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婷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山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脉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泡膜细胞瘤
  • 1篇胃肠
  • 1篇胃肠道
  • 1篇胃肠道间质瘤
  • 1篇细胞
  • 1篇细胞瘤
  • 1篇临床病理
  • 1篇临床病理分析
  • 1篇临床及CT
  • 1篇临床相关因素...
  • 1篇临床影像
  • 1篇临床影像学
  • 1篇卵巢
  • 1篇卵巢瘤
  • 1篇卵巢卵泡膜细...
  • 1篇卵泡
  • 1篇卵泡膜

机构

  • 4篇山西省人民医...

作者

  • 4篇唐笑先
  • 4篇徐婷
  • 2篇李菲
  • 1篇师建强

传媒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表现为磨玻璃影的几种肺部疾病的临床及CT特征分析
2020年
肺磨玻璃影是一种非特异性表现,可以是局灶性肺磨玻璃密度影,即磨玻璃结节,也可以是弥漫性的,多发斑片状、补丁状或弥漫状。在临床影像学检查中,患者肺部出现磨玻璃影可以是多种疾病的CT征象,本研究收集了52例以磨玻璃影为主要表现的肺部疾病进行观察和分析,以期为临床准确诊断提供帮助。
徐婷唐笑先
关键词:磨玻璃影CT征象临床影像学肺部疾病多种疾病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MSCT表现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探讨卵泡膜细胞瘤的MSCT表现,并分析其特征,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卵泡膜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15例中,1例双侧为卵泡膜细胞瘤,14例为单发;14个卵泡膜细胞瘤呈圆形或卵圆形,2个呈分叶状;肿块大小:2.1 cm×3.2 cm×2.5 cm^15.5 cm×8.8 cm×16.7 cm;所有肿块边界光整、清楚;5个病灶密度均匀,均为实性,其余伴有囊变、坏死,2个伴斑点状钙化影。CT平扫肿块实性部分CT值与子宫肌层相似,平扫CT值30~43 HU,增强扫描后动脉期、静脉期轻度强化甚至无明显强化,延迟期缓慢延迟强化,轻度强化(强化程度5~19 HU),囊变坏死区未见强化。6例伴少量盆腔积液。结论:卵泡膜细胞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掌握其CT表现,可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断水平,确诊仍需病理证实。
徐婷李菲唐笑先
关键词:卵巢瘤
不同类型急性肺栓塞临床相关因素分析及胸部继发改变的CT肺动脉成像特征被引量:22
2018年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相关因素及胸部继发性改变的CT肺动脉成像(CTPA)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经CTPA确诊为急性肺栓塞的连续患者152例,按照栓塞部位将其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分别记录两组的临床特点(包括性别、年龄、危险分层等)、实验室检查(包括D-二聚体等)以及继发的影像表现(包括肺动脉干增粗及右心增大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正态分布)或Mann-Whitney U检验(偏态分布)对中央型和周围型患者年龄、体重指数、住院时间及实验室检查各参数值进行比较,采用χ^2=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对性别、吸烟史等临床特点及继发影像表现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15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中,中央型70例,周围型82例.中央型高、中、低危患者分别为7、33、30例,周围型分别为2、16、64例,中央型中、高危患者比例高于周围型,危险分层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上,中央型与周围型选择溶栓治疗的例数分别为5、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其余如性别、年龄等临床特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中央型与周围型的肌钙蛋白I分别为0.03(0.01,0.11)和0.01 (0,0.0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99,P=0.005);其余如D-二聚体等实验室检查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CTPA各种继发影像表现中,中央型出现肺动脉干增粗、右心增大、肺梗死、马赛克征的例数分别为47、41、23、24例,周围型分别为20、11、11、15例,中央型各征象的发生率高于周围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28.002、34.214、8.221、5.064,P均〈0.05).结论中央型急性肺栓塞危险程度更高,更易引起一系列的继发改变.确定栓塞类型对临床判断预后及选择治疗方式有一定的价值.
李菲唐笑先师建强徐婷杜晓兢
关键词:肺栓塞
胃肠道间质瘤的256层螺旋CT表现与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 观察并总结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影像特征,结合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提高临床对GIST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GIST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并对其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5例患者中30例肿块位于胃部,2例十二指肠,2例回肠,1例多发(病灶位于肠系膜、网膜),肿块大小约为1.0~11.2 cm.35例肿块中呈实性软组织者11例,24例密度不均匀,伴囊变、坏死,其中10例肿块表面伴溃疡形成,5例合并出血,2例散在斑点状钙化.CT增强扫描后肿块均匀强化(11例)或不均匀强化(24例),实性成分多呈富血供强化,强化程度以静脉期明显.肿瘤位于消化道腔外9例,腔内22例,腔内、外混合生长4例.免疫组织化学分析35例CD117阳性,34例CD34阳性;病理风险评估结果显示:21例极低、低度恶性,7例中度恶性,7例高度恶性.结论 256层螺旋CT扫描能够很好地显示GIST的形态、部位、大小及内部结构,还能准确判断GIST的危险程度,对临床治疗方案制定、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徐婷唐笑先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