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恒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精神分裂症
  • 5篇分裂症
  • 3篇治疗精神分裂...
  • 3篇META分析
  • 2篇阿立哌唑
  • 1篇丁二酸洛沙平
  • 1篇行为疗法
  • 1篇血症
  • 1篇药物
  • 1篇药物所
  • 1篇药物所致
  • 1篇认知行为疗法
  • 1篇社会
  • 1篇社会认知
  • 1篇神经认知功能
  • 1篇事件相关电位
  • 1篇双相
  • 1篇双相障碍
  • 1篇情绪
  • 1篇情绪调节

机构

  • 4篇芜湖市第四人...
  • 3篇安徽省芜湖市...

作者

  • 7篇周恒
  • 4篇阳中明
  • 1篇阚博
  • 1篇吴明飞
  • 1篇王道金
  • 1篇蔡菡
  • 1篇张恩
  • 1篇汪正华
  • 1篇朱文礼
  • 1篇张恩
  • 1篇熊伟

传媒

  • 2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皖南医学院学...
  • 1篇四川精神卫生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2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用Meta分析对6项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的文章进行再分析,评价其合并效应量大小和综合显著性检验。结果:阿立哌唑治疗前后的自身对照,合并效应量d=-3.12,95%CI为(-4.17,-2.07),综合显著性检验x2=5.83,P<0.01,提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前后症状学变化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效应极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第2周末和治疗结束后的组间比较,分别为y合并=-1.06,95%CI为(-2.28,0.16)x,2=1.70,P>0.05;d=0.04,95%CI为(-0.11,0.19)x,2=0.52,P>0.05,提示两组疗效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的疗效相仿。
阳中明周恒
关键词:阿立哌唑利培酮精神分裂症META分析
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应用Meta分析对8项研究奎硫平与其它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的文献进行再分析,评价其合并效应量的大小和综合显著性检验。结果奎硫平治疗前后的自身对照,合并效应量d=3.03,95%CI为(2.62,45),综合显著性检验χ2=14.31,P<0.01,3.提示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前后症状学变化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效应极强。奎硫平与对照药在第2周末和治疗后组间的比较,提示两者疗效相当,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奎硫平与对照药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阳中明周恒
关键词:奎硫平精神分裂症META分析
阿立哌唑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高泌乳素血症的影响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对抗精神病药物所引起的高泌乳素血症的影响。方法:将90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高泌乳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一30例(阿立哌唑5 mg/d),实验组二30例(阿立哌唑10 mg/d),对照组30例未添加阿立哌唑治疗,治疗8周。分别于基线期、4周后、8周后监测血清泌乳素水平,于基线期及8周后采用PANSS量表评估疗效,TESS评估药物不良反应。结果:(1)实验组治疗前后泌乳素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实验组一和实验组二治疗后泌乳素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泌乳素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3)实验组组间治疗后PANSS量表、TESS量表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立哌唑能够改善抗精神病药物所引起的高泌乳素血症,且不存在量效关系。
汪正华阚博周恒
关键词:阿立哌唑泌乳素精神分裂症
精神病临床高危人群和首发精神病患者情绪识别过程的时效特征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索精神病临床高危综合征人群、首发精神病患者和健康对照在情绪识别过程中的耗时和准确率的特征。方法 2015~2017年经前驱期综合征结构式访谈(structured interview for prodromalsyndromes,SIPS)临床访谈后入组临床高危人群50例,经定式临床访谈诊断表(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5,SCID)诊断入组首发未服药的精神病患者50例,同时招募健康对照50例。以情绪的眼神图片为线索,结合认知功能变量,自编基于电脑化的评估和时间记录系统,比较三组间情绪识别准确率及其耗时性特征。使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三组样本的情绪识别准确率和耗时特征采用one-way ANOVA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对三组被试的情绪识别准确率和耗时特征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1)高危人群组[(65.1±10.4)%]、健康对照组[(72.5±6.6)%]和首发患者[(50.3±21.6)%]在眼神阅读准确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高危人群和首发患者眼神阅读准确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首发患者眼神阅读准确率低于高危人群(均P<0.05)。在眼神性别判断准确率上,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6±26.0)%,(92.7±3.7)%,(91.8±4.4)%](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首发患者眼神性别判断准确率低于健康对照组和高危人群(均P<0.05)。(2)高危人群组[(12.4 ±11.2)s]、健康对照组[(6.9 ±1.7)s]和首发组[(10.3 ±6.0)s]在眼神阅读耗时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高危人群眼神阅读耗时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在眼神性别判断耗时上,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0.4)s,(0.8±0.2)s,(1.6 ±1.2)s](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首发患者眼神性别判断耗时高于健康对照组和高危人群(均P<0.05)。(3)高危人群眼神阅读准确率与眼神阅读耗时呈负相关(r=-0.175,P=0.225),首发患者眼神阅读准确率与眼神阅读耗时呈正相关(r=0.503,P<0.01),健康对照眼神阅读准确率�
熊伟张恩周恒朱文礼王道金
关键词:社会认知情绪识别
CBT团队干预对青少年双相障碍情绪调节能力的改善作用
2022年
目的研究认知行为疗法(CBT)团队干预对青少年双相障碍情绪调节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门诊部收治的84例青少年双向障碍混合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应用喹硫平(初始剂量为25 mg/次,逐渐增加剂量至300 mg/次,每日2次)联合丙戊酸钠(初始剂量为200 mg/次,逐渐增加剂量至600 mg/次,每日2次)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CBT团队干预。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狂躁症状[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抑郁症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神经认知功能[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分]、事件相关电位(ERPs)以及临床疗效。结果BRMS、HAMD评分组间、时间点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组间和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两组治疗后的BRMS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WCST测验完成分类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总错误数评分的组间、时间点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组间和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两组治疗后的WCST测验的完成分类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总错误数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ERPs靶刺激P2、N2、P3在CZ点潜伏期和波幅的组间、时间点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组间和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两组治疗后ERPs靶刺激P2、N2、P3在CZ点的潜伏期均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P<0.05);波幅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24%(40/42)比80.95%(34/42)](P<0.05)。结论CBT团队干预可减轻青少年双向障碍混合相患者的狂躁症状与抑郁症状,提高神经认知功能,改善ERPs,提高�
周恒吴明飞
关键词:双相障碍情绪调节能力事件相关电位神经认知功能
丁二酸洛沙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丁二酸洛沙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应用Meta分析对6项研究丁二酸洛沙平与其它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的文献进行再分析,评价其合并效应量的大小和综合显著性检验。结果:丁二酸洛沙平治疗前后的自身对照,合并效应量d=2.80,95%CI为(2.55,3.05),综合显著性检验x2=21.93,P<0.01,提示丁二酸洛沙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前后症状学变化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效应极强。丁二酸洛沙平与对照药在第2周末和治疗后组间的比较,提示丁二酸洛沙平与对照药疗效相当,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丁二酸洛沙平与对照药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阳中明周恒
关键词:丁二酸洛沙平精神分裂症META分析
哌罗匹隆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评价哌罗匹隆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对10项哌罗匹隆与其它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的文献应用荟萃分析(Meta分析)进行再分析。结果哌罗匹隆自身前后对照,提示治疗前后症状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哌罗匹隆与对照药组间的比较,提示治疗哌罗匹隆与对照药疗效相当,症状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罗匹隆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与对照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
阳中明张恩周恒蔡菡
关键词:哌罗匹隆精神分裂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