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颖

作品数:16 被引量:106H指数:7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7篇中医
  • 4篇中医药
  • 3篇教学
  • 2篇血流感染
  • 2篇循证
  • 2篇循证医学
  • 2篇医院获得性
  • 2篇用药规律
  • 2篇预后
  • 2篇预后影响
  • 2篇伦理审查
  • 2篇耐药
  • 2篇耐药性
  • 2篇获得性
  • 1篇信息平台
  • 1篇学术经验
  • 1篇阳性球菌
  • 1篇药经验
  • 1篇医案
  • 1篇医药

机构

  • 16篇浙江中医药大...
  • 5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16篇张颖
  • 6篇季聪华
  • 5篇刘姗
  • 3篇李秋爽
  • 2篇曹毅
  • 2篇吴建浓
  • 2篇干铁儿
  • 2篇吴丽
  • 2篇夏冰
  • 2篇胡红燕
  • 1篇郑兰芝
  • 1篇王真
  • 1篇黄宣
  • 1篇丁黎敏
  • 1篇杨珺超
  • 1篇黄琦
  • 1篇周晶晶
  • 1篇张卓一
  • 1篇黄小民
  • 1篇阙建兰

传媒

  • 4篇中医药管理杂...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学伦理...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医院管理论坛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年份

  • 6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进门诊失物招领管理在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中的作用
2018年
目的:探讨改进门诊失物招领管理在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7年5~7月,门诊各窗口遗失物,进行数量、种类分析和归还情况统计。针对问题进行遗失物管理的全面改进,落实各项改进措施。再统计2017年10~12月,遗失物的数量、种类、规范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遗失物的总认领率由原来的15. 89%上升到43. 16%,收到表扬信5封。结论:改进门诊失物招领管理成效明显,为患者及家属解决了紧急而棘手的问题,提供了精细化便民服务,使患者能在门诊安心就诊,提升了医院在患者心中的形象。
胡红燕陈春花张颖苏春芝
关键词:失物招领门诊
医院获得性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分析医院获得性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确诊为医院获得性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菌株耐药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3年-2016年医院获得性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共105例,其中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血流感染53例,占50.5%;28天病死33例,病死率为31.4%;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早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OR=0.015,95%CI:0.002~0.129,P<0.001)、拔除深静脉导管(OR=0.044,95%CI:0.006~0.305,P=0.002)是影响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比例逐年上升;拔除深静脉导管和早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降低医院获得性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病死率。
蒋昭清陈勍干铁儿张颖江荣林孙科廖吕钊吴建浓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耐药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研究热点与态势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梳理国内新型冠状病毒及其引起的肺炎相关中医药研究,揭示该领域的热点主题和发展趋势。方法以2020年3月10日前收录在CNKI数据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题研究成果网络首发平台"有关中医药研究的学术论文为文献样本,借助BICOMB及SPSS软件进行文献信息挖掘,并对高频关键词进行共词聚类和主题战略坐标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共320篇,高频关键词34个,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研究领域的4大热点为:中医药理论、中医药防治过程及信息挖掘、中医药作用机制及调护、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结论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受到了国内学者和机构多角度的探讨,可结合目前薄弱领域进一步加强研究,以期提高中医药防治新冠病毒肺炎的整体水平。
张颖张颖季聪华李秋爽刘姗王真王真杨珺超
关键词:中医药文献计量学
艾灸关元穴对吻合器痔环切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运用吻合器治疗环状脱垂痔( PPH)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预防方法。方法选择混合痔手术患者1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手术前后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术后1 h采用艾条艾灸关元穴30 min,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3分的患者5例,存在肛周不适患者24例,尿潴留患者9例,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元穴位艾灸可以预防PPH术后排尿困难,减少导尿,减轻肛周不适及肛周疼痛。此方法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边雪梅唐杭琴阙建兰张颖
关键词:灸法PPH术并发症
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循证医学教学设计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增加循证医学教学的中医药特色,满足中医学专业学生的客观需要。方法:在现状分析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循证医学教学设计。结果:教学设计的改革内容包括循证思想的中医药特点讲解、循证证据中医药特殊性的临床应用,案例式和分层教学方法融入到教学过程等。结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循证医学教学设计符合中医学的专业特点,满足了中医学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需要。
季聪华刘姗李秋爽张颖吴丽曹维明
关键词:循证医学教学中医药特色
中医药研究生临床科研设计案例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提升临床科研设计课程对中医药研究生的临床科研能力和学习效果。方法:开展案例式教学实践,设计不同学时、不同专业方向的差异化案例,在课堂教学、课间作业、考试等环节采用临床应用案例教学,巩固临床科研的真实场景,同时强化中医药特色案例。结果:中医药研究生听课率明显提高,课后提问的兴趣增高,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结论:案例式教学有助于提高临床科研设计的教学效果,提升中医药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季聪华刘姗张颖
关键词:案例式教学教学
基于网络信息平台的中医药研究生《临床科研设计》课堂互动式教学实践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增加中医药研究生《临床科研设计》课程课堂的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方法:搭建网络信息平台,在课堂的开始、中途和结束前分别安排3次基于二维码扫描、课堂测试,所有学生通过手机进行答题,老师通过信息系统快速统计答题情况进行有针对性讲解。进一步利用课堂测试信息进行到课统计和平时分确认。结果:学生到课率、请假报告率提高明显,课后提问情况、平时成绩科学性、期末成绩水平均有较大提升。结论:基于网络信息平台的教学互动效率高,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帮助明显。
季聪华刘姗张颖
关键词:网络信息平台教学互动临床科研设计
我院医学科研伦理审查中存在的问题、对策与效果被引量:5
2018年
对医院的医学科研伦理审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和改进,提出在科研方案、知情同意告知信息、赔偿描述、知情同意内容与方案的一致性、受益和风险描述、签名信息书写等常见的不规范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通过培训和指导,提高临床科研人员的法律、伦理意识和知识水平;建立规范的知情同意书写模板,提高知情同意的规范性;提高伦理委员会的审查能力,重视伦理审查的协同性和全程性,有效降低医学科研伦理方面出现的问题,保障受试者的权益。
胡红燕曹毅张颖夏冰
关键词:伦理审查知情同意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名老中医陈意治疗不寐用药组方规律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陈意教授治疗不寐的用药组方规律。[方法]收集陈意教授2014至2016年在浙江省中医院诊治不寐的病案,采用SPSS软件、SPSS Clementine12.0软件、Liquorice软件,以频数分析法、复杂分析网络、聚类分析的方法,对陈意教授治疗不寐的临床用药进行分析,结合临床实践总结陈意教授治疗不寐的用药组方规律。[结果]陈意教授治疗不寐的高频药物是炒枣仁、五味子、远志筒、丹参、茯苓、淮小麦、甘草、香附、黄连等。根据复杂网络分析,陈意教授治疗不寐核心方为炒枣仁-五味子-远志筒-茯苓-淮小麦-丹参-香附-甘草。高频药物聚类分析的结果是分为五类:第一类为炒枣仁、琥珀、丹参、淮小麦、龙骨、牡蛎、石菖蒲、五味子、郁金、远志筒;第二类为柏子仁、百合、地骨皮、煅龙骨、煅牡蛎、黄柏、麦冬、生地、知母;第三类为柴胡、炒白芍、川芎、当归、甘草、香附、枳壳;第四类为陈皮、茯苓、厚朴、姜半夏、龙齿、吴茱萸;第五类为黄连、黄芩、焦山栀。[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分析得出陈意教授治疗不寐临床用药灵活、精准,药必执法,擅于补虚泻实,平衡阴阳,值得深入探讨学习。
王云超孙海燕张颖
关键词:不寐名老中医用药规律医案学术经验
周亨德治疗慢性胃炎用药经验数据挖掘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慢性胃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性反应,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慢性胃炎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1-2]。目前西药以针对病因治疗为主,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者应根除Hp,辅以促动力药、抑酸药、胃黏膜保护剂等改善症状,因缺乏针对萎缩靶点的药物,在改善病理变化上成效甚微。中药治疗具有个体化特征,整体调理,毒副作用小,有效截断甚至逆转病理变化等特点,在治疗慢性胃炎中有着自身独特的临床疗效优势[3]。
高利英刘希樵张颖黄宣
关键词:慢性胃炎用药规律数据挖掘系统聚类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