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永红
- 作品数:3 被引量:26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元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儿支原体肺炎病情轻重的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2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影响小儿支原体肺炎(MPP)病情轻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5—2009年广元市中心医院儿科住院的诊断为MPP患儿186例,分别在入院和出院时进行血清颗粒凝集法(MAA)和冷凝集试验(CAT)检查,根据年龄分为:≤2岁组(28例),3~5岁组(79例),≥6岁组(79例)。根据肺炎类型分为:支气管肺炎组(94例),节段性/大叶性肺炎组(92例)。≥6岁患儿按肺炎轻重程度分为支气管肺炎组(25例),中度节段性/大叶性肺炎组(31例),重度节段性/大叶性肺炎组(23例)。回顾性分析患儿的发病年龄、临床症状、肺损伤程度、实验室检查指标及血清转化率。结果≤2岁组、3~5岁组、≥6岁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7 d、支气管肺炎、节段性/大叶性肺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肺炎组和节段性/大叶性肺炎组患儿年龄、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绝对计数、血小板计数、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血清转化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岁患儿支气管肺炎组、中度节段性/大叶性肺炎组、重度节段性/大叶性肺炎组住院时间、CRP水平及血清转化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较大的MPP患儿,其发热持续时间较长,且肺损伤症状较重。肺损伤程度与当时诊断性IgM抗体是否缺失及淋巴细胞计数是否降低有关。因此,快速配对血清IgM抗体检测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早期确诊非常重要。
- 徐哲陈华英马兵石平聂永红冯德刚刘亚军文虹刘燕
- 关键词:年龄因素
- 矽肺小阴影早期肺内分布的影像学特点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矽肺小阴影早期在肺内的影像学分布特点。方法分析曾参加某铁路修建的12 726人中的754例肺内有尘肺小阴影样改变,但未达到矽肺Ⅰ期诊断标准的胸片影像。结果矽肺样小阴影早期在各肺区出现情况为:下肺区最多,上肺区明显较少;右侧多于左侧。2个肺区同时出现的组合:双侧下肺区的最多,双侧中肺区次之。结论矽肺小阴影早期在肺内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特征性,对尘肺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袁智勇马兵李勇刘晓东聂永红王玫赵斌
- 关键词:矽肺小阴影
- 早期肺癌组织内支气管、血管CT异常影像与病理对照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内支气管、血管CT异常影像在早期肺癌中的诊断价值,并与病理学进行对照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经病理诊断为早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住院期间均进行CT检查,分析CT资料并与病理学对照。结果患者CT征象包括空泡征15例(15.00%)、毛刺征13例(13.00%)、异常空气支气管征39例(39.00%)、肿瘤内血管改变33例(33.00%);100例早期肺癌患者中小细胞肺癌45例(45.00%)、鳞状细胞癌17例(17.00%)、腺癌29例(29.00%)、肺泡癌型9例(9.00%);上述各类型早期肺癌支气管、血管CT异常影像比较,鳞状细胞癌异常空气支气管征及腺癌中的肿瘤内血管改变征象高于其他类型(P<0.05)。结论早期肺癌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但其CT影像具有特征性,与病理学类型密切相关,早期肺癌组织内支气管、血管CT异常影像可对早期肺癌的诊断提供价值。
- 孙维斌康露聂永红
- 关键词:病理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