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春香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电气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篇放电
  • 2篇等离子体
  • 2篇电场
  • 2篇电荷
  • 2篇沿面放电
  • 1篇电场分布
  • 1篇电场强度
  • 1篇电荷密度
  • 1篇电流
  • 1篇电子密度
  • 1篇电子温度
  • 1篇断路
  • 1篇断路器
  • 1篇沿面闪络
  • 1篇沿面闪络特性
  • 1篇直流
  • 1篇直流断路器
  • 1篇闪络
  • 1篇闪络特性
  • 1篇树脂

机构

  • 4篇重庆大学
  • 1篇云南电网有限...

作者

  • 4篇刘春香
  • 3篇司马文霞
  • 3篇杨鸣
  • 2篇许航
  • 1篇邹密
  • 1篇韩睿

传媒

  • 1篇高电压技术
  • 1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2016年中...
  • 1篇中国电机工程...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沿面放电的非平衡态等离子体模型及放电阶段转化
快速机械开关已经成为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的核心之一,然而快速开断大电流时可能面临断口绝缘失效问题,研究表明表面电荷是影响绝缘失效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对表面电荷的产生、迁移和积聚规律还不够明确.因此本文建立沿面放电的非平衡态...
司马文霞刘春香杨鸣邵千秋许航
关键词:高压直流断路器表面电荷沿面放电电场强度电子温度
文献传递
沿绝缘介质表面的气体放电等离子体模型被引量:10
2017年
高压直流断路器的断口沿面绝缘性能失效已经成为阻碍直流开断技术发展的主要难点之一,而目前对沿面放电的动态发展规律和放电模型研究还很不完善。该文基于二维自洽流体模拟,建立了N_2/O_2等离子体沿面放电模型,考虑带电粒子的连续性方程和电子能量平衡方程,并耦合泊松方程求解。研究结果发现平板电极中放电由两端向中间发展,累积的表面电荷极性与外加电压一致。根据放电电流波形可判断沿面放电的发展阶段,其中电晕放电阶段电流幅值小且稳定,流注放电阶段电流有小幅波动,火花放电阶段出现电流激增。沿面放电发生在绝缘柱表面的薄层中,其中正、负空间电荷混合存在。并从沿面放电发展速度和表面电荷密度分布两方面验证了该等离子体模型的正确性。
司马文霞刘春香杨鸣邵千秋邹密韩睿
关键词:等离子体放电电流电场分布电荷密度
铜微粒对环氧树脂直流沿面闪络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高压直流断路器的触头在频繁分合闸过程中会由于电弧烧蚀和机械磨损等原因而产生铜微粒,铜微粒会沉积在断路器断口环氧树脂表面,并显著降低其沿面绝缘性能。针对上述问题,搭建了试验平台,研究了直流电场下铜微粒粒径和位置对环氧树脂沿面闪络电压的影响规律;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了环氧树脂非平衡态等离子体沿面闪络模型,分析了铜微粒粒径和位置对沿面闪络电压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附着铜微粒会显著降低环氧树脂沿面闪络电压,铜微粒紧贴高压电极表面时,沿面闪络电压随铜微粒粒径的增加而下降;铜微粒位置亦会对环氧树脂沿面闪络电压产生影响,铜微粒与电极间距越小,沿面闪络电压下降就越明显;铜微粒粒径和位置的变化改变了初始放电发生过程和正负流注头部最大电场强度,进而改变了环氧树脂沿面闪络电压。上述研究结果可为解决高压直流断路器中铜微粒引起的沿面闪络问题提供参考。
邵千秋孙魄韬司马文霞许航杨鸣刘春香
关键词:环氧树脂MULTIPHYSICS
大气压空气沿面放电的二维仿真
沿面放电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放电现象,本文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 软件的等离子体模块对大气压空气中沿面放电进行二维数值模拟,考虑空气放电时电子等8 种粒子及23 种放电粒子化学反应,得到了放电过程中介质表...
彭庆军刘春香司马文霞杨鸣许航
关键词:沿面放电等离子体电子密度脉冲电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