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庆军

作品数:9 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沧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沧州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胸腔
  • 6篇胸腔镜
  • 4篇胸腺
  • 4篇肿瘤
  • 3篇胸腺肿瘤
  • 3篇手术
  • 3篇腺肿瘤
  • 3篇剑突
  • 3篇剑突下
  • 2篇多发肋骨
  • 2篇多发肋骨骨折
  • 2篇胸腺切除
  • 2篇胸腺切除术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切口
  • 2篇螺旋CT
  • 2篇内固定
  • 2篇结节
  • 2篇肋骨

机构

  • 9篇沧州市中心医...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西藏自治区人...
  • 1篇北京市顺义区...

作者

  • 9篇孟庆军
  • 5篇孔繁义
  • 4篇宋翔
  • 2篇任明明
  • 2篇时高峰
  • 2篇刘超
  • 2篇杨博
  • 2篇袁君
  • 2篇周文艳
  • 1篇边铁军
  • 1篇于淑靖
  • 1篇张诗杰
  • 1篇尼平
  • 1篇刘立红

传媒

  • 2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南医学科学...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3篇2020
  • 4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胸腺瘤患者螺旋CT影像特征与CKP、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探讨胸腺瘤螺旋CT影像特征与细胞角蛋白(CK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83例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胸腺瘤的影像学特征,并取患者手术病理切片采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CKP、VEGF的表达,分析CT影像特征和二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显示CT增强幅度越大,VEGF阳性表达率越高,而CKP阳性表达率同CT的增强幅度无关。胸腺瘤CKP表达与病灶外观是否呈尖角或锯齿状、密度是否均匀、是否侵犯心包及胸膜和是否存在纵隔脂肪线存在相关性,而与外观是否呈分叶状、病灶直径、肺内是否转移无关。胸腺瘤VEGF表达与病灶外观是否呈尖角或锯齿状、是否呈分叶状、肺内是否转移存在相关性,而与密度是否均匀、病灶直径、有无纵隔脂肪线和是否侵犯心包、胸膜无关。因此,胸腺瘤螺旋CT影像特征与CKP、VEGF表达明显相关,为胸腺瘤的诊断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方法,对该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刘超孟庆军刘立红刘城瑞杨雪
关键词:胸腺瘤螺旋CTVEGF
胸腔镜辅助爪形接骨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
任明明周文艳孔繁义孟庆军袁君杨博
利用胸腔镜微创特点与爪形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手术相结合,对合并连枷胸的外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较传统剖胸手术,具有出血少、机械通气时间短、肺感染率低等优点,为该类患者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及科学依据。入选创伤性多发肋骨骨折患者,...
关键词:
关键词:肋骨骨折胸腔镜内固定手术治疗
改良经剑突下及肋弓下切口术式与传统经胸壁切口术式切除胸腺肿瘤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比较改良经剑突下及肋弓下切口术式与传统经胸壁切口术式切除胸腺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胸外科行胸腺肿瘤切除术的患者175例,根据切口入路不同分为剑突下切口组(95例)与胸壁切口组(80例)。剑突下切口组应用改良经剑突下及肋弓下切口术式,胸壁切口组应用传统经胸壁切口术式。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第1、3天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剑突下切口组手术时间、术后带管时间、住院时间短于胸壁切口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胸壁切口组,术后第1、3天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胸壁切口组(P<0.05)。结论改良经剑突下及肋弓下切口术式切较传统经胸壁切口术式切除胸腺肿瘤的手术时间短,操作更简单,患者创伤更小,术后疼痛更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且并发症少。
孟庆军孔繁义宋翔
关键词:胸腺肿瘤胸腔镜疗效比较研究
胸腔镜手术中自制改良标本袋的多中心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自制改良标本袋在多中心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用卵圆钳和普通无菌手套制作改良标本袋,对来自5家医院的110例接受全胸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改良标本袋组)和对照组(普通手套组),分别统计标本放入标本袋时间和尝试次数,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放入标本袋的时间实验组为(14.86±5.76)s,而对照组为(123.81±94.65)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00,P<0.05)。尝试次数实验组为1~2次,而对照组为1~4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858.000,P<0.05)。结论自制改良标本袋较普通手套可以明显缩短胸腔镜手术标本放入标本袋时间和尝试次数,而且不增加成本。
张诗杰尼平边铁军孟庆军刘汉杰
关键词:标本袋胸腔镜手术
改良经剑突下及肋弓下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对患者术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研究经剑突下及肋弓下切口胸腔镜治疗胸腺肿瘤对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经剑突下及肋弓下切口胸腔镜60例(剑突下切口组)与传统经胸壁切口60例(胸壁切口组)。分别测定2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肺功能[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1秒率(FEV1/FVC%)、最大分钟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pred)、肺弥散功能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pred)]。分别于术前与术后3个月使用调查问卷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剑突下切口组术后1周、1个月的肺功能要优于胸壁切口组(P <0. 05)。剑突下切口组术后3个月的肺功能与胸壁切口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术前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剑突下切口组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优于胸壁切口组(P <0. 05)。结论经剑突下及肋弓下切口胸腔镜切除胸腺肿瘤作为改良术式,在保护患者肺功能及改善术后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孟庆军孔繁义宋翔
关键词:胸腺肿瘤肺功能生活质量
多b值及ADC阈值对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序列成像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测量对肺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并确定能精确反映肺结节扩散特性的b值及ADC阈值。方法33例周围型单发肺结节患者,根据良恶性分为肺癌组(n=26)和良性节结组(n=7)。运用SE-EPI技术,选取3个不同b值:600、800、1000 s/mm^2。进行横轴位DWI扫描.计算b=0~600、0~800、400~1000 s/mm2时的ADC值,分别计算并比较b=400、600、800、1000 s/mm2时DWI图像中肿瘤的SNR,确定最佳b值,运用ROC曲线获取ROC曲线下面积,来进行诊断性能比较。结果肺癌组600和1000 s/mm^2ADC值低于0和600、0和800、0和1000 s/mm^2组,0和1000 s/mm^2组ADC值低于0和600 s/mm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性能最佳的是b=800 s/mm^2时所得到的ADC值,运用ADC值鉴别诊断良恶性肺结节的最佳阈值为1.366×10-3mm^2/s,其所对应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比其余各b值组更高,分别为80.8%、71.4%。结论诊断性能最大的为b=800 s/mm^2时所得到的ADC值,鉴别良恶性肺结节的ADC最佳阈值为1.366×10-3mm^2/s,这两组数据对鉴别诊断良恶性肺结节有很高的价值。
杨雪孟庆军宋翔时高峰于淑靖
关键词:扩散加权成像肺肿瘤
多层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对肺结节的诊断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对肺结节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至我院行肺结节诊断的患者200例,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美国GE Discovery CT HD750扫描,对照组管电流给予120mA,观察组给予30mA,比较两组CT图像质量以及患者所受到的辐射剂量。结果:两组患者图像各阶段评分所占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CTDL、DLP、E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对于肺部结节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同时显著降低了检查中对人体的辐射。
杨雪孟庆军刘超孟威时高峰
关键词:低剂量管电流肺结节
经剑突下及肋弓下切口胸腔镜胸腺切除术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3
2018年
目的探讨经剑突下及肋弓下切口胸腔镜胸腺切除的可行性、安全性、适应证及操作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沧州市中心医院胸外科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经剑突下及双侧肋弓下胸腔镜胸腺切除术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51例,年龄42~70(34.0±11.0)岁,合并重症肌无力者6例。结果所有入组患者手术顺利,无围手术期并发症。无重症肌无力患者行全胸腺切除术,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行全胸腺心包前纵隔脂肪切除术。手术时间60~120(85.0±18.0)h,出血量20~50 ml,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1~3(2.0±0.7)d,术后住院时间5~10(7.0±1.5)d。术后病理:胸腺瘤45例,胸腺癌6例,胸腺囊肿32例,胸腺脂肪瘤1例,胸腺增生1例。术后随访时间1~12个月。根据美国重症肌无力协会(MGFA)疗效判断标准,合并重症肌无力(6例)术后完全缓解1例(16.7%),药物缓解5例(83.3%)。所有患者术后至2017年7月无肿瘤复发。结论经剑突下及肋弓下切口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以作为治疗部分胸腺疾病和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手术方式。
孟庆军孔繁义宋翔
关键词:胸腔镜胸腺肿瘤重症肌无力
胸腔镜手术内固定与传统剖胸内固定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1
2014年
目的比较胸腔镜手术内固定与传统剖胸内固定治疗创伤性多发肋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12年9月收治的56例创伤性多发肋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胸腔镜手术内固定组(胸腔镜组,27例)和传统剖胸内固定组(剖胸组,2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呼吸机通气支持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肺感染发生率、伤后3d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eale,VAS)、死亡率等。结果与剖胸组比较,胸腔镜组手术时间[(128.9±21.1)min:(140.7±24.2)min]、呼吸机通气支持率(70%:76%)及死亡率(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321.1±30.1)ml:(438.1±43.2)ml]减少(P〈0.01),机械通气时间[(4.3±2.1)d:(7.2±1.6)d]缩短(P〈0.01),ICU住院时间[(5.9±21.1)d:(8.5±1.7)d]缩短(P〈0.01),肺感染发生率(33%:90%)减低(P〈0.01),VAS[(7.0±1.4)分:(8.3±0.9)分]下降(P〈0.01)。结论胸腔镜手术内固定治疗创伤性多发肋骨骨折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机械通气及ICU住院时间短、肺感染率低等优点,疗效优于传统剖胸内固定。
任明明孔繁义杨博袁君孟庆军周文艳
关键词:肋骨骨折胸腔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