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浩
-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梗阻性黄疸对全麻术中丙泊酚用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对静脉麻醉中丙泊酚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全身麻醉下行胆道或胰腺手术的患者35例,男24例,女11例,年龄35~70岁,ASAⅠ或Ⅱ级。根据术前1d的血清总胆红素(TBL)水平分为黄疸组(TBL>17.1μmol/L,n=20)和对照组(TBL<17.1μmol/L,n=15)。恒速输注丙泊酚0.3mg·kg^(-1)·min^(-1)进行麻醉诱导。输注开始后每隔20秒测试睫毛反射。记录两组患者至睫毛反射消失时丙泊酚用量,用多元线性回归(进入法)分析丙泊酚用量与血清TBL、总胆汁酸(TBA)、白蛋白(ALB)、天冬氨酸转移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之间的关系,用逐步法分析得出回归方程。结果至睫毛反射消失时黄疸组丙泊酚用量为(1.08±0.23)mg/k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8±0.24)mg/kg(P<0.05)。黄疸组睫毛反射消失时丙泊酚用量与血清TBL存在明显的负性相关关系(r=-0.74,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患者在静脉麻醉中可减少丙泊酚用量。
- 高浩宋金超张马忠苗青俞卫锋
-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丙泊酚
- 梗阻性黄疸大鼠胆总管再通对丙泊酚麻醉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大鼠胆总管再通后对丙泊酚麻醉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8周龄,体重200~3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普通黄疸组(I组)和可逆性黄疸组(R组)。分别在术前及术后3、7、14、21d通过尾静脉采集大鼠血液标本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L)和总胆汁酸(TBA)浓度。分别在胆总管结扎前和结扎后7、21d测定大鼠的翻正反射消失时间和恢复时间。结果术后3、7、14、21dI组血清TBL和TBA浓度,R组血清TBA浓度明显高于S组(P<0.05);术后3、7、14dR组血清TBL浓度明显高于S组(P<0.05);术后14、21dR组大鼠血清TBL和TBA浓度明显低于I组(P<0.05)。术后7dI组和R组的翻正反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恢复时间明显长于S组(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时大鼠对丙泊酚的麻醉敏感性增加,胆管再通后增加的麻醉敏感性会逐渐恢复。
- 高浩宋金超张马忠鲍杨张金旻俞卫锋
- 关键词:丙泊酚
- U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盐酸右美托咪定的浓度及其在梗阻性黄疸病人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应用
-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测定人血浆中盐酸右美托咪定浓度的方法及探讨梗阻性黄疸对其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UHPLC-MS/MS法测定,卡马西平为内标,血浆样品通过液液萃取后进样,色谱柱为AgilentEclipsePlus...
- 李盛建沈玲高浩吕磊钱跹宋金超陆智杰赵亮
- 文献传递
- 慢性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痛行为及痛调节相关脑区Fos蛋白表达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采用慢性坐骨神经结扎( CCI)模型,观察大鼠痛行为及前扣带皮层( ACC)、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延髓头端腹内侧核( RVM)和脊髓腰膨大Fos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ACC对脊髓伤害性信息的调节。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6组为:Naive组、Sham组(假手术组,仅分离出大鼠左侧坐骨神经)、CCI组(大鼠左侧坐骨神经结扎)、CCI+P组(左侧坐骨神经结扎术后14 d,行为学测试前45 min帕罗西丁10 mg/kg i.p.)、ACCSham组(正常大鼠,双侧ACC定点注射0.9% NaCl,1μl/侧)、ACCAP5组( CCI术后13 d,双侧 ACC定点注射 NMDA受体拮抗剂 AP-525 mM,1μl/侧)。相应于CCI术后第14天的时间点,明暗箱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机械痛阈、热痛阈测定各组大鼠行为学,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CC、PAG、RVM和脊髓腰膨大Fos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1)各组术前行为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Naive组相比,CCI组大鼠术后2周术侧出现机械性痛阈下降(P<0.01);明暗箱测试中,大鼠在明箱内时间缩短(P<0.01)、穿梭次数减少(P<0.01);强迫游泳潜伏期延长(P<0.01)。 CCI+P组、ACCAP5组术后与Naive组相应时间点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术后热痛阈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CCI组术后手术侧(左侧)ACC内Fos蛋白表达(4920.6±1053.7)、非手术侧(右侧)ACC内Fos蛋白表达(2059.3±409.1),PAG腹外侧区(VlPAG)内Fos蛋白表达(9074.8±2320.3),RVM内Fos蛋白表达(6195.4±895.0),手术侧(左侧)脊髓背角内Fos蛋白表达(15148.8±3080.2)、非手术侧(右侧)脊髓背角内Fos蛋白表达(6400.2±1558.4)明显高于Naive组[ACC左侧(716.5±202.5)、ACC右侧(828.5±200.0),VlPAG(3255.1±458.9),RVM(2299.8±517.0),脊髓背角左侧(3850.0±684�
- 徐静鲁玉刚高浩俞卫锋
- 关键词:脊髓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FOS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