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志民

作品数:18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齐鲁文化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文化科学
  • 6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学

主题

  • 12篇文化
  • 8篇鲁文化
  • 7篇齐鲁文化
  • 3篇齐文化
  • 3篇民族
  • 2篇中华民族
  • 2篇生平
  • 2篇文明
  • 2篇传统文化
  • 1篇导师
  • 1篇地理
  • 1篇地理环境
  • 1篇学术道路
  • 1篇学问
  • 1篇业绩
  • 1篇优秀传统文化
  • 1篇渊源
  • 1篇增强民族凝聚...
  • 1篇战国
  • 1篇战国时期

机构

  • 17篇山东师范大学

作者

  • 17篇王志民
  • 1篇李梅训

传媒

  • 4篇山东师范大学...
  • 2篇社会科学家
  • 2篇管子学刊
  • 1篇文史知识
  • 1篇求是
  • 1篇中国文化研究
  • 1篇中央社会主义...
  • 1篇中国德育
  • 1篇青岛大学师范...
  • 1篇中国发展
  • 1篇鲁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原文化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4
  • 1篇200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试论齐鲁文化在增强民族凝聚力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7年
齐鲁文化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是孔子诞生和儒家思想产生的文化基础,也是两千年来所有海内外华人亲近孔子、追寻思想之根、寻找精神归宿的家园。深入分析齐鲁文化的丰富内涵,进一步挖掘其在当代密切海内外华人关系中的作用,对于推动侨港澳台工作、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王志民
关键词:齐鲁文化民族凝聚力
战国时期“邹鲁之风”的形成与演变被引量:1
2015年
邹、鲁是两个文化渊源不同的东方古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尊孔、崇儒、读经、传经为主要特征的"邹鲁之风"形成发展过程中,邹、鲁经历了二元一体的文化演变,成为一支以"邹鲁之风"为时代文化内涵的区域文化。"邹鲁之风"肇端孔子,始于鲁;兴于子思,扩于邹;盛于孟子,风行邹鲁,并由士风演变为世风,由邹鲁之地传播影响至全国。从楚墓郭店竹简发现的与思孟学派有关的活动情况,结合《庄子·天下篇》、《荀子·非十二子》综合分析,可以看出:战国"邹鲁之风"形成的骨干力量——邹鲁之士,实际即是思孟学派的广大成员。他们根植邹鲁,活跃四方,西至中原,南到长江,推动了邹鲁之风吹向全国。战国"邹鲁之风"是先秦儒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它为秦汉以后不绝于史的"邹鲁之风"在全国各地的落地生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志民
关键词:儒学文化传播
出发点与落脚点——“世界不同文明对话”的两点思考
2010年
在世界不同文明之间开展对话,有一个良好的出发点和一个踏实有益的落脚点,是至关重要的。出发点是:探究史实,正视差异,不分优劣。文明是不分优劣的。早期基督教文明与儒家文明的发展说明,任何历经数千年发展至今仍保持着活力的文明,小而言之,都是最适合本区域、族群的优化文明;大而言之,各类文明之间都是无法进行所谓优劣比较的。落脚点是:回归原点去寻求共识,注重对文化渊源的探寻。在构建新文化的过程中,人类要具有世界眼光,实现新的"哲学突破",达到共荣共识。
王志民
关键词:落脚点
孟子与齐鲁文化
2013年
邹、鲁是两支文化渊源不同的文化。邹鲁文化的结合培育了孟子,而孟子的出现又使邹鲁文化整合、提升,形成了一个统一体,使儒学故乡由孔子之鲁扩充为孔孟之邹鲁。孟子一生三次游齐,长居稷下,吸收齐文化,与稷下学者广泛交流吸收,是稷下百家争鸣的重要推手,同时,借助稷下的学术平台,推动儒学理论的发展和儒家学派队伍的发展壮大,提升了齐鲁文化的"重心"地位,促进了齐鲁文化的融合发展。从齐鲁文化的角度探讨孟子的成长和思想的渊源、形成与发展,厘清二者的关系,是以往孟子研究中少有涉及、而应予关注和深入挖掘的重要课题。
王志民
关键词:齐鲁文化
论诚信教育中的三个“结点”被引量:1
2017年
一个学校的校风如何,深刻影响着师生和整个学校的日常行为、精神追求和发展方向。努力营造崇尚诚信、追求诚信、事事守诚信、人人讲诚信的良好校风,对中小学生的诚信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诚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是一脉传承的立国、立世、立人之本。
王志民
关键词:诚信教育结点中华民族精神校风
姜太公史料类析一得被引量:1
2004年
武王灭商后,封太公于齐,他既是齐国的首封之君,也是齐文化的奠基者.但太公史料比较缺乏,辨析、整理亦难,现仅就研究太公时对资料辨析之一得就教方家.
王志民
关键词:姜太公史料齐文化生平事迹业绩西周时期
优秀文化传承要重在普及——《齐文化名言集锦》序
2008年
王志民
关键词:文化传承齐文化名言集锦优秀传统文化经济社会区域文化
亦师亦友三十年——我与《文史知识》被引量:1
2008年
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个人走过的学术道路,若问哪个刊物对我影响最大、我与之感情最深?我会毫不犹豫地首推《文史知识》。甚至可以说,三十年人生之路,《文史知识》伴我一起走过。
王志民
关键词:学术道路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齐鲁文化与当代民族文化的建构》简介
2007年
齐鲁是儒学的发祥地,是孔孟的故乡。齐鲁文化在中华早期文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从东周至秦汉是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和奠基的重要历史时期,影响中华文明进程的许多重要历史人物及重大历史事件都产生于齐鲁或与齐鲁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齐鲁文化研究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王志民
关键词:齐鲁文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重大历史事件传统文化研究
孟子梦助力中国梦
2014年
中华民族有着自己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标识,华夏儿女最信仰的是中华传统文化流传至今的孔孟之道。儒家思想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经过商代文明一千多年的发展以后,孔子作"六经"对商代文明进行总结。而后孟子对孔子思想有所发展,如孔子没有讲性善论,性善论是孟子提出来的;孔子没有讲仁政思想,孟子发展了仁政思想。发展不一定叫作超越,这个发展有理论延伸和深入的意思。我们应该认识到孟子思想对现今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所具有的借鉴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空泛的,不是从外部传入的,而是实实在在发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无论是从道德价值的层面,还是从性善的层面,或是从仁义礼智的层面,都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和孟子思想、孔孟之道,和文化的底蕴、基因、精神标识,紧紧地结合起来。毫无疑问,孟子思想具有时代价值,它能够对我们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提供两个最直接的、最重要的基础,即"讲仁爱"和"重民本"。孟子是有梦想的,其梦想至少有三个层次:治国梦、社会梦以及他对于个人的梦想。孟子这种梦想本身和他的精神追求对今天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非常深刻的启示意义。
王志民
关键词:中国梦中华民族文化积淀总书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