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
- 作品数:16 被引量:25H指数:2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改良aEEG评分联合S-100β和GFAP对儿童癫痫性脑病早期诊断价值的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 探讨改良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评分联合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S-100β)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对儿童癫痫性脑病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神经内科就诊的癫痫持续状态患儿92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在入院1~3d内行aEEG检查,入院24h内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2mL检测S-100β和GFAP水平。根据有无癫痫性脑病将患儿分为癫痫性脑病组(34例)与非癫痫性脑病组(58例),比较两组的改良aEEG评分及S-100β、GFAP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对癫痫持续状态患儿癫痫性脑病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在92例癫痫持续状态患儿中,有34例诊断为癫痫性脑病。癫痫性脑病组患儿的改良aEEG评分显著高于非癫痫性脑病组,S-100β和GFAP水平也显著高于非癫痫性脑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11、7.261、6.579,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改良aEEG评分及S-100β、GFAP水平对癫痫持续状态患儿癫痫性脑病早期诊断的截断值分别为8.10分、1.16μg/L、4.61ng/L,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1、0.876、0.809,三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08,联合诊断效能均高于单独指标的检测(Z值分别为4.821、5.013、3.961,P<0.05)。结论 儿童癫痫性脑病可引起改良aEEG评分及S-100β、GFAP水平的改变,其均可作为儿童癫痫性脑病早期诊断指标,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效能。
- 王君罗琼张美
- 关键词: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癫痫性脑病
- 虚拟现实技术改善儿童癫痫患者疼痛和焦虑的作用
- 2024年
- 目的分析虚拟现实(VR)技术在儿童癫痫患者疼痛和焦虑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以2020-09—2022-09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就诊的9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48例,干预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VR干预。主要观察指标为面部疼痛量表修订版(FPS-R)、儿童焦虑相关障碍量表(SCARED)、儿童健康问卷(CHQ-PF50)评分、不良反应及VR干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及干预组干预后FPS-R评分(2.86±1.35比4.25±1.50,1.75±1.00比4.24±1.65)、SCARED评分≥25分占比(33.3%比50.6%,49.4%比14.0%)均低于干预前,CHQ-PF50评分(65.78±18.67比49.50±15.64,78.35±20.14比50.18±16.05)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组干预后FPS-R评分(1.75±1.00比42.86±1.35)低于对照组,SCARED评分≥25分占比(14.0%比33.3%)低于对照组,CHQ-PF50评分(78.35±20.14比65.78±18.67)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干预组患儿疲劳、晕动病、焦虑、恐惧、再入院及癫痫发作频率增加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90%的患儿对VR体验、VR干预对疼痛和焦虑的管理效果、VR干预的便利性及总体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结论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对癫痫儿童进行干预,可有效减少疼痛和焦虑,提高生活质量,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接受性,在儿童癫痫的临床管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陈鸿娟阿依古丽·阿巴斯张美
- 关键词:癫痫疼痛焦虑虚拟现实儿童
-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儿外周血线粒体DNA及细胞因子的作用研究
- 2024年
- 目的基于外周血线粒体DNA-TLR9信号通路探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中线粒体DNA(mtDNA)和细胞因子的功能作用及其影响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3年12月就诊于本院的20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期性别与年龄相似的正常体检的健康儿童20例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BA法)测定病例组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Ab)和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MOG-Ab)的表达。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比两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使用线粒体DNA抽提工具包检测外周血线粒体DNA拷贝数,并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中外周血线粒体DNA拷贝数(0.80±0.02)显著高于对照组(0.78±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14,P<0.01)。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中IL-6及IL-1β水平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中IL-1及TNF-α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QP4-IgG阴性组比较,AQP4-IgG阳性组TNF-α水平降低,扩展残疾状况量表(EDSS)评分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QP4-IgG阴性组比较,AQP4-IgG阳性组IL-6、IL-1β、mtDNA降低,IL-1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发病机制可能涉及线粒体DNA和细胞因子,这些因子通过天然免疫反应的路径可能对疾病进程产生影响。
- 张美谭自明王君杨智翔罗琼
- 关键词:水通道蛋白细胞因子线粒体DNA
- 新疆哈族肥胖儿童C反应蛋白与血脂水平相关研究
- 张美马志华张季红
- 血清IL-6、IL-8、sVCAM-1联合检测在早期诊断儿童脓毒血症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联合检测在早期诊断儿童脓毒血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2月-2022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ICU收治的59例儿童脓毒血症患者纳入脓毒血症组,同时选择同期入院的58例普通感染儿童患者纳入局部感染组,以及60例同期入院体检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三组纳入研究儿童入院6 h内采集血液样本,对比分析各组血清IL-6、IL-8和sVCAM-1含量,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价3项生物标志物单独和联合应用在儿童脓毒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局部感染组及脓毒血症组患儿血清IL-6、IL-8和sVCAM-1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局部感染组相比,脓毒血症组患儿血清IL-6、IL-8和sVCAM-1水平进一步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6、IL-8、sVCAM-1均对儿童脓毒血症具有诊断价值(均P<0.0001)。3项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AUC、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升至0.94、94.74%、90.00%、91.53%和93.75%,均高于上述单一指标检测。结论 血清IL-6、IL-8和sVCAM-1三者联合检测对儿童脓毒血症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麦地努尔·阿不力米提朱洪涛布力布丽·巴哈提张美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儿童脓毒血症
- 抗体阳性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3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通过对神经元抗体阳性的32例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AE)临床特点的分析,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神经内科确诊的儿童AE32例,分析其临床表现,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32例患者,年龄11个月~14岁,以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抗体阳性脑炎为主,占75%(24/32)。临床主要表现有癫痫发作且对抗癫痫药物治疗欠佳、认知障碍、精神症状、语言障碍及运动障碍等,脑脊液检查细胞数升高占50%(16/32),蛋白定量升高占68.8%(23/32);有1例颅咽管瘤患儿,手术切除2年后出现头痛症状,诊断抗NMDAR抗体脑炎;56.2%(18/32)的患儿头颅磁共振(MRI)异常,87.5%(28/32),脑电图(EEG)异常,选择同期确诊抗体阴性的AE患儿22例作为对照组,抗体阳性组在癫痫发作、脑脊液蛋白定量两方面比例高于抗体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案方面,5例(15.6%)患儿单用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18例(56.3%)患儿大剂量激素冲击+丙种球蛋白治疗,9例(28.1%)患儿大剂量激素冲击+丙种球蛋白治疗+吗替麦考酚酯口服治疗,治疗预后分别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短时间内出现新发症状,包括药物难以控制的癫痫发作,运动、语言、认知障碍,需警惕AE;副肿瘤综合征在儿童中发生率相对低,需要长期随访;早期免疫治疗可以减少使用抗癫痫药物的种类、剂量。
- 谭自明张静罗琼王君张美
- 关键词:儿童预后
- B细胞活化因子与小儿自身免疫性脑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B细胞活化因子(BAFF)与小儿自身免疫性脑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小儿自身免疫性脑炎提供思路。方法该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将该院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45例自身免疫性脑炎患儿作为病例组,另将该院同期收治的45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对照组;查阅两组患儿电子病历档案,收集性别、年龄、临床特征、脑脊液BAFF、血清BAFF等临床资料;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自身免疫性脑炎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比较轻度组、中重度组患儿实验室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分析BAFF与小儿自身免疫性脑炎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病例组临床特征为精神行为异常、认知障碍、癫痫发作、语言障碍、意识障碍占比高于对照组,临床特征为发热、恶心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脑脊液BAFF及血清BAF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其他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5例自身免疫性脑炎患儿经评估,病情程度为轻度28例,中重度17例;轻度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mRS评分低于中重度组,白蛋白、脑脊液BAFF及血清BAFF水平高于中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同病情程度患儿实验室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oint-biserial相关性分析显示,脑脊液BAFF及血清BAFF与小儿自身免疫性脑炎严重程度均呈负相关(r=-0.524、-0.562,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自身免疫性脑炎患儿脑脊液BAFF与血清BAFF呈正相关(r=0.437,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脑脊液BAFF、血清BAFF预测小儿自身免疫性脑炎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均>0.7,均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结论BAFF与小儿自身免疫性脑炎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对预测小儿自身免疫性脑炎严重程度具有良好的价值。
- 王君谭自明张美罗琼
- 关键词:B细胞活化因子病情严重程度
- 新疆哈萨克族肥胖儿童C反应蛋白与血脂水平相关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研究新疆哈萨克族学龄儿童C反应蛋白及血脂水平,探讨哈萨克族肥胖儿童C反应蛋白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乌鲁木齐市周边地区数所小学6~13岁哈萨克族儿童83名;其中肥胖儿童为48名,正常儿童35名;分别检测C反应蛋白及血脂水平,并测量身高、体重。结果 (1)哈萨克族肥胖儿童甘油三脂、总胆固醇、载脂蛋白B平均值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水平亦较正常儿童水平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A均较正常儿童水平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哈萨克族肥胖儿童甘油三脂及载脂蛋白B水平与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与C反应蛋白水平亦呈正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哈萨克族儿童甘油三脂、载脂蛋白B水平与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显示新疆哈萨克族肥胖学龄儿童血脂水平及C反应蛋白较正常儿童高,无论是正常哈族学龄儿童还是肥胖哈族学龄儿童甘油三脂水平与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由此可见血脂及C反应蛋白的检测对于哈萨克族肥胖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张美马志华张季红
- 关键词:哈萨克族儿童肥胖C反应蛋白血脂分析
- 精细化临床带教在儿科急诊实习生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分析精细化临床带教在儿科门急诊实习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8年7—11月于医院儿科门急诊临床专业实习生48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以2019年7—11月于本院儿科门急诊实习的52例临床专业实习生为试验组,采用精细化临床带教,包括一对一CBL带教和一对一日常考核,对比两组带教效果。结果试验组实习生实习结束后的理论成绩、实践成绩和案例临床诊疗思维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门急诊运用精细化临床带教,包括一对一CBL带教和一对一日常考核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实习生理论、实践、病例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对实习满意度,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 王君张美罗琼
- 关键词:精细化CBL实习生儿科门急诊临床带教
- 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和感知脆弱在癫痫患儿父母领悟社会支持和家庭功能间的链式中介效应
- 2024年
- 目的探讨癫痫患儿父母目的性反刍性沉思与感知脆弱在领悟社会支持和家庭功能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C-ERRI)、父母感知脆弱程度量表(CVS)、家庭功能量表(FACESⅡ)对226例癫痫患儿父母领悟社会支持、目的性反刍性沉思、感知脆弱、家庭功能进行评价。运用SPSS软件Process插件构建链式中介模型,并用Bootstrap法检验各变量间的中介效应。结果癫痫患儿父母领悟社会支持总分为(55.56±11.72)分、目的性反刍性沉思总分为(15.37±4.64)分、感知脆弱总分为(20.41±4.19)分、家庭功能总分为(79.26±18.63)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癫痫患儿父母领悟社会支持与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家庭功能呈正相关(P均<0.01),癫痫患儿父母感知脆弱与领悟社会支持、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家庭功能呈负相关(P均<0.01);中介效应分析显示,癫痫患儿父母领悟社会支持对家庭功能的总效应为0.689,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和感知脆弱在领悟社会支持对家庭功能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占28.16%和29.03%,两者的链式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1.18%。结论癫痫患儿父母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和感知脆弱在领悟社会支持与家庭功能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医护人员应重视帮助癫痫患儿父母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引导癫痫患儿父母正向思考,缓解内心感知脆弱,保证家庭功能发挥到最佳状态。
- 张婷婷古丽苏木汗·阿布来提阿衣古丽·阿巴斯冯晟铭赵桃张美
- 关键词:领悟社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