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焰

作品数:21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市肺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病理
  • 7篇肿瘤
  • 7篇临床病理
  • 5篇突变
  • 4篇突变分析
  • 4篇细胞
  • 4篇DNA突变
  • 4篇DNA突变分...
  • 3篇支气管
  • 3篇气管
  • 3篇细胞肺癌
  • 3篇肺癌
  • 3篇标本
  • 2篇胸膜
  • 2篇血管
  • 2篇预后
  • 2篇上皮
  • 2篇生长因子受体
  • 2篇受体
  • 2篇组织学

机构

  • 17篇上海市肺科医...

作者

  • 17篇武春燕
  • 17篇黄焰
  • 15篇张莉萍
  • 15篇侯立坤
  • 12篇吴伟
  • 11篇董正伟
  • 8篇张伟
  • 7篇谢惠康
  • 2篇李辉
  • 1篇孔洁

传媒

  • 13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国防痨杂志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肺NUT癌3例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肺NUT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3例肺NUT癌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患者中2例男性,1例女性,年龄分别为54岁、19岁及62岁,症状为咳嗽、咳痰等。CT示肿瘤最大径分别为9 cm、11 cm及7.5 cm。1例为手术切除标本,2例为肺穿刺活检组织。镜下肿瘤细胞巢团状或片状分布,伴较多坏死。大部分为未分化的肿瘤细胞,细胞小~中等,卵圆形或多边形,核异型性大,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局部见突然的鳞状细胞分化。免疫表型示NUT、p63、p40弥漫(+),AE1/AE3、CK5/6局灶或弥漫(+);2例vimentin(+),1例CD56、CD34(+)。3名患者在诊断后2~5个月死亡。结论肺NUT癌是高度侵袭性肿瘤,其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具有一定特征,免疫组化在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黄焰吴伟侯立坤谢惠康张伟武春燕张莉萍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
比较HE染色、单蜡块及双蜡块免疫组化联合弹力纤维染色评估早期肺癌胸膜侵犯的差异性研究
2023年
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重要因素,脏层胸膜侵犯(visceral pleural invasion,VPI)作为影响肿瘤TNM分期系统的重要因素,影响患者预后^([1])。随着病理技术的发展,弹力纤维染色或免疫组化联合弹力纤维双重染色的出现可以提高胸膜侵犯评估的准确性,实现VPI快速、准确地评估^([2-4])。临床工作中,蜡块择样误差可导致VPI漏诊,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HE染色法、单蜡块法和双蜡块法双重染色评估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患者VPI的阳性率、误诊率和漏诊率,探讨双蜡块法在早期肺癌VPI判读中的应用价值。
李少玲武春燕张莉萍董正伟黄焰侯立坤
关键词:免疫组化弹力纤维双重染色
吸烟相关性肺间质纤维化1例
2022年
吸烟相关性肺间质纤维化是吸烟引起的间质性肺疾病,相关病例报道较少。现报道1例发生于62岁男性的吸烟相关性肺间质纤维化。CT显示胸膜下呈过度充气改变,可见薄壁囊肿。病灶镜下可见肺泡间隔明显增宽,增宽的肺泡间隔由致密透明样变的胶原组成,其内相对无细胞成分。病变主要分布于胸膜下肺实质内,深部肺实质中病变具有小叶中心性分布的特点。
梁琳武春燕张莉萍侯立坤董正伟黄焰谢惠康
关键词:肺泡间隔间质性肺疾病肺间质纤维化肺实质吸烟胸膜
肺泡性腺瘤三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21年
肺泡性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肺部良性肿瘤,常见于中老年患者,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多为体检发现。现报道3例肺泡性腺瘤,总结临床病理特征,探讨鉴别诊断要点。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66、61、33岁,体检影像学发现肺部结节,予手术切除,组织学呈多囊性结构,囊壁衬覆Ⅱ型肺泡上皮细胞,间质为增生的纤维细胞,均形态温和。肺泡性腺瘤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及组织学形态,手术切除后预后良好。
王冉月武春燕侯立坤黄焰吴伟张伟张莉萍
关键词:组织学形态肺部良性肿瘤中老年患者预后良好肺部结节
支气管涎腺乳头状瘤4例临床病理及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支气管涎腺乳头状瘤(bronchial sialadenoma papilliferum,BSP)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及基因特征。方法通过回顾性阅片筛选,收集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2018年5月至2021年6月诊断的4例BSP,观察其临床及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病理特点,随访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BSP均见于男性,年龄55~75岁(平均62岁),肿瘤直径6~21 mm(平均13.5 mm),分别发生于左下叶(2例)、右下叶(1例)及气管(1例)。在病理形态上4例BSP均由外生的覆盖有非角化鳞状化生上皮、柱状上皮的乳头成分及内生的双层导管成分构成。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细胞角蛋白(CK)7、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在导管上皮中为强阳性,p63、p40、CK5/6在导管及乳头底层细胞中均呈阳性,SOX10在导管上皮和底层细胞中均呈阳性,S-100蛋白在底层细胞中均为阳性,2例导管上皮亦为阳性。运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4例BSP中2例携带BRAF V600E突变。结论BSP是一种起源于气管黏膜下涎腺的罕见良性肿瘤,切除后可获得根治。通过其特征性的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表现可与其他肿瘤相鉴别,分子检测发现其可发生BRAF V600E基因突变。
梁琳武春燕张莉萍侯立坤董正伟吴伟林洁璐黄焰谢惠康
关键词:支气管肿瘤乳头状瘤涎腺肿瘤
肺移植物失功能病肺4例临床病理学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肺移植物失功能后接受再次肺移植患者病肺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4例患者共6次再次肺移植物失功能病肺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转归。结果:经病理证实的并发症包括感染、急性排异反应、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acute fibrinoid organizing pneumonia,AFOP)、胸膜肺实质弹力纤维增生症。结论:肺移植术后常出现多种并发症,AFOP及胸膜肺实质弹力纤维增生症的出现,尤其是AFOP提示预后不良。AFOP患者再移植后可复发,其发生可能与急性排异反应具有相关性。早期开展计划性肺活检有助于AFOP的检出,对并发症进行及时诊断有利于指导临床合理治疗和提示预后。
陈炜洁武春燕张莉萍侯立坤董正伟黄焰谢晓枫谢惠康
关键词:急性排异反应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再移植肺实质
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后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评估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对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新辅助化疗、新辅助靶向治疗及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后手术切除标木的病理评估。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20年3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接受新辅助治疗后手术切除肺癌标本113例分析并比较90例[腺癌26例,鱗状细胞癌(简称鳞癌)64例]新辅助化疗患者(化疗组)、13例(腺癌13例)新辅助靶向治疗患者(靶向组)及10例(腺癌4例,鳞癌6例)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患者(免疫联合化疗组)手术切除标本的肿瘤消退反应组织学特征(坏死、炎性细胞浸润、胆固醇裂隙、泡沫细胞聚集、反应性肉芽肿及间质胶原纤维形成)的差异及病理缓解[明显病理缓解(MPR)及完全病理缓解(PCR)]状况:结果化疗组非小细胞肺癌、靶向组肺腺癌及免疫联合化疗组非小细胞肺癌均可见残存肿瘤细胞发生退行性变,异型性增加,肿瘤床内见不同程度的坏死、泡沫细胞聚集、胆固醇裂隙、炎性细胞浸润、反应性肉芽肿及间质胶原纤维形成。化疗组、靶向组及免疫联合化疗组三者之间肿瘤消退反应组织学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靶向组及免疫联合化疗组坏死所占的百分比最高10%及20%,而化疗组高达80%;1例免疫联合化疗组肺腺癌出现肿瘤消退床;免疫联合化疗组肿瘤床旁的非肿瘤肺实质内可有明®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及淋巴滤泡的形成。化疗组肺腺癌及鱗癌MPK率分別为35%(9/26)及64%(41/64);耙向组MPR比例为2/13;免疫联合化疗组肺腺癌及鱗癌MPR比例分别为2/4及2/6化疗组肺腺癌及鳞癌PCR率分別为11%(3/26)及3%(2/64);靶向组PCR比例0/13;免疫联合化疗组肺腺癌及鳞癌PCK比例分别为0/4及1/6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的新辅助治疗方式引起组织病理学变化存在形式及程度上的差异,化疗组可见较多的坏死,免疫联合化疗组可出现消退床,免疫联合化疗组肿瘤床旁的非肿瘤
黄焰张莉萍侯立坤董正伟张伟吴伟武春燕
关键词:肿瘤辅助疗法
非小细胞肺癌液基细胞学标本用于分子检测前的评估体系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状态检测被引量:16
2018年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敏感性突变的一线治疗药物。靶向驱动基因检测是临床应用靶向药物治疗的先决条件。约70%的肺癌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无法进行手术,难以获取肿瘤组织学标本[1]。微创技术的应用成为诊断晚期肺癌患者的有效方法,包括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气管镜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CT定位下穿刺、支气管镜刷检、支气管肺泡灌洗和胸水引流等,微创操作获取的细胞学标本可能是诊断肺癌类型和开展靶向基因检测的唯一标本来源。
吴伟曹紫阳侯立坤黄焰董正伟张伟李辉孔洁武春燕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组织学标本液基细胞学分子检测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标本行PCR检测诊断肺结核的临床价值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标本行PCR检测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曾疑诊为肺结核、后经病理证实或试验性抗结核治疗确诊的全部111例患者,其中肺结核患者73例(65.8%),非肺结核患者38例(34.2%;包括结节病3例、肺癌17例、隐球菌感染3例、曲菌感染4例、肺脓肿3例、异物肉芽肿2例,支气管扩张症6例)。111例患者均在CT引导下获取肺穿刺活检标本行涂片细胞病理学检查(简称“细胞病理学检查”),其中13例因两次细胞病理学检查不能确诊而行CT引导下粗针肺穿刺活检标本组织病理学检查(简称“组织病理学检查”);上述标本同时采用PCR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分别简称为“细胞病理学标本TB-PCR检测”与“组织病理学标本TB-PCR检测”)。以临床最终诊断为标准,探究细胞病理学标本TB-PCR检测诊断肺结核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正确指数(一致性),以及组织病理学标本TB-PCR检测的检出效用。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以临床最终诊断为标准,细胞病理学标本TB-PCR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正确指数分别为83.6%(61/73)、89.5%(34/38)、93.8%(61/65)、73.9%(34/46)、0.73;对肺结核的检测阳性率[83.6%(61/73)]明显高于单一细胞病理学检查[39.7%(29/73)](χ2=29.663,P=0.000)。73例肺结核患者中,13例经组织病理学标本TB-PCR检测阳性者8例,而经细胞病理学标本TB-PCR检测阳性者为12例。另外,肺结核患者中9例(12.3%,9/73)经细胞病理学、组织病理学检查及传统检测方法(痰涂片抗酸染色及痰培养)均未能诊断结核病,经细胞病理学标本TB-PCR检测后有4例阳性。 结论 CT引导下肺穿刺活�
郭俊红武春燕董正伟吴伟张莉萍李辉黄焰
关键词:结核活组织检查细针
胸骨梭形细胞血管瘤1例
2022年
梭形细胞血管瘤(spindle cell hemangioma)是1986年首次提出的一种罕见病变,好发于青年四肢远端皮下软组织。镜下观察可见海绵状血管区、实性梭形细胞区、裂隙状血管区及乳头结构,极易误诊为其他血管源性肿瘤。本文报道1例发生在67岁女性患者胸骨的梭形细胞血管瘤,随访9个月余,病情稳定,无复发征象。
陈炜洁武春燕张莉萍侯立坤董正伟黄焰谢惠康
关键词:皮下软组织胸骨血管源性肿瘤女性患者海绵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