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凤姣
-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3
- 供职机构:邳州市中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腰-硬联合麻醉时的注药速度对麻醉效果的影响分析
- 2016年
-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时不同注药速度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行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将O.5%罗哌卡因2mL注入蛛网膜下腔。组1的注药速度为1mL/5s,组2的注药速度为lmL/10s,组3的注药速度为hnL/15s,比较3组的麻醉效果。结果:3组患者最高平面及最低血压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组1比较,组3患者的最高平面出现时间、最低血压出现时间及镇痛平面T6出现时间均显著升高(P〈0.05);组2的镇痛作用及患者肌松情况最好,组1效果最差,但3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妇科手术上作用快速、安全、有效,运动及感觉阻滞均较好,注药速度在1ml/5s-1mL/15s内麻醉效果好,安全可靠,血流动力学稳定,其中1mL/10s效果最合适,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 朱希良吴凤姣吕王成娄品质
-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效果
-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效果和安全性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9例。对照组采取静脉自控镇痛,研究组采取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观察术后镇痛效果及安全性,综合评估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的作用价值。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的静息和动态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0%,低于对照组的27.59%(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可有效保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吴凤姣
-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超声引导镇痛效果
- 诱导前应用达克罗宁在全麻患者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前使用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导尿对减少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在全麻下施行手术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诱导后组和诱导前组(n=30)。诱导后组的患者在全麻诱导后使用达克罗宁胶浆行导尿术,而诱导前组的患者在全麻诱导前清醒状态下使用达克罗宁胶浆后再行导尿术。观察两组患者置管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并记录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术后随访,记录满意度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在导尿管置入前、导尿管置入即刻,两组患者SBP、DBP、HR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导尿管置入后1 min、5 min,诱导前组患者SBP、DBP、HR数值明显小于诱导后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前组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诱导后组(P<0.01),术后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麻手术患者在诱导前使用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导尿安全有效,可减少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 朱希良柳西好吴凤姣王维帅王君
- 关键词:导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
-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 2020年
-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8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起效及恢复时间、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新生儿结局评分.结果:观察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长于对照组,感觉恢复、运动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Ⅰ级占比及正常新生儿占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1/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53%(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应用于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中,可缩短麻醉恢复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麻醉效果,以及新生儿结局评分,其效果优于布比卡因麻醉效果,但麻醉起效时间长于布比卡因.
- 吴凤姣
- 关键词: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剖宫产麻醉效果
- 不同容积芬太尼硬膜外腔预处理对经腹妇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评价经腹妇科手术患者在腰硬联合麻醉(CSEA)术后经硬膜外导管注射相同剂量、不同容积的阿片药物对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在CSEA下行经腹单纯子宫附件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于术后施行PCEA前行相同麻醉处理,在接硬膜外镇痛泵前经硬膜外导管注入负荷剂量的芬太尼各25.0μg;研究组容量为5.0 ml,对照组容量为2.0 ml,然后两组分别接入容量、配方、泵速均相同的镇痛泵。记录患者术后1 h(T1)、4 h(T4)、8 h(T8)、12 h(T12)、24 h(T24)、48 h(T48)各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RSS)、PCEA泵按压总次数、曲马多用量、下肢运动阻滞情况及不良反应,并对镇痛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T1时点两组VAS评分及R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此后在T4~T48各时点与T1时点比较,两组VAS评分明显增高、RSS评分明显降低(P<0.05,P<0.01),且对照组VAS评分明显高于研究组,RSS评分明显低于研究组(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镇痛泵按压次数、曲马多用量明显减少(P均<0.01);对镇痛的满意度增高,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硬膜外腔负荷药物的适当容积有助于提高术后镇痛效果。
- 朱希良吴凤姣柳西好张联义
- 关键词:容积硬膜外镇痛芬太尼
- 硬膜外麻醉与全麻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 2017年
- 目的探究老年骨科患者手术治疗应用硬膜外麻醉与全麻在术后短期认知功能恢复中的差异。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5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6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和全麻组,每组患者4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24 h和72 h患者MMSE精神状态评分及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结果硬膜外麻醉组患者在术后12、24 h和72 h患者MMSE精神状态评分分别为(25.19±0.76)分、(28.95±0.15)分、(29.96±0.22)分,术后12 h和24 h的MMSE精神状态评分显著优于全麻组患者(P<0.05);硬膜外麻醉组患者在术后12、24 h和72 h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6.97%、9.30%、4.65%,在术后12、24 h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全麻组患者(P<0.05)。结论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应用硬膜外麻醉对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小,麻醉安全性高,在麻醉方式的选择上综合评价患者病情及状态后可优先选择硬膜外麻醉。
- 朱希良吴凤姣刘国权柳西好
-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全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