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
- 作品数:25 被引量:32H指数:4
- 供职机构: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以问题为导向的课程教学实践——高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被引量:3
- 2017年
- 基于PBL教学法讨论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结合教学实例介绍了PBL教学中如何创建情景问题以及课程实施的具体步骤。结果表明:基于PBL的良好教学设计对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
- 骆峰陈帆杨帆李智胡菡张磊
- 关键词:PBL情景问题微机原理
- 德国“工业4.0”背景下的“双元制”职业教育被引量:4
- 2017年
- "工业4.0"正引起德国工业领域的变革,旧的岗位不断遭到淘汰,新的岗位不断产生,新岗位对员工解决问题、自我学习、灵活性、沟通能力等都有了更高要求。从"工业4.0"出发,介绍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强调了企业和职业院校应不断调整教育培训内容和方式以满足新岗位新能力的要求,适应未来智能制造。
- 付娟娟张磊刘小宁
- 关键词:双元制职业教育
- 超压强化TP2铜材抗拉强度的工程应用性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基于不同预处理压力软态TP2铜管在2年自然时效时间内的79个爆破压力试验数据,应用数理统计知识与概率论方法,分析了超压强化软态TP2铜材抗拉强度的工程应用性,得到如下结论。1)当铜管预处理压力从0增至4.60MPa,软态TP2铜材抗拉强度得到强化,均值呈上升趋势,标准差与变异系数呈下降趋势,分布参数波动范围逐步变小;当铜管预处理压力从4.60MPa增至16.50MPa时,软态TP2铜材抗拉强度抗拉强度得到显著强化,分布参数发生显著变化,均值呈显著上升,标准差与变异系数呈显著下降,且分布参数波动范围明显变小趋于稳定,表明强化效果显著并且可保持2年。2)当铜管预处理压力分别为0、4.60MPa与16.50MPa时,自然时效时间、铜光管与内螺纹管的结构对软态TP2铜材抗拉强度强化效果无显著影响。3)显著度为5%,当铜管预处理压力分别为0、4.60MPa与16.50MPa时,强化软态TP2铜材抗拉强度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分布参数与不同预处理压力有关,在双侧置信度为95%时,分别得到3种不同预处理压力强化TP2铜材抗拉强度分布参数的估计区间。
- 杨帆张磊陈帆陈刚张红卫范有雄刘小宁
- 关键词:抗拉强度
- 一种光伏逆变器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伏逆变器,包括安装箱以及设置在安装箱内的逆变器组件,安装箱包括箱体、箱盖和至少两个安装座,箱体为内部中空、前侧开口的结构,箱盖设置在箱体的开口侧,所有安装座均设置在箱体的背板的外侧,安装座上设有散热流...
- 蒋保涛张磊
- 文献传递
- 一种基于柔性控制的转运机器人及控制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柔性控制的转运机器人及控制方法,涉及转运机器人技术领域,包括包裹式转运机械臂、转运小车和基于芯片的转运柔性控制器;包裹式转运机械臂包括底座和至少一个抓夹单元。本发明基于一个转运载体AGV转运小车来实现,...
- 蒋保涛陈淑玲张蓓高淼张磊
- 无间隙弹性膜片联轴器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间隙弹性膜片联轴器,包括左半连轴节和右半联轴节,所述左半连轴节和右半联轴节之间安装有弹性膜片组,左半连轴节和右半联轴节通过螺栓组连接以压紧两者之间的弹性膜片组,所述螺栓组包括第一螺栓以及设置在弹性膜片...
- 范有雄张磊杨帆胡翠萍
- 文献传递
- 一种基于动作捕捉的加工中心制造工艺的柔性控制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动作捕捉的加工中心制造工艺的柔性控制方法,涉及加工中心程序控制技术领域,手势控制器的动作画面捕捉模块先采集操作者的手势画面,激光传感器模块后感应手势尺度数据;手势指令分析模块解析得到手势画面数据和手势尺...
- 张磊付娟娟 杨宋
- 基于AMESim的旁路节流调速回路动态特性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构建了旁路节流调速回路的动态数学模型和AMESim仿真模型,模拟了节流阀开口大小、负载大小、缸筒与活塞间隙对旁路节流调速回路动态特性的影响,并总结出了影响规律,为液压系统设计和回路元件的设计与选择提供了有效理论支撑。
- 付娟娟张磊陈帆杨帆陈青艳
- 关键词:数学模型AMESIM动态特性
- 基于Amesim的直动式溢流阀动态特性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在建立直动式溢流阀动态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运用Amesim软件建立仿真模型,并对直动式溢流阀的阻尼孔直径、阀芯质量、阀芯直径、弹簧刚度等参数进行分析,获得各个参数对其动态性能的影响,为直动式溢流阀的设计和选择提供依据。
- 张磊付娟娟陈帆杨帆
- 关键词:直动式溢流阀AMESIM
- 课程教学通过校企合作与社会服务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初探
- 2016年
- 美国高校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教育模式,主要体现为在课程教学中进行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教育,以及将创新创业渗透进社区服务进行“意识强化”教育。通过学习考察,结合我国实情,探索课程教学结合校企合作与社会服务,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技能,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 李智张桂花张磊邬业萍
- 关键词:课程教学校企合作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