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乳腺
  • 3篇乳腺癌
  • 3篇腺癌
  • 3篇肺癌
  • 3篇肺癌患者
  • 3篇癌患者
  • 2篇前哨
  • 2篇前哨淋巴结
  • 2篇前哨淋巴结活...
  • 2篇围术期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结
  • 2篇淋巴结活检
  • 2篇活检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失常
  • 1篇亚甲蓝
  • 1篇亚甲蓝染色
  • 1篇亚甲蓝染色法
  • 1篇腋窝

机构

  • 5篇冀中能源峰峰...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省胸科医...
  • 2篇冀中能源峰峰...
  • 1篇冀中能源峰峰...

作者

  • 7篇刘晓艳
  • 4篇张海军
  • 3篇李爱国
  • 3篇张金红
  • 2篇齐战
  • 2篇李卓
  • 1篇袁会平
  • 1篇丁增学
  • 1篇李博
  • 1篇史鹤增

传媒

  • 5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国医刊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乳腺Paget's病诊治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乳腺Paget’s病又称为乳腺湿疹样癌,1874年由英国的Paget’s医生首先报道,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占所有乳腺癌的1%~3%[1,2]。绝大多数病例合并潜在的乳腺内肿瘤。临床上较为少见,首诊误诊率高。Paget’s病通常病理诊断的例数多于临床诊断[1,2]。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邯郸医院自1995至2011年共收治22例,报告如下。
刘晓艳李卓史鹤增李博
关键词:乳腺癌
肺癌患者围术期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究肺癌患者围术期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 50例肺癌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采集患者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免疫细胞(Th1/Th2、Th17细胞、NK细胞)和细胞因子(IFN-γ、IL-17、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肺癌患者行病灶切除术后机体的免疫细胞分布出现明显的异常,术后外周血CD+3、CD+4、Th17、Th1/Th2等T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均出现明显的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术后外周血NK细胞的表达水平较术前也发生显著的下降,差异有显著性;肺癌患者病灶切除术后外周血IFN-γ、IL-17、TNF-α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肺癌患者围术期外周血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是反映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变化的有效指标,行肺癌病灶切除术会一定程度地损伤患者的免疫功能。
张海军张金红刘晓艳李爱国齐战
关键词:肺癌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围术期
对某二甲医院医务人员常见职业损害的调查分析
2013年
医务人员作为医疗行为的参与主体,是医疗行为的直接执行者,参加各种临床急救、护理,接触各种类型的患者,在完成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使命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职业损害,严重威胁着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必须予以重视。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本地区某2所二甲医院262名医务人员2011年职业损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职业损害的原因及类型,以探讨有效的防护措施。
丁增学袁会平刘晓艳刘苏颖
关键词:医务人员
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保腋窝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探讨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保腋窝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保腋窝手术和77例传统手术在早期乳腺癌患者围术期情况,术后生活质量和美容效果,术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生存率进行回访。结果 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皮下积液皮癣坏死率和上肢水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3年无瘤生存率、生存率比较差异无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乳保腋窝组的患者乳房美容效果好,满意度高,术后并发症少,生活质量明显优于改良报治组患者。结论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保腋窝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美容效果好等特点,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远期的生存率,复发率无影响。
刘晓艳李卓张海军李茂恒
关键词:美容效果
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分析与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相关的危险因素,为防治肺癌术后心律失常提供参考。方法对接受手术治疗的22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共有70例患者术后出现心律失常,分析年龄、性别、吸烟史、糖尿病史、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_1)、术前心电图情况、术中心包损伤、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生电解质紊乱、FEV_1/用力肺活量(FVC)等因素与术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结果肺癌术后心律失常总发生率为31.82%,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主要时间为术后2天以内,心律失常类型以房颤为主。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心电图异常、术中心包损失、术中出血量、术后电解质紊乱及FEV_1/FVC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多因素分析发现肺癌术后并发心律失常与术前心电图异常、FEV_1/FVC、术中心包损伤及术后电解质紊乱存在密切关系。结论术中心包损伤和肺损伤以及术后电解质紊乱均与术后心律失常发生存在密切关系,围术期对于以上因素进行积极干预,有望降低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张海军张金红刘晓艳李爱国齐战
关键词:肺癌心律失常
纳米碳和亚甲蓝染色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比较研究亚甲蓝和纳米碳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方法将临床检查腋窝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纳米碳组以纳米碳作为示踪剂,亚甲蓝组以亚甲蓝作为示踪剂,术后检验其检出率、准确率、灵敏度、假阴性率。结果纳米碳组与亚甲蓝组结果比较其准确率、灵敏度、假阴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碳和亚甲蓝染色法作为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方法均能达到较理想的效果,值得推广。
刘晓艳
关键词:纳米碳亚甲蓝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
围术期雾化吸入治疗对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研究肺叶切除肺癌患者围术期雾化吸入治疗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1月峰峰集团总医院诊治的180例肺叶切除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于围术期予常规药物口服治疗,研究组患者于围术期给予雾化吸入药物治疗。于术后1周检测2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MVV)、动脉血气指标(PO2、PCO2)及排痰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经过雾化吸入治疗后,术前测定MVV、FEV1、FVC及Pa O2,其数据均较入院时显著提高(P<0.05),2组患者分别于术后1、3个月测定MVV、FEV1、FVC及Pa O2数据与术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3个月测定的MVV、FEV1、FVC及Pa 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痰上清IL-6和IL-8水平显著低于术前和对照组术后(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IL-6和IL-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雾化吸入治疗组患者的术后排痰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肺叶切除肺癌患者于围术期给予雾化吸入治疗,能显著改善术后肺功能及动脉血气,且能有效促进患者的排痰功能,加速患者的康复,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张海军张金红刘晓艳李爱国
关键词:雾化吸入治疗围术期排痰效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