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华
-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镜像原理的康复训练装置
- 一种基于镜像原理的康复训练装置包括电脑、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无线传感系统,所述电脑与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无线传感系统电性连接,电脑设有镜像康复训练系统,患者佩戴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无线传感系统采集患者的健侧的...
- 张丽芳保华李榕
- 文献传递
- 隔姜灸并肺康复训练对SCI患者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隔姜灸配合肺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L1以上节段脊髓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空白组各20例进行临床观察,三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增加隔姜灸配合肺康复训练,对照组配合肺康复训练,空白组只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4个月、8个月后分别评定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呼吸困难指数、肺功能指标(FVC、FEV1及FEV1/FVC)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三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有好转,对照组优于空白组(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隔姜灸配合肺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张洁保华朱宁马川苏维霞刘园园
- 关键词:隔姜灸肺康复训练脊髓损伤生活质量
- 脑卒中患者行左右第七颈神经移位手术后对偏瘫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 2021年
-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行左右第七颈神经(C7)移位手术后偏瘫侧上肢功能康复效果。方法将10例一侧上肢瘫痪1年以上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健侧C7神经移位术后进行康复治疗。主要结局是Fugl-Meyer评定量表(运动功能)(FMA)的上肢量表评分从基线到6、12、18、24个月的改变量。10例患者术前均接受过多次常规康复干预(包括低频电刺激、运动再学习训练、作业治疗、经颅磁刺激、针灸等);手术后患者在此基础上重点接受基于神经生长速度的康复训练和基于游戏的运动反馈训练。于术前、术后6、12、18、24个月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进行评定。结果术前6、12、18、24个月患肢Fugl-Meyer评分分别为(18.38±6.50)分、(19.25±6.74)分、(23.12±7.18)分、(24.75±6.73)分,与术前(16.25±6.71)分比较,术后12个月、24个月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肢体痉挛程度,10例均有痉挛改变,5例基本接近正常,3例痉挛评分下降2分,1例下降1分,最小的为拇指,有1例患肢拇指的下降为0分。结论左右第七颈神经移位手术后脑卒中康复患者上肢功能有持续改善且痉挛程度有显著下降。
- 刘小丽温莎方文保华李志君许宁黄媛陈耘东朱宁
- 关键词:脑卒中上肢功能
- 常规康复治疗联合MTD平衡仪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及ADL能力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观察MTD平衡仪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和ADL能力的影响。方法按入院先后随机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MTD平衡仪进行平衡训练,在治疗前和治疗5周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Bathel指数和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分别对两组患者平衡功能、ADL能力和步行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BS、Bathel指数和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3项观察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较观察组提高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TD平衡仪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和ADL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李迎光保华
- 关键词:脑卒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基于游戏的运动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探讨基于游戏的运动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运动再学习训练、作业治疗及低频电刺激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基于游戏的运动反馈训练。于训练前、训练2周及训练4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上肢部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进行评定;同时于上述时间点采用PABLO型上肢功能评估系统检测2组患者偏瘫侧腕关节背伸活动度。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上肢FMA、MBI评分、腕关节背伸活动度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治疗第2周开始,观察组患者上肢FMA评分[(37.56±8.66)分]、MBI评分[(48.49±8.92)分]及腕关节背伸活动度[(11.62±3.54)°]均显著优于训练前水平(P〈0.05);对照组患者上肢FMA、MBI评分及腕关节背伸活动度在训练4周后才显著优于训练前水平(P〈0.05)。通过组间比较发现,在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上肢FMA评分[(48.63±9.57)分]、MBI评分[(75.76±9.28)分]及腕关节背伸活动度[(21.22±4.86)°]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增加基于游戏的运动反馈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朱宁马奇保华林瑞珠冯平
- 关键词:脑卒中上肢功能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