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鹰

作品数:6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磁共振
  • 3篇成像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胆总管
  • 1篇胆总管结石
  • 1篇对比噪声比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行经
  • 1篇性病
  • 1篇序列对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癌
  • 1篇胰腺炎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肝癌
  • 1篇诊断价值对比
  • 1篇肾盂
  • 1篇肾盂造影
  • 1篇食管

机构

  • 6篇攀枝花市中西...

作者

  • 6篇罗鹰
  • 4篇陈首名
  • 3篇马方伟
  • 2篇李光纪
  • 2篇何志兵
  • 1篇韦章诚
  • 1篇左斌
  • 1篇吴家星
  • 1篇彭川
  • 1篇高德军
  • 1篇夏玉梅

传媒

  • 2篇中国CT和M...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西南军医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单钡双重造影法对老年食管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2008年
目的探讨"单钡双重造影法"对老年食道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老年食道癌患者行单钡双重造影法食道吞钡检查。结果早期食管癌3例,X线表现为病变处管壁不光滑,有极轻微僵硬感,侧壁轻度凹陷,食管壁边缘毛糙,双对比片中病变部见不规则小钡斑。中晚期食道癌28例,局部粘膜皱襞中断、破坏和消失;食管腔内充盈缺损,其表面可见大小不等龛影形成;溃疡型则可见较大不规则龛影位于腔内,周边可有隆起环堤;食管壁局限性狭窄,管壁僵硬,不能扩张或蠕动,狭窄食管的近端不同程度扩张。结论食管"单钡双重造影法"简单、有效、老年人易于接受,容易配合;对诊断老年早期食管癌,观察中晚期食管癌纵向侵犯范围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左斌陈首名罗鹰
关键词:肿瘤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脊柱转移瘤和脊柱感染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比较脊柱转移瘤和感染性病变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与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不同特点,为二者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3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和24例脊柱感染患者为观察对象,分别为脊柱转移瘤组和脊柱感染组,2组患者均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比较脊柱转移瘤病变和感染病变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以及对比噪声比(CNR)。结果 30例脊柱转移瘤组患者的弥散加权图像中,全部为高信号。24例脊柱感染疾病组患者的弥散加权图像中,18例患者为低信号,4例为等信号,2例患者为高信号。以DWI高信号作为脊柱转移瘤的诊断指标,诊断的敏感性为100.0%(30/30),特异性为91.67%(22/24),准确性为96.30%(52/54)。以DWI低信号作为脊柱感染病变的诊断指标,诊断的敏感性为75.05%(18/24),特异性为0.0%(0/30),准确性为33.33%(18/54)。脊柱转移瘤组患者病灶平均ADC值为(0.72±0.12)×10^(-3)mm^2/s,明显低于脊柱感染组患者的(1.43±0.14)×10^(-3)mm^2/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6,P<0.05)。脊柱转移瘤组患者病灶平均CNR值为(27.46±4.35),明显高于脊柱感染组患者的(13.58±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2,P<0.05)。结论脊柱转移瘤患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以高信号为主,而感染性疾病以低信号为主,而且脊柱感染性疾病的ADC值明显高于脊柱转移瘤病变。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对于脊柱转移瘤和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李光纪陈首名罗鹰马方伟何志兵
关键词:脊柱转移瘤脊柱感染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对比噪声比
增强CT及DWI序列对胰腺炎与胰腺癌的诊断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增强CT及磁共振水分子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对胰腺炎与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院在我院治疗的胰腺癌患者52例,慢性胰腺炎患者58例,同时选取20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将增强CT和DWI扫描诊断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增强CT诊断灵敏度88.46%,特异度84.48%,阳性预测值83.64%,阴性预测值89.09%;DWI扫描诊断灵敏度84.62%,特异度82.76%,阳性预测值81.48%,阴性预测值85.71%;胰腺癌胰腺期CT值为(55.37±10.17)HU,明显低于胰腺炎和正常胰腺胰腺期CT值(P<0.05);胰腺炎与正常胰腺胰腺期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胰腺炎和正常胰腺平扫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DC)为(1.420±0.102)×10-3mm2/s,明显高于胰腺炎和正常胰腺(P<0.05);胰腺炎ADC为(1.076±0.101)×10-3mm2/s,明显低于正常胰腺(P<0.05)。结论 CT增强扫描与MRI DWI序列在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上,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光纪陈首名罗鹰马方伟何志兵
关键词:胰腺癌胰腺炎磁共振成像
1.5T磁共振成像在胆总管结石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1. 5 T的磁共振成像在胆总管结石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胆总管结石患者126例,患者均进行双源螺旋CT扫描、1. 5 T磁共振成像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结果:胆总管结石的CT表现:胆总管内圆形或高密度影,混杂密度影或软组织密度影充满整个管腔,周围无低密度影环绕;结石位于扩张的胆总管腔内,中心呈高或软组织密度影;高密度影结石或软组织密度结石周围被新月形液性密度胆汁围绕。胆总管结石的核磁共振表现:能清晰显示肝内、外胆管及扩张胰管的形态结构;能显示结石所在的部位、数量、形态,表现为腔内卵圆形或圆形充盈缺损;胆总管结石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胆总管扩张;胆管梗阻端形态表现为杯口征、充盈缺损或抱球征等。1. 5T磁共振成像组诊断准确率92. 1%,高于双源螺旋CT组的83. 3%(P <0. 05)。结论:1. 5T的磁共振成像可以提高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准确性。
高德军罗鹰韦章诚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CT诊断胆总管结石
静脉肾盂造影与多层螺旋CT扫描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对比被引量:21
2019年
目的探讨静脉肾盂造影与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82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病例及影像学资料,根据资料可知所有患者入院均后均行静脉肾盂造影和MSCT检查,分析膀胱癌在不同检查方法中的影像学特征,并总结和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膀胱癌的诊断正确率。结果 82例膀胱癌患者共有病灶154个,静脉肾盂造影病灶检出率为80.52%,MSCT病灶检出率为97.40%;静脉肾盂造影对膀胱癌的正确诊断率为67.44%,而MSCT对膀胱癌的正确诊断率为93.02%,即MSCT对膀胱癌的检出及诊断率均显著高于静脉肾盂造影检查(P<0.05)。在MSCT平扫中,膀胱癌患者其膀胱多表现为充盈较差,膀胱壁不规则增厚,部分患者在膀胱壁局部可见肿块影和部分高密度影,进一步增强扫描可示肿块在其动脉期表现为轻度强化,在静脉期和延迟期呈现为持续性轻度强化;在静脉肾盂造影检查中,主要显示肾盏、肾盂和输尿管情况,可表现为无异常、盏杯口消失、肾盂积水、扩张等,对于胱充盈欠佳和充盈缺损也可一定显示。结论较静脉肾盂造影而言,MSCT检查对膀胱癌的检出及诊断率均明显较高,具有更好的扫描效果和定位诊断性,可更清晰的显示膀胱癌病灶的组织学结构,进而更有利的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证据。
罗鹰陈首名马方伟吴家星
关键词:静脉肾盂造影多层螺旋CT膀胱癌
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病灶残留及复发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介入术后病灶残留及复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PHc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共84个病灶,患者均在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2—6个月来院复查,采用多层螺旋CT、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比较多层螺旋CT和MRI检查对术后病灶残留、复发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对病灶肿瘤包膜的检出率。结梁多层螺旋CT病灶残留或复发诊断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9.76%、72.58%和100.00%,MRI病灶残留或复发诊断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05%、91.94%和100.00%,MRI诊断的准确度和敏感度显著高于多层螺旋CT(P〈0.05):多层螺旋CT肿瘤包膜检出率为3.57%,显著低于MRl肿瘤包膜检出率10.71%(P〈0.05)。结论MRI对于PHC患者TACE术后疗效诊断准确度高,明显优于多层螺旋CT诊断。
彭川罗鹰夏玉梅
关键词:多层螺旋CT核磁共振原发性肝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