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霞
- 作品数:5 被引量:40H指数:3
- 供职机构:眉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小儿肠胃辅助按摩装置
- 本发明属于按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儿肠胃辅助按摩装置,包括按摩仪本体,以及固设在按摩仪本体两侧的固定带,所述按摩仪本体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部的控制器、震动模块、发热模块、以及微红光发射模块,所述壳体表面还嵌...
- 刘芳李翠霞郑莉佳杨婕毛洪琴曾必桃付文慧曹霞
- 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眉山市人民医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早产儿呼吸暂停患儿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予以氨茶碱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包括潮气量、呼吸频率、每分钟通气量、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潮气量、每分通气量、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高于对照组(P<0.05)。2组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 曹霞李翠霞杨婕郑莉佳刘芳
- 关键词:早产儿氨茶碱肺功能
- 血清PCT、TNF-α及sTNFR-Ⅱ在新生儿败血症中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4
- 2019年
-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Ⅱ)在新生儿败血症中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84例败血症新生儿纳入败血症组,另择同期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1例普通细菌感染患儿纳入感染组;择同期出生、经检查排除任何感染症状的3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受试者间及败血症患儿治疗前后血清PCT、TNF-α、sTNFR-Ⅱ水平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与败血症组均伴有血清PCT、TNF-α、sTNFR-Ⅱ水平的升高,败血症组升高幅度显著高于感染组(P<0.05);治疗后败血症组患儿血清PCT、TNF-α、sTNFR-Ⅱ水平下降,与治疗前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示血清PCT具有最高的诊断效能,以血清PCT=2. 31ng/mL为最佳截断点,其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85.62%、76.89%。结论血清PCT对新生儿败血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临床上可作为早期辅助诊断的参考指标。
- 曹霞杨婕李翠霞郑莉佳刘芳
-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降钙素原肿瘤坏死因子-Α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HFOV治疗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无创高频通气(nHFOV)治疗对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106例NRDS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PS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 CPAP)治疗,观察组给予PS联合nHFOV治疗,对比两组通气1h、12h、24h及48h时动脉血气指标,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通气24h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88.92±12.52 mmHg)、PaO2/吸入氧浓度(254.61±40.02)高于对照组(75.15±14.26 mmHg、229.26±39.23),通气12h、24h及48h时的二氧化碳分压值低于对照组,撤机成功率(86.8%)高于对照组(66.0%)(均P<0.05);两组撤机失败原因、无创呼吸支持时间、有创呼吸支持时间、总用氧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对比无差异,腹胀、气漏综合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脑室内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无差异(均P>0.05)。结论:PS联合nHFOV治疗能明显改善NRDS早产儿的氧合作用,提高撤机率且未增加治疗并发症,应用效果优于n CPAP治疗。
- 曹霞何娜刘芳郑莉佳李翠霞杨婕
-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动态变化的意义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的足月窒息新生儿75例(窒息组)和健康足月新生儿5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3、7d时血清NSE浓度变化,并分析其变化与窒息后HIE的关系。结果出生后1、3、7d,窒息组新生儿血清NSE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4.50±12.08)μg/L vs(15.59±6.25)μg/L,(42.65±12.43)μg/L vs(15.38±5.84)μg/L,(37.90±9.50)μg/Lvs(13.92±5.3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新生儿血清NSE浓度明显高于轻度窒息新生儿[(58.95±14.85)μg/Lvs(29.15±9.32)μg/L,(62.95±19.13)μg/Lvs(22.35±5.75)μg/L(57.35±13.75)μg/Lvs(18.45±5.2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1、3、7d,HIE新生儿19例血清NSE浓度逐渐升高,而MRI正常新生儿56例血清NSE浓度逐渐下降,HIE新生儿血清NSE浓度均明显高于MRI正常新生儿[(59.84±15.09)μg/Lvs(32.95±12.86)μg/L,(63.95±19.21)μg/L vs(25.73±6.75)μg/L,(68.25±19.79)μg/Lvs(19.62±5.9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血清NSE浓度动态变化有助于早期辅助判断窒息新生儿HIE。
- 阳梅万光平刘芳杨婕曹霞阳进
-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