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宁

作品数:6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肌
  • 3篇心肌梗死
  • 3篇人尿
  • 3篇溶栓
  • 3篇尿激酶
  • 3篇尿激酶原
  • 3篇重组人尿激酶...
  • 3篇梗死
  • 2篇动脉
  • 2篇溶栓治疗
  • 2篇静脉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冠脉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1篇动脉溶栓
  • 1篇心肌灌注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事件
  • 1篇心血管治疗

机构

  • 6篇保定市第二中...
  • 3篇保定市第二医...

作者

  • 6篇张宁
  • 4篇张玉
  • 1篇袁欣
  • 1篇赵丽艳
  • 1篇赵娜
  • 1篇赵娜

传媒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2015临床...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溶栓治疗负荷STEMI患者对冠脉血流及心肌灌注的影响
2022年
观察负荷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中,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溶栓对患者冠脉血流及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 基于对照实验形式下,纳入74例负荷STEMI患者(收治时间:2020年7月-2021年7月)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单双号法均分为人数相等的2组;1组为传统组(n=37,行尿激酶治疗),1组为研究组(n=37,行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对比传统组,研究组治疗后冠状动脉2级血流人数占比、校正TIMI帧数和无复流发生率显著较低,治疗好冠状动脉3级血流人数占比以及 ST 段回落率和心肌染色分级3级占比显著更高(P<0.05)。结论 负荷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溶栓治疗具备高安全性、溶栓效果好、疗效佳优点。
索佳蕾崔国旺张玉张宁索蒲霞
关键词: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治疗冠脉血流心肌灌注
冠状动脉溶栓及早期PCI术后LVEF变化规律及对预后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左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溶栓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21年3月发病12 h内冠状动脉溶栓和进行PCI手术的140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溶栓及PCI手术后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58例)和预后良好组(8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患者产生预后不良的因素,绘制相关的列线图模型并评价。结果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C反应蛋白(CRP)、LVEF、肌钙蛋白(TnI)、血肌酐(Scr)与STEMI具有密切相关性,其中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NT-proBNP、CRP、TnI、Scr均为STEM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VEF为STEMI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列线图模型能有效预测STEMI患者冠状动脉溶栓及PCI术预后情况,临床上应加强对LVEF水平的监护,提高患者LVEF水平。
张玉张宁崔国旺索佳蕾索蒲霞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左室射血分数
“三明治”教学法在临床实习生病例讨论中的应用
:探讨“三明治”教学法应用于临床实习生病历讨论的教学效果. 方法:选择在某三级医院实习的全日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共计123人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学生在病历讨论时使用“三明治”教学法,对照组学生则使用传统教学法.通过...
赵娜张宁李幸姿董学宝
关键词:本科教育临床实习生
重组人尿激酶原融入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治疗临床分析
2022年
观察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重组人尿激酶原进行心血管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研究,患者数量为128例,平均分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均64例。对对照组通过传统尿激酶治疗,对研究组则采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观察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心血管治疗中,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能够使患者的病情显著改善,尤其是可以增强患者的心功能,并可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性,防止患者出现风险事件,取得令人满意的预后。
索佳蕾崔国旺张玉张宁索蒲霞
关键词:重组人尿激酶原冠状动脉急性心肌梗死凝血功能心血管事件
ICU空气监测结果与患者医院感染的关系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空气监测结果与医院感染之间的关系,以探讨合理、有效的ICU空气净化方法。方法分别对使用自然通风进行空气净化的胸外科ICU、使用紫外线空气消毒器的神经外科ICU、使用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的呼吸内科ICU在2012年1-12月进行空气环境微生物学监测和医院感染目标监测,根据统计结果分析空气净化结果与下呼吸道感染之间的关系,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CU采用3个不同净化方法的空气细菌监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机械通气情况将3个ICU内的患者分为无机械通气、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3级,3个级别的下呼吸道感染率分别为1.71%、20.37%、58.93%,三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6.9,P<0.05);在无机械通气和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级别中,3个科室的感染率无显著差异;在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级别中,3个科室的下呼吸道感染率分别为26.67%、100%、94.44%,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858,P<0.05)。结论 ICU空气环境的净化效果不同,可以影响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
赵娜袁欣赵丽艳张宁尹桂妥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空气净化下呼吸道感染
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与冠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2022年
观察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与冠脉内溶栓治疗方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身上的效果。方法 观察对象:本院收治的104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截取时间:2020年1月~2022年7月,分组方法:随机、单盲法;组别:常规组、观察组。其中52例患者,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组成常规组;剩余52例患者,使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冠脉内溶栓治疗,归为观察组。对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生化指标与心肌灌注改善情况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98.08%、1.92%;常规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82.69%、13.46%;观察组的心肌灌注改善情况、生化指标等较常规组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与冠脉内溶栓治疗时,均可以起到治疗的作用,但是冠内溶栓治疗的不良反应和心肌灌注改善情况以及生化指标等均优于前者,因此,重组人尿激酶冠脉内溶栓治疗的方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索佳蕾崔国旺张玉张宁索蒲霞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