD患者住院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住院率与ERI、年龄、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超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与白蛋白、血磷、透前舒张压呈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ERI是MHD患者住院的独立影响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高ERI组的住院率明显高于低ERI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ERI和年龄是MHD患者住院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高ERI和高龄的透析患者更容易因各种并发症进行住院治疗。
李婷王秀峰赵玉杰关林萌邵晓琳王辉杨军
关键词:血液透析促红细胞生成素住院患者
头颅CT,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联合应用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目的 探讨头颅CT 临床分度,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关系,以及分析CT 值在HIE 诊断中的意义,对HIE 预后早期评估价值.
王团结杨卫红李婷李树军
全口服IBiRd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评价全口服IBiRD(伊沙佐米+克拉霉素+来那度胺+地塞米松)方案化疗对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01月0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我院接受IBiRD方案化疗的28例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治疗2周期后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并进行分析。结果:28例患者治疗2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临床获益率78.6%,客观缓解率50.0%,其中非常好的部分缓解率14.3%,部分缓解率35.7%,微小缓解率28.6%,不良反应轻微,主要为乏力、纳差、腹泻和血液学毒性。结论:全口服IBiRD方案是一种全有效的口服治疗复发难治性骨髓瘤的方案,且不良反应轻微。
王秀峰李婷字友梅刘宪凯杨满吕国庆吴隼黄琰
关键词:IRD克拉霉素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
以利妥昔单抗为主和以硼替佐米为主的治疗方案在淋巴浆细胞淋巴瘤中的疗效对比
2024年
目的 评价以利妥昔单抗为主和以硼替佐米为主的治疗方案在淋巴浆细胞淋巴瘤中的疗效对比。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0月至2022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48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患者,其中以利妥昔单抗为主组(23例)和以硼替佐米为主组(25例)。比较两组疾病有效率和无疾病进展时间(PFS),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以利妥昔单抗为主和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以利妥昔单抗为主较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PFS时间延长(P<0.05)。不良反应方面,以利妥昔单抗为主治疗方不良反应主要为血细胞减少和感染,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不良反应主要为周围神经损伤和消化道反应的便秘和腹泻。结论 利妥昔单抗和硼替佐米均可应用于淋巴浆细胞淋巴瘤的治疗,但两组优劣性各有不同。
王秀峰李婷字友梅王莉华刘宪凯杨满郭燕吴隼黄琰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硼替佐米
循证医学联合个体化医学教育在血液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联合个体化医学教育在血液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规培的2020级住院规范化培训医师141人为实验组采取循证医学联合个体化医学教育,将2019级在我院血液内科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138人设为历史对照组采取传统医学教育,两组对比理论考试成绩,并应用DREEM量表行问卷调查,对比分析结果。结果实验组、对照组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87.32±7.11)、(82.14±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例分析、人文沟通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医学基础成绩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DREEM量表总分分别为(170.15±7.04)、(156.18±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对学习的知觉、对教师的知觉、对学术的知觉、对环境的知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医学联合个体化医学教育可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好的推广效果。
王秀峰李婷吕国庆刘宪凯郭燕杨满吴隼黄琰
关键词:循证医学教育血液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终末期肾病患者腹主动脉钙化与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的关系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腹主动脉钙化(abdominal aortic calcification,AAC)与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成熟不良的相关性,及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脏病医院首次行AVF成形术并定期进行随访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血液学资料、AAC评分(AAC score,AACs)情况、手术前和手术后彩超检查资料。根据内瘘术后物理检查情况、临床使用、手术后彩超数据将患者分为内瘘成熟组及未成熟组,对比2组资料之间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AVF成熟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60例患者,内瘘成熟组(n=118)与未成熟组(n=42)患者在年龄(t=4.078,P<0.001)、糖尿病病史(χ^(2)=4.050,P=0.044)、AACs(t=7.056,P<0.001)、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t=2.151,P=0.035)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02,95%CI:1.042~1.166,P=0.001)、糖尿病病史(OR=2.807,95%CI:1.010~7.803,P=0.048)、AACs(OR=1.559,95%CI:1.269~1.915,P<0.001)、iPTH(OR=1.002,95%CI:1.000~1.005,P=0.040)均与内瘘成熟不良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73,95%CI:1.007~1.142,P=0.030)、AACs(OR=1.478,95%CI:1.197~1.825,P<0.001)是CKD 5期患者发生AVF成熟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年龄和AACs是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在内瘘评估中应考虑上述因素对内瘘成熟的影响。
李婷王秀峰赵玉杰关林萌王辉邵晓琳杨军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腹主动脉血管钙化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中出现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一例及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治疗中出现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EDTA-PTCP)的原因,提高临床医生对ITP治疗过程中出现EDTA-PTCP的认识。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我科诊断的1例ITP治疗中出现EDTA-PTCP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可能的病因,并复习国内外文献。结果 该例ITP患者治疗中出现EDTA-PTCP明确,EDTA-PTCP可能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表现形式,可能在ITP治疗过程中出现,临床发生率不高,很容易误诊、漏诊,需要予以关注。结论 ITP患者治疗后出现血小板计数恢复不理想,除了考虑治疗效果不理想需行二线药物治疗外亦需要考虑合并EDTA-PTCP的可能,注意观察患者出血症状及时行血涂片镜检或更换抗凝试管,可以减少临床误诊、漏诊。
王秀峰李婷字友梅王莉华吕国庆黄琰
关键词: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文献复习
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基因表达蛋白2、腱糖蛋白C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血管事件的关系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基因表达蛋白2(growth ST imulation expressed gene 2,sST2)、腱糖蛋白C(C-Terminus,TN-C)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并发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2016年10月~2019年10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5例MHD患者,根据MHD患者是否并发心血管事件分为发生心血管事件组(n=47)和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n=68),另纳入同期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体检的5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MHD患者入组时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对照组和MHD组血清sST2、TN-C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H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MH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MHD组患者血清sST2、TN-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0.357,P<0.001;t=42.237,P<0.001)。发生心血管事件组和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MHD患者的性别、原发疾病、收缩压、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血磷、血钙、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D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6,P=0.757;χ^2=0.961,P=0.327;t=1.456,P=0.074;t=0.850,P=0.199;t=0.566,P=0.286;t=0.744,P=0.229;t=1.494,P=0.069;t=1.245,P=0.108;t=0.798,P=0.213;t=1.641,P=0.052;t=0.695,P=0.244),但发生心血管事件组患者的年龄、透析时间、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尿酸(uric acid,UA)、白蛋白(albumin,ALB)、sST2、TN-C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5,P=0.027;t=15.078,P<0.001;t=9.285,P<0.001;t=17.549,P<0.001;t=4.213,P<0.001;t=18.337,P<0.001;t=16.58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
杨军万晨阳李婷王辉赵玉杰郭明好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心血管事件
随机皮肤活组织检查确诊PET-CT阴性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2023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VLBCL)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提高临床医生对IVLBCL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通过随机皮肤活组织检查确诊的PET-CT阴性IV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54岁女性,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活动后胸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血常规示轻度血小板减少,生化检测示乳酸脱氢酶升高,白细胞介素10明显升高。胸部CT示双肺呈间质性马赛克样改变,颅脑磁共振成像示多发类脑梗死病变,全身PET-CT未见高活性肿瘤组织。双下肢皮肤可见紫红色毛细血管扩张,通过随机皮肤活组织检查确诊为IVLBCL。结论IVLBCL是一种罕见的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隐匿,确诊需要依靠病理活组织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王秀峰李婷杨满朱璐遥吴隼黄琰
关键词:淋巴瘤血管肿瘤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活组织检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