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翠萍
- 作品数:3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杭州市余杭区妇幼保健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维生素D对哮喘儿童Th1/Th2/Th17/Treg 免疫失衡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0
- 2019年
- 研究血清维生素D水平对哮喘患儿Th1/Th2/Th17/Treg免疫失衡的影响。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杭州市余杭区妇幼保健院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40例为正常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维生素D。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17和CD4^+ CD25^+ Treg细胞,RT-PCR的方法检测外周血Foxp3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三组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3浓度与IL-17、IL-10、IL-12、IL-4、IFN-α水平。结果显示,治疗后,对照组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低于正常组儿童(t=23.209,P=0.026)。观察组与对照组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t=20.982、22.987,P=0.031、0.019)。治疗后,观察组Th17水平较治疗前降低(t=2.482,P=0.012),CD4^+ CD25^+ Treg水平较治疗前升高(t=3.582,P<0.01);对照组Th17水平较治疗前降低(t=1.672,P=0.029),CD4^+ CD25^+ Treg水平较治疗前升高(t=4.284,P=0.022);治疗后对照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9、2.582,P=0.034、0.041)。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FoxP3 mRNA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t=3.281、3.292,P=0.025、0.028),对照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72,P=0.033)。治疗后,观察组与治疗前比较IL-17、IL-4降低(P<0.05),IL-12、IL-10、IFN-α升高(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IL-17、IL-4降低(P<0.05),IL-12、IL-10、IFN-α升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高血清维生素D水平,有助于恢复哮喘患儿Th1/Th2免疫失衡,并可降低Th17水平,提高Treg的免疫抑制功能。
- 胡翠萍
- 关键词:哮喘维生素D免疫失衡儿童
- 血清IL-35、IL-17表达水平及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哮喘相互关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5(IL-35)、白细胞介素-17(IL-17)表达水平及25-羟维生素D3[25-(OH)D3]在哮喘患儿中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0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及杭州市余杭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哮喘患儿89例,分为哮喘急性发作组(47例)和哮喘缓解组(42例),探测支气管哮喘患儿发作期与缓解期IL-35、IL-17和25-(OH)D3水平,另选择同期来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8名儿童为对照组。结果急性发作组IL-35中位数(50.69 pg/ml)明显低于哮喘缓解组(231.42 pg/ml)及对照组(117.33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发作组IL-17中位数(14.53 pg/ml)高于哮喘缓解组(4.54 pg/ml)及对照组(0.001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发作组25-(OH)D3中位数(23.53 ng/ml)高于哮喘缓解组(18.99 ng/ml)及对照组(26.12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IL-17与IL-35浓度呈负相关(r=-0.285,P<0.05)。25-(OH)D3与IL-17及IL-35浓度无相关性(r=0.034、0.040,P>0.05)。结论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时,血清IL-35表达降低,血清IL-17表达增高,IL-35与IL-17表达水平可为判断病情提供理论依据。
- 王忠平胡翠萍陆鸣褚雪莲余升许新乐沈培良熊翠莲沈逍雁昌晓军李凤琴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725-羟维生素D3支气管哮喘
- 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开塞露灌肠对早产儿黄疸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开塞露灌肠对早产儿黄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黄疸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早产儿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早产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开塞露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早产儿在出生后第3、7、14天的血清胆红素、胃残余奶量、日大便次数及胎粪排尽时间。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在出生后第3、7、14天的血清胆红素分别为(137.9±17.0)μmol/L、(128.4±16.1)μmol/L和(84.9±14.8)μmol/L,对照组分别为(160.3±21.9)μmol/L、(151.8±20.8)μmol/L和(105.7±30.1)μ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早产儿胃残余奶量、日大便次数和胎粪排尽时间分别为(1.1±0.25)ml、(4.4±0.4)次和(90.80±9.9)h,对照组分别为(1.7±0.44)ml、(3.4±0.6)次和(106.29±13.7)h,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早产儿黄疸的治疗中,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开塞露灌肠处理方案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胡翠萍万政
- 关键词:黄疸早产儿开塞露灌肠非营养性吸吮疗效