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桂明才

作品数:18 被引量:97H指数:6
供职机构:达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缺氧
  • 4篇细胞
  • 4篇慢性
  • 4篇慢性间歇性缺...
  • 4篇间歇性缺氧
  • 3篇喉癌
  • 3篇喉癌细胞
  • 2篇蛋白
  • 2篇地塞米松
  • 2篇凋亡
  • 2篇性腺轴
  • 2篇血糖
  • 2篇胰岛
  • 2篇胰岛B细胞
  • 2篇胰岛素
  • 2篇中耳
  • 2篇注射
  • 2篇细胞凋亡
  • 2篇内镜
  • 2篇耳后

机构

  • 12篇达州市中心医...
  • 6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达州市第二人...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桂明才
  • 11篇周长华
  • 6篇李兵
  • 6篇徐丹
  • 4篇刘波
  • 3篇张涛
  • 3篇邱昌明
  • 3篇赵维
  • 2篇雷培良
  • 2篇张洪
  • 2篇阎斌
  • 1篇李家容
  • 1篇魏云
  • 1篇周小英

传媒

  • 2篇激光杂志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贵州医药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山东大学耳鼻...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5
  • 1篇200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25二羟维生素D3诱导喉癌细胞Hep-2细胞凋亡及其对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研究1,25二羟维生素D3抑制人喉癌Hep-2细胞增殖作用,诱导细胞凋亡及其凋亡相关机制。方法用不同剂量(10^(-8)、10^(-7)、10^(-6) mol/L)1,25二羟维生素D3处理Hep-2细胞24h、48h、72h,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Hep-2细胞的增殖情况,计算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Hep-2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用药前后细胞中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1,25二羟维生素D3可以抑制Hep-2细胞增殖(P<0.05),最高抑制率可达30.71%,在上述浓度内随着浓度增加、时间延长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呈时间-剂量依赖性。10-7、10-6 mol/L 1,25二羟维生素D3作用48h后,Hep-2凋亡细胞比例显著增加,凋亡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1,25二羟维生素D3处理48h后,Hep-2细胞Bax蛋白表达上升,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1,25二羟维生素D3能够抑制人喉癌Hep-2细胞的增殖,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其抑制作用与诱导细胞凋亡有关;1,25二羟维生素D3可通过上调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诱导Hep-2细胞凋亡。
桂明才李兵戚思国周长华
关键词:1,25二羟维生素D3喉癌HEP-2细胞细胞凋亡
分泌性中耳炎病人中耳积液及血清相关炎性递质检测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病人中耳积液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分泌性中耳炎病人80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查体人员8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中耳积液及血清炎性递质IL-1β、IL-5、IL-8及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清炎性递质IL-1β、IL-5、IL-8及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2.97~3.83,P〈0.05)。观察组中不同分类及积液性质病人的血清及中耳积液IL-1β、IL-5、IL-8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3.97~10.06,t=2.73~3.93,P〈0.05)。结论对分泌性中耳炎病人中耳积液及血清IL-1β、IL-5、IL-8及TNF-α水平进行检测有重要价值。
周长华桂明才徐丹刘波
关键词:血清中耳积液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5白细胞介素8
腮腺良性肿瘤切除中胸锁乳突肌皮瓣的应用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探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中胸锁乳突肌皮瓣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腮腺良性肿瘤患者8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腮腺切除术治疗,实验组常规切除腮腺病变后,采用胸锁乳突肌皮瓣转移填充术区凹陷行修复治疗。随访6~12个月,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肿瘤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29%,低于对照组的5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肿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中应用胸锁乳突肌皮瓣修复术区凹陷,可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同时不影响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周长华桂明才徐丹刘波
关键词:腮腺良性肿瘤胸锁乳突肌皮瓣味觉出汗综合征涎瘘
慢性间歇性缺氧对大鼠血糖及其胰岛B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制作可应用于常压慢性间歇性缺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研究的动物模型,探讨CIH对大鼠血糖的影响及其胰岛B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方法:大鼠分别给予空气[对照组(Unhandled,control),UC组]、间断低氧4周(CIH组)及复氧4周[复氧组(Restore hypoxia),RH组]处理后测定各组大鼠血糖,胰岛素,C肽,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同时用电镜观察胰腺B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UC组、RH组比较,CIH组的血糖升高,存在胰岛素抵抗,胰腺B细胞超微结构发生轻微缺氧损伤改变,UC组和RH组无明显改变。结论:CIH致使大鼠胰岛B细胞损伤及功能紊乱,大鼠调节血糖功能降低,同时CIH组存在胰岛素抵抗,使血糖升高,RH能使其恢复正常。
桂明才李兵邱昌明张涛赵维
关键词:慢性间歇性缺氧血糖胰岛素
突发性耳聋的耳后注射地塞米松结合巴曲酶治疗效果
2024年
围绕突发性耳聋(SD)患者,采用地塞米松(耳后注射)与巴曲酶相联合方案进行治疗,评定其效能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达州市中心医院在2023年4月-2024年3月这一期间内接收的150例经临床检查确诊的SD患者,通过分段抽样法的应用,将其分为2组(每组75例),对照组单用地塞米松(以耳后注射方式用药)治疗,观察组加用巴曲酶(静脉滴注),对比下列指标:①治疗效果;②症状消退时间;③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其一,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其二,内皮素(ET)];④治疗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总有效率更高(97.33%vs86.67%,P<0.05),听力恢复及眩晕、耳鸣消退时间均更短(P<0.05)。较之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血清ET水平更低(P<0.05),CGRP水平更高(P<0.05)。通过对比治疗不良反应率,发现两组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 针对SD患者,以联合方案(地塞米松+巴曲酶)施治,症状消退更快,血管内皮功能改善更显著,且安全性理想,故综合效能突出。
向长超周长华桂明才刘波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巴曲酶地塞米松血管内皮功能
慢性间歇性缺氧对大鼠血糖及其胰岛B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   构建常压下可应用于研究慢性间歇性缺氧的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和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bstructive sleep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发生发展机制...
桂明才
关键词:慢性间歇性缺氧胰岛B细胞超微结构胰岛素抵抗血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
文献传递
联用三种内镜对声带息肉患者进行声带前联合附近息肉切除术中的效果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联用鼻内镜、纤维喉镜及支撑喉镜对声带息肉患者进行声带前联合附近息肉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达州市中心医院择期进行声带前联合附近息肉切除术的80例声带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8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组和B组。为A组患者采用鼻内镜、纤维喉镜和支撑喉镜进行声带前联合附近息肉切除术,为B组患者采用纤维喉镜进行声带前联合附近息肉切除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嗓音学检测指标、治疗效果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与B组患者相比,A组患者振幅微扰、标准化噪声能量和基频微扰改善的程度均更大,其治疗的有效率更高,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联用鼻内镜、纤维喉镜及支撑喉镜对声带息肉患者进行声带前联合附近息肉切除术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其发音的状况,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周长华桂明才徐丹
关键词:纤维喉镜支撑喉镜
慢性间歇性缺氧对大鼠性腺轴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制作可应用于常压慢性间歇性缺氧研究的动物模型,探讨慢性间歇性缺氧对性腺轴影响。方法:大鼠分别给予空气(对照组,UC组)、间断低氧4周(慢性间歇性缺氧组,CIH组)及复氧4周(复氧组,RH组)处理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睾酮(T)、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结果:与UC组、RH组比较,CIH组的T、FSH、LH,UC组和RH组无明显改变。结论:慢性间歇性缺氧致使大鼠性腺轴功能异常,反馈调节紊乱,复氧能使其恢复正常。
李兵张涛赵维雷培良桂明才邱昌明
关键词:慢性间歇性缺氧性腺轴
成人咽喉反流性疾病发病影响因素及其与睡眠状态关系的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成人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发病影响因素及与睡眠状态的关系。方法纳入达州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患者共454例临床资料,其中确诊LPRD共83例设为A组,非LPRD共371例设为B组;比较两组基线临床特征资料水平,采用多因素逐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估成人LPRD发病独立影响因素,分析LPRD与睡眠状态相关性。结果①A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焦虑评分及HADS-抑郁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P<0.05);②伴睡眠障碍LPRD患者HADS-焦虑评分和HADS-抑郁评分异常比例均显著高于睡眠正常者(P<0.05);③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睡眠状态是成人LPRD发病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睡眠状态与成人LPRD发病独立相关,同时睡眠障碍还可能导致患者负面情绪出现或加重。
周长华桂明才廖曼各周小英
关键词:咽喉反流性疾病成人
研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发病特征、耳石手法复位治疗后出现残余症状的影响因素
2022年
研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发病特征、耳石手法复位治疗效果,及治疗后依旧存在BPPV症状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发病率。方法:选取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300例BPPV患者,均于2017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分析这些患者的发病特征,均行耳石手法复位治疗,根据治疗效果分成2组,将无残余症状的12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将有残余症状的17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统计残留症状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经耳石复位治疗后,出现残余症状的发生率为58.67%(176/300),分析这些患者的发病特征进,发现发病月份、伴高血压及伴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复位次数、焦虑症状、血清25(OH)D3浓度、病型、血清半胱氨酸水平等等,均是发生残余症状的主要危险因素;经过对患者血清25(OH)D3浓度水平的检测,管结石患者的上述指标含量低于嵴顶结石症,在12月-2月期间的患者,其血清25(OH)D3浓度浓度比其它月份者要高,P<0.05。结论:耳石手法复位是治疗BPPV患者的有效手段,但治疗后有一定的残余症状的出现,与较多因素有关。
周长华徐丹桂明才廖曼各刘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