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国栋

作品数:7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粤北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流动力学不...
  • 1篇咬伤
  • 1篇婴幼
  • 1篇婴幼儿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愈合
  • 1篇愈合情况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分析
  • 1篇蛇咬伤
  • 1篇受伤
  • 1篇受伤部位
  • 1篇死亡率
  • 1篇脓毒
  • 1篇脓毒症
  • 1篇脓毒症患者
  • 1篇盆骨
  • 1篇皮质

机构

  • 6篇粤北人民医院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7篇马国栋
  • 1篇卢艳萍
  • 1篇谢家伦
  • 1篇吴强
  • 1篇莫家骢
  • 1篇黄文
  • 1篇龙丽华
  • 1篇刘唐彬
  • 1篇贝抗胜
  • 1篇何惠玲
  • 1篇王立勇
  • 1篇余国珍
  • 1篇黄国基
  • 1篇邹爱萍

传媒

  • 1篇新医学
  • 1篇赣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首都食品与医...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09
  • 1篇200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经肛Soave术中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治疗先天性巨结肠
王立勇黄文卢艳萍余国珍贝抗胜马国栋何惠玲廖建恩
本项目针对各种治疗巨结肠手术中不同程度的所保留的无神经节细胞肠段或远端内括约肌这样一种病理状况,改良经肛门Soave拖出根治术。采用经肛Soave拖出根治术治疗小儿巨结肠,术中同时将直肠肌鞘及内括约肌背侧正中部分切除约1...
116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急诊救治过程和预后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分析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救治过程中损伤控制策略(DC)的应用价值,指导临床及时高效救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116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8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损伤控制策略予以救治,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救治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16.13%(5/31)和并发症发生率25.81%(8/31)均低于对照组的35.29%(30/85)、47.06%(40/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应用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损伤控制策略可行且安全有效,能迅速、有效地抢救患者生命,提高其生存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马国栋肖尧
关键词:骨盆骨折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韶关地区0~6岁婴幼儿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了解韶关地区0~6岁婴幼儿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现状,为降低幼儿伤害,制订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对2015年1~12月韶关地区0~6岁婴幼儿发生意外伤害的情况进行调查,包括家庭基本情况、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情况、受伤原因、受伤季节、医疗费用等信息。结果 400例发生意外事故的婴幼儿中,男童238名,占59.5%;女童162名,占40.5%;男童和女童意外伤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8,P<0.001)。其中4~6岁婴幼儿发生意外伤害256例,占64.0%;0~4岁婴幼儿发生意外伤害144例,占36.0%;4~6岁婴幼儿的意外伤害发生率显著高于0~4岁婴幼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64,P<0.001)。损害类型方面,男女童占据前三位的分别是跌伤、动物咬伤和烧烫伤,分别占24.0%、18.5%和17.5%。春夏秋冬季节中,春夏季节意外伤害发生占比最高,为62.5%;所有患儿的平均医疗费用共计3280元,占家庭总收入的21.7%。结论意外伤害严重影响着韶关地区0~6岁婴幼儿的身体健康,会给家庭和社会均造成沉重的经济损失,因此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尤为重要。
朱俊龙丽华曹善洪丘韶智黄国基马国栋吴强
关键词:流行病学经济损失
腹腔感染致脓毒症患者外周血Cor、PCT、WBC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腹腔感染致脓毒症患者外周血皮质醇(Cor)、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82例腹腔感染致脓毒症患者分为轻中度脓毒症组和重度脓毒症组,比较两组的外周血Cor、 PCT、 WBC水平,探讨外周血Cor、 PCT、 WBC水平与病情进展的相关性。结果 重度脓毒症组的外周血Cor、 PCT、 WBC水平均高于轻中度脓毒症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腹腔感染致脓毒症患者的外周血Cor、 PCT、 WBC水平与其病情进展存在相关性(OR>1,P<0.05);ROC曲线显示,Cor、 PCT、 WBC联合检测判断疾病进展的特异度、敏感度均高于单一指标检测。结论 腹腔感染致脓毒症患者的外周血Cor、 PCT、 WBC水平变化与其病情进展关系密切,联合检测可及时判断病情进展情况。
马国栋曹善洪
关键词:腹腔感染脓毒症皮质醇白细胞计数
小儿肝脏良性肿瘤29例临床分析
2004年
目的 :总结小儿肝脏良性肿瘤的临床特点 ,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 :对 2 9例小儿肝脏良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肝脏良性肿瘤临床表现为腹部包块 (2 3例 )、腹胀 (6例 )、黄疸 (3例 )、发热 (2例 )等。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超过 10× 10 9/L者 3例 ,ALT轻度升高 4例 ,甲胎蛋白阳性 4例。术前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16例 ,手术 2 3例 ,手术前诊断与手术后病理符合率为 4 3%(10 /2 3) ,死亡 2例 ,失访 1例。 2 6例随访 1~ 13年 ,肿瘤无增大或复发。结论 :小儿肝脏良性肿瘤临床上主要应与肝脏恶性肿瘤相鉴别 ;如术前能明确诊断为肝血管瘤 ,肿瘤较小、且无症状者可密切随访 。
马国栋谢家伦刘唐彬莫家骢
关键词:小儿肝脏
颅脑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相关因素与临床结局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后患者诱发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影响因素,探讨其临床结局,指导临床及时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收治的297例颅脑外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颅脑外伤后有无急性弥漫性脑肿胀进行分组,其中57例存在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患者纳入研究组,另240例无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纳入常规组。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法了解颅脑外伤后患者诱发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影响因素。结果:Logistic分析结果提示患者年龄、受伤至入院时间≥3 h、低血压、原发性脑干损伤是颅脑外伤患者诱发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高危因素(P<0.05)。研究组28 d死亡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颅脑外伤患者伴有低血压、原发性脑干损伤、受伤后至入院时间间隔≥3 h、青少年及儿童重型颅脑损伤等影响因素,诱发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风险增高,需要临床及时治疗,以降低患者死亡率。
马国栋曹善洪肖尧
关键词:颅脑外伤急性弥漫性脑肿胀影响因素
急救护理路径单联合SBAR沟通模式在蛇咬伤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2023年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单联合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蛇咬伤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5月粤北人民医院采取传统护理模式期间收治的蛇咬伤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22年6月-2023年5月该院采取急救护理路径单联合SBAR沟通模式期间收治的蛇咬伤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救治效率、受伤部位愈合情况、护理不良事件、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救治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受伤部位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液体渗漏、标本信息错误等护理不良事件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健康指导、入院接待等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单联合SBAR沟通模式可有效提升蛇咬伤患者的救治效率,利于促进受伤部位愈合,进一步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从而获得更高的护理满意度。
邹爱萍陈三梅马国栋刘瑜
关键词:蛇咬伤护理不良事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