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静

作品数:2 被引量:60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凋亡
  • 1篇凋亡作用
  • 1篇心病
  • 1篇心脏
  • 1篇心脏功能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功能
  • 1篇早发冠心病
  • 1篇瑞舒伐他汀
  • 1篇他汀
  • 1篇皮肤
  • 1篇莪术
  • 1篇莪术醇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凋亡
  • 1篇细胞凋亡作用
  • 1篇小鼠
  • 1篇小鼠黑色素瘤
  • 1篇小鼠皮肤

机构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作者

  • 2篇孙平
  • 2篇侯东彬
  • 2篇邱静
  • 1篇张春辉
  • 1篇陈璐

传媒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年份

  • 2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心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5
2016年
本研究将78例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表分为A组(39例)和B组(3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A组另给予瑞舒伐他汀,B组另给予阿托伐他汀。对比两种他汀类药物治疗前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心脏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变化,并观察血脂和hs-CRP水平变化。随访一年,比较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发现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FMD、LVEF、IMT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治疗后两组各项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前两组TG、TC、HDL-C、LDL-C和hs-CR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除HDL-C无明显改善外,其他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后A组TC、LDL-C和hs-CRP水平均显著优于B组(p<0.05);A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7.69%,B组为12.82%,前者稍低于后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改善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心脏功能方面作用相近,但前者降脂和减轻炎症反应效果更为显著,不良心血管事件少。
孙平侯东彬邱静陈璐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早发冠心病血管内皮功能心脏功能
莪术醇诱导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凋亡作用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研究莪术醇对小鼠皮肤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四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莪术醇对B16-F10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的莪术醇对B16-F10细胞状态的影响;通过流式FITC-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莪术醇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通过间接荧光标记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莪术醇对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的影响;通过罗丹明123染色,检测不同浓度的莪术醇对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莪术醇处理B16-F10细胞24、48、72h,均可呈浓度、时间依赖性的抑制细胞增殖;显微镜观察到莪术醇可以引起细胞形态变圆,漂浮等细胞死亡现象。12.5、25、50、100μg/ml莪术醇作用48h后,诱导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9.5±3.4)%、(35.1±2.8)%、(45.9±4.1)%、(60.5±1.9)%,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诱导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的百分率分别为(6.9±1.8)%、(12.4±2.1)%、(20.9±3.1)%、(29.1±3.5)%,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引起的线粒体膜电位的百分比分别为(40±1.1)%、(33.7±4.2)%、(27.3±2.5)%、(17.9±2.9)%,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莪术醇可以抑制B16-F10的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其凋亡机制可能与细胞内活性氧组分的产生以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有关。
孙平张春辉邱静侯东彬
关键词:莪术醇凋亡活性氧组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