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佩芳 作品数:17 被引量:364 H指数:10 供职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尼罗、奥利亚、尼奥三种罗非鱼对温和气单胞菌菌苗的抗体效价比较 被引量:4 2000年 将致病性温和气单胞菌 (99- 5- A)制成菌苗 ,按 0 .2 5ml/尾的剂量给健康无病的“尼罗”、“奥利亚”、“尼奥”三种罗非鱼作腹腔注射。结果为 :(1)免疫后第 10天 ,三种罗非鱼血清的抗体效价分别为 1∶ 8、1∶ 16和 1∶ 16。(2 )抗体含量的高峰期分别出现在第 2 2天 ,1∶ 6 4维持 6天 ;第 2 2天 ,1∶ 32维持 3天 ;第 16天 ,1∶ 6 4维持 9天。 (3) 3个月后免疫鱼血清抗体效价分别为 1∶ 8、1∶ 4和 1∶ 16。而对照组 3个月内均没有检测到抗体。 (4 ) 3个月后免疫保持率分别为10 0 %、75%和 10 0 % 马江耀 蔡完其 孙佩芳关键词:罗非鱼 温和气单胞菌 菌苗 免疫保护率 中华鳖温和气单胞菌病的病原研究 被引量:34 1998年 中华鳖温和气单胞菌病是集约化温室养鳖的主要疾病之一。1994—1997年间先后从垂死病鳖的血液和肝脏分离到94—10—28、95—3—20、96—2—1、96—3—A和97—6—13五菌株。经细菌学鉴定均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sobria)。任选其中二菌株进行人工感染,均使鳖100%患病。发病鳖的症状与自然病鳖的症状一致,再分离菌株的各种特性与原分离菌株相同。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比较了八种药物对上述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5号药的抑菌效果最佳。 孙佩芳 蔡完其关键词:中华鳖 温和气单胞菌 最低抑菌浓度 中华鳖爱德华氏菌病病原和组织病理研究 被引量:40 1997年 从中华鳖(Trionyxsinesis)病鳖的肝脏分离得到菌株s-1。用菌株s-1进行人工感染,100%的鳖患病。从感染的病鳖的肝脏分离到菌株s’-1,经生理生化反应测定,它与菌株s-1特性一致。经鉴定,菌株s-1是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tarda),野生型。爱德华氏菌感染会引起鳖的脏器发生变质性病变。主要症状呈肝脏型,肝局部坏死,有结节状肉芽肿。 蔡完其 孙佩芳 刘至治关键词:中华鳖 爱德华氏菌病 迟钝爱德华氏菌 病理 间接免疫荧光法在鱼类细菌性病原检测上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 1987年 免疫荧光法(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c)或称荧光抗体法(Fluorescent antibody technic)系对抗体(或抗原)标记荧光色素与相应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呈荧光现象的一种特异性免疫荧光反应方法。它较其他生物学染色方法有更高的特异性与敏感性。而间接免疫荧光法具有只需标记一种抗球蛋白抗体,可用于多种抗原抗体系统的优点。如今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等领域。 孙其焕 孙佩芳关键词:间接免疫荧光法 荧光抗体 抗球蛋白 细菌性病原 鱼类 鳖穿孔病的病原研究 被引量:77 1996年 鳖穿孔病是我国养鳖业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对象主要是稚鳖。从垂死的鳖体中分离到M-Ⅱ-3、M-5、M-Ⅰ-3和M-Ⅱ-2四株细菌。经人工感染试验均对健康稚鳖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出现与自然病鳖相同的症状。由此证实这四菌株是鳖穿孔病的病原菌。对菌体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的鉴定证明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a)和普通变形菌(Proteusuulgaris)。 孙佩芳 蔡完其 吴建农 何刚关键词:穿孔病 嗜水气单胞菌 普通变形菌 异育银鲫溶血性腹水病病原的研究 被引量:128 1991年 本文对上海市郊县和江苏省吴江县的异育银鲫溶血性腹水病,进行了病原分离和人工感染试验。对致病菌株进行了细菌学鉴定,其分别为运动型气单胞菌的苏伯利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和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通过对人工感染病鱼血清内毒素(En-dotoxin)的测定,并用菌体破碎液注射健康鱼体试验,初步认为病原产生和释放的内毒素类物质,是使鱼类致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孙其焕 孙佩芳 金丽华 吴建农关键词:异育银鲫 溶血性腹水病 病原 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幼稚粒细胞参考值范围探讨 被引量:1 2009年 目前SysmexXE-2100对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计数变得简单、快速和经济,并将这些细胞合并称为“幼稚粒细胞计数”(immature granulcyte,IG)。但是到目前为止,幼稚粒细胞计数参考值范围还没有建立,现用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本院健康体检者静脉血幼稚粒细胞计数并对其参考值范围进行探讨,介绍如下。 汤庆丰 孙佩芳 王莺 葛家骏关键词:参考值 中华鳖台湾群体耶尔森氏菌病的研究 被引量:4 1999年 从中华鳖台湾群体病鳖的肝脏分离到菌株 97 7 2C、97 9 2A’ ,用这两种菌株人工感染 10~ 15g稚鳖 ,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 10 0 %。经菌体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测定 ,鉴定 97 7 2C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Yersiniaenterocolitica) ,97 9 2A’为假结核耶尔森氏菌 (Y .pseudotuberculosis) ,这两种菌都会引起鳖败血症。肝、肾及肠等脏器的病变明显 ,肠的病变最为严重。2 0种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对庆大霉素和甲氧苄氨嘧啶敏感 。 蔡完其 孙佩芳 宫兴文关键词:中华鳖 结肠炎 耶尔森氏菌 败血症 CO_2气调保鲜对鱼体pH值及细菌总数的影响 1988年 The present paper deals with the effect of modified atmosphere storage of CO2 on the pH value and bacterial counts of Hairtail fish (Trichiurus) and Harvestfish (Pampus) meat.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experiment cancontrol the pH value and bacterial growth as well as the lag of the spoilage period of these fishes. 孙佩芳 姚果琴 冯志哲关键词:鱼体 气调保鲜 PH值 CO2 细菌总数 罗非鱼温和气单胞菌病的病原研究和药敏试验 被引量:51 2002年 从患病濒死尼罗罗非鱼肝脏分离到99 5 A和99 7 28菌株。经细菌学鉴定均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sobria)。用这2菌株对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及尼奥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进行人工感染,均可使其致病。发病鱼症状与自然病鱼症状一致,呈出血性败血症。再分离菌株的各种特性与原分离菌株相同,确认这2菌株皆为温和气单胞菌。采用纸片扩散法,用35种药物对上述2菌株进行药物抑菌试验,其中,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多粘菌素、妥布霉素、氟哌酸、氯霉素、氨曲南抑菌效果最佳;99 5 A菌株对呋喃妥因敏感,但99 7 28菌株对其耐药;99 7 28对复方新诺明敏感,而99 5 A菌株对其则无反应。 蔡完其 孙佩芳关键词:病原 罗非鱼 温和气单胞菌 药敏试验 纸片扩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