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凡哲

作品数:4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皮瓣
  • 2篇螺旋桨
  • 2篇骨水泥
  • 2篇创面
  • 1篇修复前
  • 1篇血管损伤
  • 1篇手术
  • 1篇四肢
  • 1篇四肢血管
  • 1篇损伤救治
  • 1篇损伤控制性手...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糖尿病足
  • 1篇前外
  • 1篇转流
  • 1篇足损伤
  • 1篇足踝
  • 1篇足踝部
  • 1篇足踝部创面

机构

  • 4篇成都军区昆明...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何晓清
  • 4篇徐永清
  • 4篇冯凡哲
  • 3篇杨曦
  • 3篇李国栋
  • 2篇王腾
  • 2篇余开富
  • 1篇罗浩天
  • 1篇朱跃良
  • 1篇杨俊宇

传媒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国际骨科学杂...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临时血管转流术在四肢血管损伤救治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6年
随着交通与工业的发展,交通事故、机械意外等造成的四肢血管损伤数量明显增加。临时血管转流(TIVS)技术是对高能量四肢血管创伤进行的损伤控制性手术(DCS)。它能短时间内临时再通受伤肢体血管,既恢复肢体血运,又维持全身血循环稳定,从而达到增加保肢率和减少死亡率的目的。该文就TIVS技术在四肢血管损伤救治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冯凡哲何晓清徐永清杨俊宇
关键词:损伤控制性手术血管损伤
抗生素骨水泥联合螺旋桨皮瓣在修复糖尿病足踝部创面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螺旋桨皮瓣在修复糖尿病足踝部创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12月,应用万古霉素或妥布霉素骨水泥联合腓动脉穿支或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糖尿病足踝部创面9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45~63岁,平均53.1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5例,重物压砸伤2例,机器伤1例,摔伤1例。其中7例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为阳性,创面缺损范围:4.5cm×4.0cm^8.0cm×6.5cm。术前将患者血糖控制在空腹<7mmol/L,餐后2h<11mmol/L,使用足量敏感抗生素抗感染,待创面周围水肿基本消退,用手持多普勒超声进行穿支点定位并完成螺旋桨皮瓣设计。术中对创面进行彻底清创,按术前设计切取皮瓣,皮瓣旋转修复创面,在皮瓣下方感染严重的区域放置抗生素骨水泥条1~2根,术后2~3周拔出。皮瓣切取范围13.0cm×5.0cm^23.0cm×9.0cm,4例供区直接缝合,5例供区植皮修复。结果术中顺利完成皮瓣切取及创面修复,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其中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供区切口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1个月,平均11.1个月,所有皮瓣外形良好。结论抗生素骨水泥联合螺旋桨皮瓣是修复糖尿病足踝部创面的有效方法。
段家章何晓清徐永清王腾余开富冯凡哲罗浩天杨曦李国栋
关键词:足踝部创面糖尿病骨水泥皮瓣
数字化辅助技术在股前外侧分叶皮瓣修复前中足脱套伤中的应用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探讨数字化辅助技术在股前外侧分叶皮瓣修复前中足脱套伤中的初步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3月~12015年12月收治的8例前中足脱套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1例;年龄18~51岁,平均34.5岁。足部缺损面积18cm×12cm~13cm×10cm。患者均在数字化技术辅助下应用股前外侧分叶皮瓣完成修复。术前均行下肢CT血管造影(CTA),将CTA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15.0软件。根据旋股外动脉降支穿支情况和足部皮肤缺损面积,选择一侧大腿进行股前外侧皮瓣数字化三维重建。皮瓣面积24cm×9cm~19cm×7cm。患者均为Ⅱ期修复。术后1个月内观察皮瓣成活情况、皮瓣供区愈合情况。记录皮瓣修薄次数。术后3个月观察皮瓣外观、穿鞋情况、行走步态、相关并发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0~21个月,平均15.5个月。8例皮瓣均成活良好,所有皮瓣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2次皮瓣修薄3例,1次皮瓣修薄3例,无须修薄2例。末次随访时患者皮瓣色泽、质地均良好;均能正常穿鞋;2例步态轻度异常;1例前足内侧表浅溃疡形成。结论股前外侧分叶皮瓣修复前中足脱套伤可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数字化辅助技术能实现皮瓣的术前精确设计和术中精准切取。
何晓清段家章徐永清朱跃良李国栋杨曦冯凡哲刘帅
关键词:足损伤外科皮瓣
万古霉素骨水泥联合螺旋桨皮瓣在修复感染性跟骨外露创面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骨水泥联合螺旋桨皮瓣在修复感染性跟骨外露创面及预防跟骨骨髓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月~2015年3月,应用万古霉素骨水泥联合胫后动脉穿支或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感染并跟骨骨折骨外露创面13例。其中10例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为阳性,创面缺损范围5.0 cm×3.5 cm^8.5cm×7.0 cm。术前用手持普勒超声进行穿支点定位并完成螺旋桨皮瓣设计。术中对创面进行彻底清创,清除游离及坏死的骨质;按术前设计切取皮瓣,皮瓣旋转修复创面;在皮瓣下方跟骨缺损或感染严重的区域放置万古霉素骨水泥条1~2根,术后1个月拔出。皮瓣切取范围14.5 cm×4.0 cm^27.0 cm×7.5 cm,8例供区直接缝合,5例供区植皮修复。其中3例因跟骨缺损较多,术后二期行取髂骨植骨术。[结果]术中顺利完成皮瓣切取及创面修复,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及供区切口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7个月。随访中均未发现创面处感染复发及窦道形成,X线片未见骨髓炎病灶形成。所有皮瓣外形良好。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评价足部功能,足部功能总优良率为76.9%。[结论]万古霉素骨水泥联合螺旋桨皮瓣是修复感染性跟骨外露创面及防治跟骨骨髓炎的有效方法。
段家章何晓清徐永清王腾冯凡哲余开富杨曦李国栋
关键词:骨水泥创面修复骨髓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