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燕

作品数:19 被引量:79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细胞
  • 10篇儿童
  • 9篇白血
  • 9篇白血病
  • 8篇急性
  • 6篇免疫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细胞
  • 4篇免疫表型
  • 4篇急性淋巴细胞
  • 4篇表型
  • 3篇幽门螺
  • 3篇幽门螺杆菌
  • 3篇淋巴细胞白血...
  • 3篇螺杆菌
  • 3篇急性淋巴细胞...
  • 3篇急性淋巴细胞...
  • 3篇META分析
  • 2篇血细胞
  • 2篇血小板

机构

  • 19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新乡医学院
  • 3篇武汉市儿童医...
  • 2篇郑州市儿童医...

作者

  • 19篇孙燕
  • 15篇胡群
  • 14篇刘双又
  • 14篇刘爱国
  • 13篇熊昊
  • 12篇张耀东
  • 10篇张柳清
  • 9篇王冠玲
  • 4篇刘南植
  • 2篇余琴
  • 2篇张小玲
  • 2篇谭利娜
  • 2篇舒美蓉
  • 2篇赖远全
  • 1篇范璟
  • 1篇章金艳
  • 1篇胡会
  • 1篇韩杰
  • 1篇詹晓云
  • 1篇李晖

传媒

  • 3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国当代儿科...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国外医学(内...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1篇2013
  • 7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4
  • 1篇200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脾切除治疗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Meta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来探讨脾切除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Pubmed,获得已发表的脾切除治疗儿童ITP的相关文献。根据临床和统计标准进行合并分析,评价脾切除治疗儿童ITP的效果。结果共检索到符合条件的文献6篇,并纳入Meta分析。共行脾切除224例,所有患儿脾切除年龄均大于5岁,从诊断到脾切除的时间大于6个月。利用Revman4.2软件对所有文献的有效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Z值为1.51,P〉0.05,总体OR为2.17(95%CI,0.79~5.95)。结论 对于儿童慢性ITP,因脾切除可以取得与内科治疗基本相等的疗效,因此,对内科治疗失败,年龄大于5岁,病程大于6个月者,可考虑行脾切除术,但应严格遵照手术指征操作。
张耀东胡群刘双又刘爱国熊昊王冠玲孙燕
关键词:脾切除术紫癜特发性META分析
婴儿急性白血病30例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婴儿急性白血病(IAL)的临床表现、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特点。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和武汉市儿童医院初诊的30例IAL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分型检查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为发热14例,皮下出血5例,面色苍白、面色苍黄各4例。全身浅表淋巴结大5例,骨质破坏5例,肝和(或)脾超过肋下4 cm 17例,中枢神经系统浸润1例。发病至就诊时间2~75 d。WBC计数为114.78(1.06~681.37)×109L-1,Hb 67(38~101)g.L-1,PLT 61(1~355)×109L-1。IAL 30例外周血涂片均可见幼稚细胞。30例中ALL 1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14例,分类不明1例。12例行免疫分型检查,5例ALL均为B系,其中CD10表达4例,CD7与CD15共同表达1例;7例ANLL中CD19表达2例。12例染色体检查结果异常者3例。13例IAL行融合基因检测,结果E2A/PBX1、BCR/ABL阳性各1例。30例中仅4例ALL接受化疗,但最终均放弃治疗。而对未治疗的26例1个月后电话随访均死亡。结论 IAL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ALL及ANLL均可发生,且比率相当;ALL中以B系多见;IAL常伴染色体异常。但由于绝大多数未得到有效化疗而放弃治疗,故IAL的预后较年长儿差。
熊昊孙燕胡群文玲俐张耀东张柳清刘双又李晖韩杰刘爱国舒美蓉胡会
关键词:白血病婴儿
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中细胞因子分泌与Fas抗原的原位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原位检测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时胃粘膜活检标本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的产生及Fas抗原的表达 ,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集 13例Hp阴性受检者和 3 2例Hp阳性受检者的胃粘膜活检标本 ,通过放免法、免疫组化法观察并比较两组胃粘膜活检标本中TNF α和IL 1β的产生及Fas抗原的表达。 结果 胃粘膜活检标本中TNF α和IL 1β的分泌在Hp阳性组显著高于Hp阴性组 (P <0 .0 1) ,但与胃粘膜的病理分型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 ;Hp阳性组的胃粘膜组织切片中TNF α、IL 1β和Fas抗原表达显著高于Hp阴性组 ;Hp阳性组中TNF α和IL 1β产生与胃粘膜Fas抗原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 结论 通过原位检测发现Hp感染可以使局部细胞因子TNF α和IL 1β产生增加 ,造成局部的炎症微环境 ,从而上调Fas抗原表达 。
孙燕刘南植赖远全程建国余琴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FAS抗原
Notch1蛋白表达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预测中的意义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Notch1蛋白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初诊的63例B-ALL、14例T系ALL(T-ALL)及34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对照组)骨髓白血病细胞中Notch1蛋白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ALL患儿中NotchlmRNA表达。结果Notchl蛋白在T—ALL及B—ALL中有异常高表达,分别为71.4%和31.7%,与对照组(8.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多因素分析显示:Notchl蛋白在B—ALL中的表达与患儿初诊时的性别、年龄、外周血白细胞数均无相关性(P均〉0.05),也与早期治疗反应无关。然而,长期治疗效果经Kaplan.Meier分析表明:Notchl蛋白阴性组患儿长期无病生存率高达92.7%,而Notch1蛋白阳性组患儿长期无病生存率仅为54.5%(P=0.0054)。结论儿童B.ALL中Noteh1蛋白的阳性表达可能是预后不良的指标,干预Notch1信号传导通路有望成为治疗此部分患儿分子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詹晓芸孙燕刘双又王冠玲胡群刘爱国张柳清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淋巴细胞NOTCH1蛋白预后
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中TNF-α和IL-1β分泌的原位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原位检测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时胃黏膜活检标本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白介素 1 β(IL 1 β)的产生情况。方法 ;采集 1 3例Hp阴性受检者和 32例Hp阳性受检者的胃黏膜活检标本 ,通过放免法、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并比较两组胃黏膜活检标本中细胞因子TNF α和IL 1 β的产生。结果 :胃黏膜活检标本中TNF α和IL 1 β的分泌在Hp阳性组显著高于Hp阴性组 (P <0 .0 1 ) ,但其分泌与胃黏膜的病理分型似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TNF α和IL 1 β的组织表达在Hp阳性组也显著高于Hp阴性组 (P <0 .0 5)。结论 :Hp感染可以使局部细胞因子TNF α和IL 1 β产生增加 。
孙燕刘南植
关键词:胃炎幽门螺杆菌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
23例儿童T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生物学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儿童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生物学性状及临床意义。方法对初诊的23例儿童T-ALL患儿进行免疫分型、染色体、融合基因检测。结果免疫分型中T系抗原以CD3阳性率最高,其次为CD7、CD5;B系抗原以CD19阳性率最高。23例中4例伴髓系抗原表达,阳性率达17%。CD34、HLA-DR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7%、22%。cCD3和cCD79的阳性表达率为100%和96%。8例行染色体检查,其中1例为超二倍体;1例为Ph+染色体。融合基因检测:5例中2例MLL基因重排异常,1例为SIL/TAL1阳性。CD3的表达与T-ALL首次化疗完全缓解率有关。结论免疫分型分析是诊断T-ALL的重要手段,但T-ALL免疫表型存在一定的异质性。对于儿童T-ALL的治疗预后评估,应结合细胞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进行综合判断。
熊昊张耀东胡群孙燕刘双又张柳清刘爱国王冠玲
关键词:免疫表型儿童
幽门螺杆菌致胃上皮细胞凋亡的机制及其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被引量:8
2004年
幽门螺杆菌 (Hp)感染增加胃上皮细胞的凋亡 ,与肠型和弥散型胃癌的发生均相关。流行病学和基础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Hp感染在胃致癌作用中占有重要角色。Hp感染通过各种分子机制导致胃上皮细胞凋亡 ,通过刺激细胞增殖和 (或 )
孙燕刘南植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癌凋亡
儿童急性白血病64例死亡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AL)在院死亡原因、时间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00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64例在院死亡AL患儿病例资料。结果从确诊到死亡的时间为1 d至50个月,34例(53.1%)于确诊1个月内死亡(早期死亡),18例于1~6个月内死亡(28.1%),12例>6个月死亡(18.8%)。与感染相关死亡45例(70.3%),其中呼吸道感染25例,败血症8例,消化道感染及不明部位感染各4例,皮肤感染2例,泌尿系感染及中耳炎各1例;疾病本身复发死亡29例(45.3%),其中骨髓复发14例,髓外复发15例,包括颅内浸润或复发11例,肺及睾丸复发各2例;与出血相关死亡26例(40.6%),其中颅内出血16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7例,肺出血2例,消化道出血1例;化疗相关副反应死亡2例,其中胰腺炎、肾衰竭各1例。感染占死亡原因首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相关多因素分析示,初诊时男童、婴儿、高危患儿、高白细胞血症、有器官浸润与AL死亡相关(P<0.05);早期死亡多因素分析示,婴儿、高白细胞血症、高危患儿、高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与AL早期死亡相关(P<0.05)。结论 AL患儿死亡主要发生于诱导缓解期;死亡原因中感染占首位,其次为疾病复发、出血、药物毒性;初诊时男童、婴儿、高危患儿、高白细胞血症、有器官浸润与AL死亡相关;初诊时婴儿、高白细胞血症、高危患儿、高LDH水平、M3患儿与AL早期死亡相关。
孙燕胡群张柳清刘爱国刘双又熊昊舒美蓉詹晓云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儿童
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死亡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探讨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死亡的相关因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为降低病死率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HPS死亡患儿(死亡组)和存活患儿(存活组)进行分析比较,对可能与HPS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6例HPS患儿中,死亡11例,存活35例,病死率23.9%。11例死亡病例中,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4例,呼吸循环衰竭3例,感染2例,中枢系统浸润1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例。统计学分析显示,HPS患儿死亡危险因素包括年龄(χ2=6.273,P<0.05)、中枢神经系统症状(χ2=16.27,P<0.01)、骨髓增生低下(χ2=7.232,P<0.05)、谷草转氨酶(AST)>400 U/L(χ2=4.927,P<0.05)、乳酸脱氢酶(LDH)>1 000 U/L(χ2=5.855,P<0.05)、治疗方案(χ2=11.266,P<0.05)。结论HPS患儿死亡与多种因素相关,及早诊断、治疗对提高HPS患儿生存率至关重要。
王冠玲胡群张柳清刘爱国刘双又张耀东孙燕熊昊
关键词: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
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24例误诊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提高对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认识,以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误诊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HPS患者40例,误诊24例(60%)。以发热为首发者16例,误诊为呼吸道感染12例,血液系统疾病3例,神经系统感染1例;以发热伴抽搐为首发者2例,误诊为癫痫及神经系统感染各1例;以发热、黄染伴皮疹为首发者2例,均误诊为重症肝炎;以发热伴肝脾肿大为首发者2例,误诊为肝炎、脾功能亢进各1例;以肢体疼痛伴腰痛为首发者1例,误诊为风湿性疾病、肾炎;以发热伴皮肤瘀点为首发者1例,误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结论儿童HPS的误诊率较高(60%),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可降低儿童HPS的误诊率。
孙燕胡群张柳清刘爱国刘双又张耀东王冠玲熊昊
关键词: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误诊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