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林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核科学技术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电气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电池
  • 2篇电化学
  • 2篇电化学性能
  • 2篇锂离子
  • 2篇锂离子电池
  • 2篇离子
  • 2篇离子电池
  • 2篇LI
  • 1篇电池正极
  • 1篇电池正极材料
  • 1篇电化学性能表...
  • 1篇电位-PH图
  • 1篇性能表征
  • 1篇增殖剂
  • 1篇正极
  • 1篇正极材料
  • 1篇软化学
  • 1篇湿化学
  • 1篇湿化学法
  • 1篇水系

机构

  • 5篇中南大学

作者

  • 5篇李林
  • 4篇李运姣
  • 3篇王轩宇
  • 3篇孔龙
  • 3篇徐仓
  • 2篇任苗苗
  • 1篇楚广
  • 1篇许虎
  • 1篇韩强

传媒

  • 2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2012年全...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Li-Ti-H2O系热力学基础研究
利用经验公式和模型对考虑的锂钛水系中各物质的热力学数据进行了估算,绘制了锂钛水系在25,60和100℃下,各种可溶解物质活度为0.1时的电位-pH图。结果表明:在pH为0~14范围内,Li4Ti5O12(s)和Li2Ti...
李林李运姣徐仓楚广王轩宇孔龙
关键词:热力学行为电位-PH图温度范围
热处理过程中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的结构变化及电化学性能被引量:8
2014年
将前驱体Ni0.15CO0.2Mn0.3(OH)2以及前驱体和碳酸锂的混合物分别进行热处理,初步探讨其在高温热处理过程中的结构变化以及热处理方式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一差热分析(TG-DSC)、扫描电镜(SEM)以及恒流充放电测试技术对合成材料物理性能和电化学进行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前驱体在热处理过程中,其结构经历由Me(OH)2→NiCoOOH→Mn(Ni,Co)2O4的转变过程;而前驱体与碳酸锂的混合物则经历由两相混合物一三元材料+Li2CO3→三元材料的结构转变过程;相比于单-高温平台热处理而言,采用低高温双平台热处理所合成的材料可有效降低阳离子混排,使其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3.0~4.4V电压范围内,其在25℃、0.5C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60.5mA·h/g,6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达98.9%。
李运姣任苗苗韩强明宪权李普良许虎李林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
固体氚增殖材料Li_2TiO_3制备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3年
富含6Li的锂基陶瓷Li2TiO3以其可观的锂原子密度、低活化性、优异的化学稳定性、与结构材料良好的相容性以及良好的氚低温释放性能,被公认为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最具前途的固体氚增殖剂之一。详细评述国内外固相反应法及各种湿化学法合成Li2TiO3粉末的研究现状,以及固相法、间接湿法和直接湿法制备Li2TiO3陶瓷小球的工艺现状及研究进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比较,探讨Li2TiO3陶瓷小球制备的未来发展方向。
李运姣徐仓李林王轩宇孔龙
LITIO3的软化学合成研究
李林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Li_4Ti_5O_(12)的湿化学法合成及电化学性能表征
2013年
以TiCl4为原料,通过中和水解法合成嵌锂活性较高的无定形水合TiO2,然后将其与LiOH·H2O在水介质中湿法合成Li4Ti5O12前驱体。研究热处理温度对样品的物相组成、颗粒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运用热重差热分析(TG-DTA)、X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恒流充放电测试等方法表征和测试Li4Ti5O12样品的物理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湿化学法制备的Li4Ti5O12在750℃和800℃下热处理后都具有良好的尖晶石型结构;样品在750℃热处理6 h后,颗粒分散,形貌较为规整,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在1.0~2.5V的电压范围,0.1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175.0 mA·h/g;0.5C倍率下放电容量可达167.5 mA·h/g,经过60次循环后容量为163.0 mA·h/g,容量保持率为97.3%。
李运姣王轩宇明宪权徐仓孔龙李林叶万奇任苗苗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TIO2湿化学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