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浩

作品数:21 被引量:114H指数:6
供职机构:佛山市顺德区新容奇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项目佛山市科技局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X线
  • 6篇X线计算
  • 6篇X线计算机
  • 5篇体层摄影
  • 5篇体层摄影术
  • 5篇CT
  • 3篇三维重建
  • 3篇吸虫
  • 3篇结肠
  • 3篇梗阻
  • 3篇肝吸虫
  • 3篇16层螺旋
  • 3篇16层螺旋C...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术前
  • 2篇缺血
  • 2篇综合征
  • 2篇胃肠
  • 2篇胃肠道
  • 2篇吸虫病

机构

  • 8篇佛山市顺德区...
  • 7篇容奇医院
  • 6篇顺德区容奇医...
  • 1篇广州市番禺区...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作者

  • 21篇张浩
  • 19篇曾红辉
  • 12篇潘壬清
  • 11篇赵欣
  • 10篇李金茂
  • 9篇谢振文
  • 8篇邓周强
  • 5篇李鹏
  • 5篇龙健
  • 4篇戎祯祥
  • 3篇张键
  • 3篇张兴敏
  • 2篇李晓林
  • 2篇杨六成
  • 2篇陈正云
  • 1篇卢国汉
  • 1篇卢家强
  • 1篇姚汝贺
  • 1篇管建松
  • 1篇崔伟锋

传媒

  • 3篇罕少疾病杂志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华腔镜泌尿...
  • 1篇中华腔镜外科...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实用妇科内分...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肠憩室炎多层螺旋CT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结肠憩室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经内镜、手术证实为结肠憩室炎患者的术前全腹多层螺旋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内镜、手术结果为标准,评价CT诊断的准确性,并对评估失误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53例患者中,发现结肠憩室53例,憩室壁增厚50例,邻近结肠壁增厚48例,结肠周围炎性改变53例,肠袢间或肠系膜周围积液10例,腹腔游离气体5例,腹腔脓肿3例,肠梗阻2例,多层螺旋CT诊断的准确率为94.3%。结论多层螺旋CT螺旋能准确地诊断结肠憩室炎,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潘壬清曾红辉邓周强张浩李金茂谢振文
关键词:结肠憩室炎
扩张与无扩张Riolan动脉弓的CT血管成像表现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扩张与无扩张Riolan动脉弓的CT血管成像(CTA)表现、显示率及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75例患者行全腹部多层螺旋CTA,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对肠系膜上动脉(SMA)、肠系膜下动脉(IMA)之间的Riolan动脉弓进行重建、观察及测量。结果多层螺旋CTA显示Riolan动脉弓共38例(50.7%)。其中扩张的Riolan动脉弓6例(8.0%);均有动脉粥样硬化,IMA完全闭塞3例,IMA狭窄3例;SMA狭窄2例,SMA正常4例。Riolan动脉弓血管管径2.50~5.27mm,平均(3.83±0.60)mm。无扩张Riolan动脉弓32例(42.7%);MIP图像上其吻合部细小蜿蜒,呈半开放状态,相应SMA与IMA均无狭窄扩张,Riolan动脉弓血管管径0.5~1.5mm。结论多层螺旋CTA能显示扩张的Riolan动脉弓及血管狭窄、闭塞情况,以及部分无扩张Riolan动脉弓的吻合部,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有重要参考价值;VR与MIP结合可提高无扩张Riolan动脉弓的显示率。
赵欣戎祯祥张浩谢振文曾红辉张键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在结肠癌腹腔镜术前评估中的价值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在术前显示肠系膜血管的作用,分析其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的意义。方法收集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结直肠肿瘤患者52例,其中腹腔镜手术组13例,开放手术组39例。两组病例术前常规行全腹部平扫、增强扫描,对腹部主要血管进行三维重建。采用容积再现法(VR)、最大密度投影(MIP),对肠系膜上动脉(SMA)、右结肠动脉(RCA)、回结肠动脉(ICA)、中结肠动脉(MCA)、肠系膜上静脉(SMV)、肠系膜下动脉(IMA)、左结肠动脉(LCA)、肠系膜下静脉(IMV)等肠系膜主要血管进行术前显示与观察。比较两组间的年龄、性别、Duke's分期、术后肠梗阻发生率、吻合口感染、吻合口漏的发生率。结果右半结肠手术前,观察SMA、MCA、RCA的起始变异与吻合支情况,左半结肠和直肠癌根治术前,观察了IMA根部及LCA、乙状结肠动脉(SCA)起源变异走行情况及IMA与IMV的解剖关系。腹腔镜手术组切口长度(3.98±0.73)cm较开放手术组(16.39±1.92)cm明显缩短,P<0.001。两组间术后肠梗阻、吻合口感染、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及三维重建对腹部血管的术前评估观察,有利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对血管的准确处理。
赵欣戎祯祥潘壬清张浩谢振文邓周强曾红辉
关键词: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腹腔镜外科手术结直肠肿瘤
胆囊壁增厚的CT强化分型对胆囊炎病因的鉴别诊断意义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运用对胆囊壁增厚CT强化分层分型的方法,总结不同病因急性胆囊炎胆囊壁水肿与囊周积液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及顺德区新容奇医院临床诊断为急性胆囊炎或确诊为肝病并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的患者169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且诊断胆囊正常者5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中,系非肝病性胆囊炎者146例,肝病性胆囊炎者23例。胆囊壁按囊壁强化及分层的不同分为5型,观察各组胆囊壁强化分型情况,测量胆囊壁黏膜层厚度;比较非肝病组和肝病组的各型发生率及胆囊壁黏膜层厚度之间的差异。结果非肝病组Ⅱ型102例(69.9%),Ⅲ型5例(3.4%),Ⅳ型30例(20.5%),Ⅴ型9例(6.2%);肝病组Ⅱ型2例(8.7%),Ⅲ型11例(47.9%),Ⅳ型5例(21.7%),Ⅴ型5例(21.7%)。Ⅱ型在非肝病组的发生率高于肝病组(P<0.005),而Ⅲ型和Ⅴ型在非肝病组的发生率却低于肝病组(P<0.005,P<0.05),Ⅳ型在2组的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仅出现在对照组。非肝病组胆囊壁黏膜层厚度为(2.61±1.30)mm,大于肝病组的(2.02±0.52)mm(t=2.22,P<0.05)。结论胆囊壁CT强化分层分型的方法,有利于非肝病性与肝病性胆囊炎的鉴别诊断,对胆囊炎有无穿孔也具有鉴别诊断意义。
赵欣张浩曾红辉刘东旭张键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精确化学溶核术的疗效与术后CT影像变化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精确化学溶核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溶核后突出物的cT影像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15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经CT引导下穿刺突出物,注射1200U胶原酶进行化学溶核,分别在术后1,2,3,6,9,12月或更长时间复查CT,监测突出物变化情况,并在术后1年时评价其疗效。结果溶核后椎间盘突出物首先为密度减低,然后逐步缩小或消失。132例(86.3%)表现为突出物缩小50%以上或消失的时间在术后1~3个月,6个月以后突出物形态已经比较固定。术后1年时评估疗效,优良率92.8%,疗效差7.2%。结论精确化学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和有效的,对非包容性突出病例的疗效好于包容性突出者。椎间盘突出物在精确化学溶核术后1~3月明显缩小或消失。
李鹏许国增赵欣曾红辉龙健张浩张兴敏崔伟锋
关键词:椎间盘化学松解术椎间盘切除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CT及ERCP对肝吸虫性急性胆道梗阻诊断价值的探讨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探讨CT及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肝吸虫性胆道梗阻的价值。方法回顾手术证实的肝吸虫及其团块引起的急性胆道梗阻47例,其中由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Oddi’s括约肌)切开术(EST)证实20例,胆总管探查术证实27例,分析其CT及ERCP特点。结果43例患者见不同程度的弥漫性肝内胆管从肝门向被膜方向均匀扩张,39例轻中度肝外胆管扩张,两者扩张不成比例。41例被膜下胆管末端呈囊状或杵状扩张。38例胆囊扩大,9例胆囊内可见软组织团块影。13例见胰腺肿胀,8例见胰管扩张。20例ERCP中16例见肝外胆管轻中度扩张,18例见肝内胆管呈迂曲扩张延伸,末梢呈囊状扩张,可见肝内扩张小胆管突然中断征象,在胆管内可见泥沙样、絮状不规则充盈缺损。3例见肝囊肿与扩张胆管相通。同时20例行EST术,成功解除梗阻。结论急性梗阻性黄疸患者,CT显示肝内胆管均匀弥漫扩张,肝内胆管末端呈囊状改变,伴或不伴肝外胆管扩张,可诊断肝吸虫性梗阻。ERCP可通过抽取胆汁,找到肝吸虫或其虫卵而证实,并可通过EST术解除梗阻。
李鹏赵欣曾红辉龙健张浩张兴敏李金茂潘壬清陈正云张键梁琴珍张燕玲杨六成黄宝裕李晓林
关键词:肝吸虫梗阻性黄疸ERCP急性梗阻性黄疸CT肝外胆管扩张
CT在胃肠道穿孔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 探讨胃肠道穿孔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 .方法 分析了 19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穿孔的腹部CT特征 .结果 胃肠道穿孔主要的CT表现 :腹腔内散在游离气体 17例 ,呈小泡状、裂隙状 ,分布于肝、脾、胃肠周等 ;胃肠管壁不规则、肿胀增厚 15例 ;局部脂肪模糊、肠系膜增厚、密度增高 9例 ;腹腔及肠袢间积液 11例 ;小肠梗阻 3例 .结论 CT作为胃肠道穿孔诊断方法之一 。
曾红辉李鹏赵欣龙健张浩
关键词:胃肠道穿孔CT
16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粘连性肠梗阻术前行16层螺旋CT扫描及MPR后处理的影像表现,与临床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48例中,CT横断面图像、MPR图像均显示了肠梗阻的存在;单独根据横断面图像能确定38例(81.2%)的梗阻部位,而结合MPR图像可以确定45例(93.8%)的梗阻部位;有7例(87.5%)肠壁缺血或绞窄病例均为两种方法所显示。结论 16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是术前无创性诊断粘连性肠梗阻的重要方法,在显示粘连性肠梗阻的存在,确定梗阻部位和肠道血运状态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曾红辉潘壬清李金茂戎祯祥张浩谢振文邓周强陈智文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后处理技术
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联合冠脉CTA在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分析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联合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冠脉CTA)在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行冠脉CTA检查的2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脉CTA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实验组(冠脉CTA异常)159例与对照组(冠脉CTA正常)51例,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的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通过统计学分析评估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未(38.4±3.7)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不同病变程度与病变支数实验组患者的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联合冠脉CTA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具有确切价值,有助于明确疾病的发生,并评估疾病程度,对尽早实施治疗有重要作用。
梁时钱张浩马少雯谢振文徐鸿绪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多层螺旋CT对肝吸虫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肝吸虫病的多层螺旋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l69例肝吸虫病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肝内末梢胆管扩张159例(94.1%);末梢型扩张的112例增强CT,平扫显示不清而增强门静脉期显示清晰的69例(61.6%);肝内胆管轻度扩张123例(72.8%),均为薄层重建后明确;末梢胆管小结石或钙化63例(37.3%)。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MPR后处理技术能显著提高末梢胆管扩张检出率;肝吸虫疫区,发现肝末梢胆管扩张,应首先考虑肝吸虫病;当合并末梢胆管小结石或钙化,可进一步作出判断。
张浩曾红辉谢振文潘壬清李金茂邓周强
关键词:肝吸虫病多层螺旋CT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